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党政干部谈治理> 正文

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写在二〇二三年世界气象日之际

3月23日是第六十三个世界气象日,主题为“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这一主题着眼可持续发展,旨在呼吁全社会增进对全球变暖背景下天气气候系统的了解,推动与天气、气候、水相关的国际合作与协调努力,促使全球采取更有力行动,共同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减少各类自然灾害对水资源、农业、交通、卫生、能源等领域带来的风险,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生机勃勃的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文明,离不开适宜的天气、气候和水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气、气候、水既是人类文明繁盛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因素。我国幅员辽阔,拥有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和独特的三级阶梯地理格局。这为我们孕育了大江大河,带来了充沛的水资源,是华夏文明不断绵延发展的根基。

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影响,已从大气圈扩展到海洋、冰冻圈和陆地生物圈,全球正经历着以气候变暖为突出标志的气候变化,带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水资源短缺等问题。2022年,全球高温、干旱、暴雨等灾害频发,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夏天。应对气候变化日益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成为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关键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地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应对气候环境领域挑战,守护好这颗蓝色星球。”“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

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我国长期以来都是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坚持采取切实有力行动,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和贡献,世界瞩目。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新征程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须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日渐增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气象影响的敏感性和关联性越来越强,统筹发展和安全对防范气象灾害重大风险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民群众对气象服务保障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对此,气象部门积极参与气候风险管理、早期预警,以气象服务保障水资源管理,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等趋利避害服务能力,初步建成了一体化、专业化、精细化的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保障体系,为防范化解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对粮食能源安全、生态安全、水安全等带来的风险挑战,提供了科学支撑。中国气象局作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国内牵头单位,牵头成立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建成国家温室气体观测网,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和实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内涵新动力,为人类共同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全国气象部门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新时代气象事业“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的战略定位,坚持狠抓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聚焦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提高天气气候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加快建设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扛起使命担当,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为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

责任编辑:潘旺旺
标签: 陈振林   世界气象日   中国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