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强调调查研究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将改进调查研究作为中央八项规定的第一条,由此,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现实工作中,多数干部想调查、愿调查,能够认识到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但却多少存在一些“报喜容易报忧难”的想法。“成绩一讲一箩筐,问题一谈三不知”,这无疑使调查研究偏离了“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的初衷。调查研究要想有成效,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走出“报喜不报忧”的怪圈。
“报忧”缘何难?首先是思想认识难转变。有些干部认为,“报喜得喜,报忧得忧”,即调研结果展示先进典型经验的,就会得到上级认可和嘉奖,调研结果揭露地方矛盾的,则会得到有关部门的批评甚至惩罚。其实,喜与忧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如果不能正确看待成绩,“喜”也会转化为“忧”;正视缺点和不足,便能在“忧”中发掘“喜”的契机。21世纪之初的浙江便是一个典型案例。彼时的浙江已走在经济发展的前列,但仍存在不少“成长的烦恼”。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浙江精准“把脉”,开出“药方”,提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八八战略”,至今仍为浙江的发展引领方向。
打通了“不想报、不愿报”的思想“堵点”,“怎么报、如何报”更是关键。“忧”往往产生于实践,来自于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来自于解决具体问题的现实挑战,坐在屋子里、埋在材料中,不可能调查出真正的问题和矛盾。“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想要“报忧”,就要以人民为师、与人民群众交朋友,满腔热情地向人民群众虚心学习,不走过场、不讲形式,俯下身子、安下心思,如此才能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真问题、解决真矛盾、满足真需要。
诚然,要想转变调查研究“报喜不报忧”的状况,需要报者有勇气,更需要听者有雅量。各级党委(党组)要树立“听真话”的正确导向,做到“闻喜而不骄、闻忧亦不惧”,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客观对待调查研究结果,推广先进典型经验,解决存在的矛盾问题,让说真话、说实话的调查研究得到肯定和褒奖,让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的调查研究没有市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方案》不仅提出了要求,明确了12个方面重点内容,还具体列出了6个调查研究步骤。比如,“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逐一列出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各级党委(党组)要建立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加强对调研课题完成情况、问题解决情况的督查督办和跟踪问效”,等等。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让调查研究真正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才能实打实地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作者: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