作者: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魏崇辉,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李钰鑫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一个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兴旺发达。”习近平总书记向当代青年提出殷切期望,“新时代的广大共青团员,要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广大青年应在马言马,学马用马,信马传马,在坚定信仰、传播真理、躬耕实践中汲取智慧、学会探索、感受成长、实现蜕变,在“能”上下功夫,在“干”中促成长,在激荡青春力量中,担当起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的使命。
信仰之光 跨越山海和时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青年信仰什么主义、捍卫什么主义,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当下,如何用信仰的力量春风化雨,以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去打动每一个人,不仅是党和国家密切关注的问题,也是每一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面对的议题。
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青年干部提出“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要求,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始终是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党。这个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回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历程,不断有新青年交接时代的接力棒,捍卫马克思主义信仰,延续红色血脉,奋进下一个百年。
传播真理 “声”入人心催奋进
上海交通大学“声入人心”学生理论宣讲团躬耕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用青年人的声音传播党的思想理论。为了更好地让理论宣讲直抵人心,宣讲团的每一位成员都会在宣讲前开展大量工作,进行实地走访、调查调研,结合实际拟定宣讲和宣传方案,以接地气、不俗气的方式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深入人心。只有语言相通,感情才能沟通,思想才能共通。宣讲团始终坚持理论讲授与实例相结合,言之有理与言之有趣相贯通,注重内容深度的同时确保语言的情感温度,既说通俗化家常话、大白话,也说正能量网络语、流行词,用青年喜爱的话语传授知识,用青年熟悉的语言答疑解惑,让大家愿意听、听得懂,使得“大思政课”不仅有意思,也有意义。
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有着大量的红色资源。为了依托上海的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不断创新课程,照本而不宣科,宣讲团的同学们夙兴夜寐,彼此鼓励,让内容与不同人群相适配,与漫画、短视频等现代媒介结合起来,不断碰撞出精彩的创意和想法,也在一次又一次磨课练兵中不断成长,用青春之声传播理论之魂。
躬行践履 知明行笃再出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积极参与实践,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认知,才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同频共振、共同发展。
(图片来源:交大新青年集结号)
上海交通大学积极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结合专业所学在实践中施展抱负、建功立业,在实践中讲好“大思政课”。2022年暑期,上海交通大学7044位师生、851支社会实践团,在541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赴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多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用脚步丈量大地,用青春告白祖国。2023年初,上海交通大学以“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开展了包含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返家乡”系列实践、公益志愿服务行动、居家生产劳动实践、寒假返校宣讲实践等多种形式在内的寒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行万里路、知中国情,在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脚踏实地。
生逢盛世,以“国之大者”奉献青春之小我,是当代每一位青年人的使命担当。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在激荡青春力量中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
【本文系2020年度上海学校德育理论研究课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融入法治建设的逻辑及其在高校的实现研究”(立项编号:2020—B—00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