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大国基理 > 正文

【大国基理】不断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大国基理文章配图8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在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上,各位代表委员热议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路径,为乡村善治建言献策。

乡村治理是国家的基石。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乡村治理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要清醒认识,推进乡村治理永远在路上,坚决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念头。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对“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提出了更多举措、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常抓不懈,一刻不停。

乡村治理的根本在人才。进入新时代,迈步新征程,做好乡村治理工作,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治理队伍是治本之策。持续增派帮扶力量、鼓励市县干部下沉到基层,加大后备干部、致富带头人、本土大学生等培育力度,提高村干部待遇、解决后顾之忧……许多地方想方设法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当不同领域、不同特长的各类人才汇聚乡村,让他们大显身手、各施所长,乡村治理就能有人用、用能人。

乡村治理需要“法治”护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实现乡村善治的有效途径。通过持续深化综合行政执法力量下沉,对各类治理主体进一步理清职责、理顺关系、规范方式;完善村规民约,用好红白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基层自治组织;开展平安乡村创建、普法活动、弘扬文明新风等,“多管齐下”让乡村有“规”可守、有人来管,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才能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建设文明和谐乡村。

乡村治理要推动城乡融合。长期以来,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制约更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因素。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各地积极探索,比如四川省广元市推进“村能办”“家门办”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变“群众跑”为“数据跑”,变“村代办、村帮办”为“村能办”,真正打通基层政务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是让老百姓满意。要加快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等等,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紧紧围绕“治理有效”这个要求,以人才为本、以“法制”护航、以服务为要,不断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深化乡村振兴内涵,乡亲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能不断提升。(作者:毛超)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