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方向与目标,将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产业是同类企业的集合,产业体系是所有产业形成的关联协同系统,任何一个产业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主体都是企业,其中包括少量的大企业和大量的中小企业。大企业虽然有时是产业的核心或领军者且对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很大,但产业体系里数量多、涉及面广的中小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说才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微观基础,也是吸纳社会就业的主渠道,更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主力军之一。因此,时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推动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中小企业整体性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实为关键。
【关键词】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小企业 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3.05.007
【作者简介】芮明杰,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产业与企业发展、企业战略与经营、现代公司理论、知识管理与创新。主要著作有《突破结构“陷阱”:产业变革发展新策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中国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方向与目标,将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产业是一些产品相同、或生产技术相同、或生产工艺相同、或服务对象相同的企业的集合,一个产业就是一个同类企业群,是产业体系的组成部分。产业本质上是因同类企业为人们与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产品与服务而存在,是社会生产的供给方,人们需求的多样性导致生产供给的产品与服务是多样的、异质的,社会中的许多不同产业,形成一个整体性的产业体系,产业体系中的所有产出是社会的总产出,即总供给。因此,任何一个产业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主体都是企业,包括少量的大企业和大量的中小企业。大企业固然对产业发展和GDP增长贡献很大,但中小企业数量多且涉及面广,某种意义上说,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恢复好转的微观基础力量,也是吸纳社会就业的主渠道,更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主力军之一。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相关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时下根据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目标与内容,形成更好的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营商环境,解决他们发展中的困难,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实为响应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应有之义,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内容与目标
产业体系可以从三个角度观察。一是从产品或服务生产的关联角度观察,产业体系表现为所有产业相互关联衔接的系统,它既是全社会所有产品投入产出相互关联的体系,也是所有产品供给、流通与消费的一体化体系,形成产业体系的部门分工结构。二是从产品或服务生产的空间分布角度观察,产业体系表现为所有产业在其所属国家或地区甚至在全球不同国家地区的空间分布状况与关系,形成产业体系的空间结构。三是从产品或服务生产的技术水平角度观察,产业体系表现为所有产业在全球市场或国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形成产业体系的技术创新结构。作为国民经济的总产出、总供给,产业体系状况决定了产出品的数量与质量,决定了产出、价值和社会财富的增长,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状况。
现行产业体系的成就与主要问题。产业体系可以分为现行与现代两种定义,现行产业体系是指目前我国正在运行的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指我国在全球领先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与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行产业体系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形成了全球最为完整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生产协同配套能力强大,许多产品产出量为全球第一,产品的品质也有了极大的提高,深受全球消费者喜爱,涌现出华为等一大批科技领军企业,以及许多作为产业“隐形冠军”的优秀中小企业。现行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兴高技术产业在加速崛起,如高铁车辆制造、智能手机、5G通信、半导体芯片、智能装备制造等,有的已经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如新能源汽车、北斗卫星导航等,是我国现行产业体系的亮点。
然而,进一步分析研究现行产业体系发展状况,会发现仍存在问题和挑战。从产业体系生产效率来看,2018年,我国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约为2.8万美元,是美国的19.3%,日本的30.2%,德国的27.8%。[1]也就是说,我国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较大。按照全员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可以推断出,全员劳动生产率低有三种可能:一是技术装备与劳动力技能差导致生产效率低;二是生产的产品附加值低;三是生产效率低同时产品附加值也低。总体来看,我国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较低属于第三种情况,即技术相对落后,劳动者技能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生产的产品附加价值较低。从全要素生产率来看,有证据表明,我国产业现在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相当于美国的43%。2000~2009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年平均值约为4.4%,而2010~2008年,该增长率降到年均2.1%,[2]说明最近十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大幅放慢,主要是因为其中制造业的技术进步贡献放慢了,其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降了。这是一个亟待重视的问题。
从产业体系竞争力来看,我国传统制造业的产品虽然在全球市场上广受欢迎、竞争力较强,但总体上产品附加价值不高,属于中低端产品,而且正在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的收益下降,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如东南亚国家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方面,正在大力发展的新兴高技术产业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目前整体国际竞争力不高,因为这些产业在我国是尚在发展初期的幼稚产业,且有许多技术短板约束了其竞争力的提高,如半导体芯片产业、部分新材料产业、商用大飞机制造业等,而这些产业恰恰是发达国家的优势产业。于是一些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必然对我国相关产业进行打压。另一方面,全球科学技术迭代升级,智能化、数字化、创新速度加快的趋势,以及高技能人才稀缺等问题也给我国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虽然自主创新可以解决“卡脖子”难题,但这需要大量资金和人才的投入以及一定的时间成本,我国现行产业体系在短期内必然会面临一定挑战。
现行产业体系的发展状况表明,直面技术进步,直面全球竞争,重新思考过去40多年产业体系发展经验,深入规划建设符合我国现在与未来高质量发展需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定是奠定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的基础,也是谋求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未来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意义十分重大。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目标。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个动态的、与时俱进的概念,但一定带有这个国家或地区先天的自然资源禀赋或后天的知识技术资源、产业存量、发展路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烙印。为此,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目标应该是面向未来的、具有中国社会制度文化、自然资源禀赋、人力资源、产业存量、知识技术资源、消费倾向、生态环境等特色的,基于新的比较优势基础的、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先进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体系。这样的产业体系具有资源节约、低碳绿色、自我创新发展、智能数字技术复合、产业价值链优化、空间布局合理、内外向结合、开放先进等特征。[3]
实现这个建设目标至少包括三个环节:一是通过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实现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依赖的禀赋升级,即从以劳动力为主的要素禀赋升级为以知识与智力资本为核心的要素禀赋,这是改变国际分工格局的关键,也是我国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并且形成全球竞争力的关键;二是抓住新的工业革命与技术重大进步的历史机遇,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服务、生产体系、新型产业,同时,创新带来的生产率提高的内生比较优势能够随着技术与知识的逐步发展而不断演进,形成持续竞争优势;三是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开放,构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建立良好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产业体系主体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最终建立一个体系开放、结构合理、布局优化、具有内生创新动力、不断动态演化的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内容。现行产业体系进行大规模转型升级,实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上述目标无法“一蹴而就”,需要现行产业体系中几乎所有的产业都通过改造实现技术进步,进而实现数字化转型,还需要加快发展发达国家当前具有先发优势的新兴高技术产业,甚至还要超前布局未来能够领先的产业并使之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这是因为:第一,随着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对现行产业的产出供给品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于是,现行传统产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例如,现行的纺织服装产业、食品产业、种植业、建筑业、玩具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能源产业等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仍占据一席之地,但一定需要以技术的持续进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第二,全球技术进步速度加快,新兴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激烈,我国需要大力发展新兴高技术产业并跟上全球新兴产业发展的步伐,谋求提升我国新兴高技术产业的实力并逐步取得国际竞争优势。例如,需要大力发展半导体芯片制造、软件、人工智能应用、数据分析、医疗设备、飞机引擎制造、新型材料等产业,使之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部分。第三,在科学技术方面超前投入尤其是在基础研究上加大投入,进行科学探索、技术发明和产品创新,布局未来能够领先于世界的科学技术与未来产业,使之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前瞻组成部分。如今,对未来产业的布局已成为全球共识,世界主要国家均已制定长期战略,并努力加大投入,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综上所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现行产业体系中的部分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等高技术转型升级,以适应国民经济新发展格局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目标的要求;二是对时下国内已经形成或正在发展的新兴高技术产业进行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完善,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不断提高全球竞争力;三是对目前刚刚处在技术萌芽状态、将要在未来若干年后才有可能成熟的前瞻产业进行布局和扶植,争取率先取得全球领先地位。这三个方面的建设内容都很重要,但从我国现有的科学技术突破需求来看,未来前瞻产业的布局对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早日建成更为重要。未来产业是指将会在未来相当长时间(15~30年)中形成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面向未来人类社会美好需求的,由突破性关键技术驱动的,未来可能会发展成战略性、前瞻性的新产业。它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对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和引领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特别提出要“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4]这样的未来产业应是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未来国民经济中的核心部分,是我国目前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阵列之后的、面向未来的中长期发展新产业群。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布局的未来产业应当是未来十五至三十年之后的战略新兴产业群,在未来引领国民经济、产业体系发展,为未来的消费者提供高质量、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到那时,中国的未来产业在全球市场上应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在全球产业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
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中,所有企业都是重要的建设主体,因为在现行产业体系中,大企业或中小企业一定是在一个或多个产业中发展的,这些企业本身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所在产业的生产、产品、技术、研发等方面的状况,也就是决定了这些产业的发展质量。因此,现行的企业,无论是产业领军大企业,还是广大相关的中小企业,如果能够顺应技术进步趋势,顺应市场需求变化,抓住机遇突破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就能促进其所在的产业发生变化,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最终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由此才能够对建设具有全球领先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贡献。
中小企业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产业是同类企业的集合,而同类企业的规模并不完全相同,有大有小且与所属产业特点相关。例如,资源类、制造类产业如石油开采、汽车整车制造、钢铁冶炼、移动通信等产业的企业规模一般较大,因为这些产业规模经济要求的产出规模较大。还有一些产业,如服装制造、五金工具制造、皮革生产、食品加工、咨询、法律服务、设备制造等产业的企业规模有大有小,特别是在一些零部件生产产业里,中小企业数量很多,如在汽车零部件制造、电子零部件制造等产业中都是如此。尽管企业的规模大小不同,但都是社会生产分工中的角色之一,是产业构成的微观单位,是产业发展的主体。企业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经济组织,是社会中的基本生产单位,在市场上为社会提供合适的产品或服务,同时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谋求企业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显然,同类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等状况会影响它们所在产业的总体状况,例如,同类企业的总体技术水平、产出效率、价值创造状况等会决定这个产业的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和对GDP增长的贡献。
中小企业是产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方面,由于不同产业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是不同的,不同类的产品或服务自然各有特点,有的产品结构十分复杂,有的则比较简单;有的产品功能要求高,有的要求低,于是不同产品对生产的技术要求与市场销售的方式就存在差异,由此形成了多样化的社会产品的生产供给。另一方面,在一个产业中的同类企业里,既有这个产业的开拓者,也有这个产业的后进入者,而又因为不同企业的运营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经营管理水平存在差异,这个产业中所有企业的成长发展是不均衡的。有些企业发展得好,成为这个产业的领军者,有些只能成为跟随者,有些是刚进入者,还有些企业已经处于破产边缘。一个产业的所谓领军企业,是指这个企业在产出规模与质量、技术水平、研发创新成果、盈利水平、生产效率等诸多方面均居产业中所有企业的前列,领军企业通常规模比较大,而产业中的其他企业多半为中小企业。据统计,2021年,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达4,881万家,比上年增长8.5%,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达到了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其中专业服务和批发零售领域的中小企业数量增长最快。中小企业(不含10人以下企业)的行业分布并不均衡,超过70%的中小企业分布于专业服务(含互联网和科技服务)、物流批发、零售和制造等产业;在电信、金融、教育、交通、公共事业等产业中,中小企业数量不足10%。[5]同时,中小企业地域分布也不均匀,以东南沿海地区为主,其中江浙沪的中小企业占比第一。可见,中小企业尽管不一定是产业中的领军企业,但的确是产业与产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最大数量的组成部分。
中小企业是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补缺者。全球产业之间的竞争实为各国各自产业内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主要是企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之间的竞争。过去,由于社会分工不够细化,产品多半是由单个企业或相关少数产业协作完成。今天则不然,由于产业专业化分工日益深化,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协同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也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例如,产业链是指在一种最终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从最初的矿产资源或原材料一直到最终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所包含的各个不同质的产业,按照投入产出生产逻辑构成的一个完整链条。其中的生产逻辑就是指产业链上的这些产业之间存在着与投入产出相关的技术经济协同联系。不同的最终产品产业因为其产品构成以及生产技术要求不同,需要不同产业的企业进行协同合作生产,一些中小企业是最终产品生产商,还有许多中小企业则是产业链上的供应商,他们均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协作者。
从产业竞争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也十分重要。当前,全球产业的企业竞争表面上看似乎还是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实则不然。产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固然首要是产业中领军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但更重要的是这个企业生产经营运行所依赖的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体系的状况,以及那些与该领军企业密切合作的链条上其他供应商企业状况。因此,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如今可以看作是不同企业各自拥有的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是一个整体性的竞争。例如,上汽集团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与奔驰宝马同类产品的竞争,不光是产品、品牌之间的竞争,其实还是他们各自掌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体系之间的竞争,是链上的供应商及其协作效率之间的竞争。当前,产业的领军企业通常就是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链主,而链上的供应商通常是相关协同产业的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有时甚至成为该产业链、价值链的关键一环,可以说,这样的中小企业,已经是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不可或缺的完善者。
从上述讨论可以看出,作为产业生产商和供应商的中小企业的状况,如专业技术、生产能力、创新状况、管理水平等是影响其所在的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完整性和效率的重要因素,进而还会影响产业与整个产业体系的状况。因此,可以说,由于相当部分重要产业如新兴高技术产业的中小企业是作为供应商参与到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体系中,这些中小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中甚至与那些领军企业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如果这部分中小企业能够成为“专精特新”企业,特别是还能够在某一个领域成为全球“隐形冠军”,那么他们必定会对我国现行新兴高技术产业的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起到补链、强链、稳链的重要作用,并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角色。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中小企业的一致努力。产业是同类企业的集合,作为产业主体的企业,不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自然要考虑自身的竞争力,不断谋求自己的成长与发展。于是,同类企业就会有各种不同的发展考虑,并采取不同的市场行为,甚至开展激烈竞争。但在产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产业中的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行为可能会发生变化。在市场扩张期,产业内企业虽然也会竞争,但更多是采取一致性行为,如改善产品品质,提高技术水平,进行创新以争取跟上市场扩张的步伐。在市场饱和与衰退期,产业内企业也可能会采取一致性行为,如采取行动抑制本产业市场的潜在进入者以保护产业内的既得利益,这在国际贸易中就意味着提高关税壁垒或非关税壁垒,直接表现为贸易保护主义。产业主体企业的这些一致性行为往往推动了该产业的动态变化趋势,如技术进步趋势、空间集聚分布趋势、市场保护等,推动产业的不断成长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产业中的领军企业往往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它经常既是产业成长与发展的领头人,也是该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力量。产业中的中小企业虽然个体规模不大,资源能力不强,但他们集合起来的一致行为引发的效果也十分可观,在某些产业中甚至能够左右该产业的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脱胎于现行产业体系,是现行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变革创新的结果,也是现行产业体系中所有产业以及企业转型升级变革创新的结果,是产业中企业一致行为的结果。如果企业不进行相应的转型升级,可能就会被市场淘汰出局。这是因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首先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市场的要求,是全球产业竞争的要求,也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国的中小企业应当明确自己在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历史地位,主动加快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提高自身的管理经营水平,不断迭代与创新产品,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与产业内领军企业、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链主协同合作,走向卓越。
提升中小企业发展质量,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多数民众眼中,中小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相对较差,人才也不多,所以中小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是普通产品,附加价值不高。实际上从全世界来看,现今中小企业在各自产业体系中不只从事低端产品生产,也在从事高端产品生产。许多中小企业在产业体系中从事中间产品的生产,也有不少中小企业从事最终产品生产。生产中间产品的中小企业就是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参与者,从事零部件、原材料等产品的生产供应。这些零部件、原材料等产品的生产有的要求很高,可能需要高端专业技术和生产设备才能生产出来,而且许多零部件、新材料生产的附加价值也很高,有时甚至可以成为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中缺之不可的关键环节。
中小企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主力,然而当前的问题在于我国中小企业基于目前的发展状况能否承担这样的任务?虽然各地政府已经在中小企业中选拔出一批“专特新精”和“小巨人”企业,然而,对于这些中小企业分布在哪些产业,在全国地理空间的分布如何,以及在产业体系、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中作用如何等问题,还值得进一步研究分析。笔者认为,我国现行产业体系的中小企业总体发展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面临许多问题。一是生产的产品品质与质量尽管有进步,但还是不尽如人意,一些企业生产的还是三无产品甚至是劣质产品,附加价值很低,主要靠低价吸引顾客。其背后的原因包括生产技术低下、生产效率低下、管理水平低下等。二是中小企业普遍无力支撑长期研发工作和持续加大技术投入,导致技术进步较慢,产品改进放缓,缺乏创新,亦缺乏人才。原因在于其生产产品附加价值不高,劳动力成本上升,加之较高的税收,导致企业收益低,难以支撑风险较大的研发与创新。三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问题。可以想象,其生产技术水平与生产效率不高,而融资成本却比大企业高且融资难度大,间接提高了中小企业的总成本,使企业生产经营更加困难,难以应对产品或技术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四是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由于企业规模小、缺乏议价能力,生产成本(如上游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盈利空间被压缩,导致部分中小企业在市场上的生存时间非常短暂,有研究指出,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几乎是世界各国中小企业寿命最短的。[6]五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人才短缺问题,尤其是缺乏熟悉新兴技术的高端人才。由于难以留住人才,企业通过人才培养实现人才留存的成本不断增加,不可持续。这些问题的普遍存在,导致现行产业体系中的中小企业必须进行重大转型升级,才能跟上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步伐,才能不在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拖后腿”。
因此,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保持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完整、高质量和高效率,作为生产供应商的相关中小企业需要不断转型升级,努力推进技术进步,在专业上精益求精,在创新方面积极投入,提供有竞争力的高质量产品或服务,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总体上看,具备强大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并不仅仅简单地体现在新兴高技术产业和头部领军企业的实力方面,还与现行产业体系中的中小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创新突破能力、高效的配套协作和高效率供应系统等息息相关。基于上述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重视培育“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中小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不仅能推动中小企业自身转型升级,更为重要的是,其还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战略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经济质量迈上新台阶,保持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完整、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关键。“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均是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是指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在各自产品领域逐渐形成优势和规模,能够为大企业、大项目提供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产品的排头兵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十分重要,但政府更应该着眼于广大中小企业的整体转型升级,建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和“小巨人”培优体系。建立这一体系,并不是要先建立一个指标体系,然后评估有哪些企业达到了标准,再针对性地给予支持。而是要集聚各方力量,建立一个全面服务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和“小巨人”转型升级的体系,打造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和“小巨人”技术发展服务平台,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和“小巨人”创新突破的生态环境,这样才能够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中小企业和行业“隐形冠军”企业,进而形成示范效应,推动更多中小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提高自身素质和创新经营能力。
第二,进一步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企业而言,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体现为政府可以提供一站式的优良服务,最重要的还在于市场的公平性,尤其是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能否被公平对待。为此,政府应该设定较为公平的产业准入条件、维持市场的公平有效竞争,给予所有中小企业一视同仁的政策,例如,支持人才吸引、创新研发,支持技术改造、产品升级等,而不是只有评上“专精特新”和“小巨人”的企业才能获得特殊的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弱,人才普遍缺乏,创新研发能力不强,因此,政府部门应该设立帮助广大中小企业进行开放合作、技术改造、产品创新的服务平台,促进中小企业开展广泛的创新合作、技术合作,这样才能使一批又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涌现出来并更快更好地成长。“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中小企业唯有在市场竞争中获胜,才能真正彰显其“专精特新”和“小巨人”的本质。
第三,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难点。现行产业体系中的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难点,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协助解决。其一,当前,虽然各地各区域都在不断改善营商环境,但政出多门的状况依然存在,中小企业对此往往费时费力、难以应付。其二,缺乏高端人才依然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普遍性难题。由于规模与盈利能力的限制,很多中小企业难以支付与高端人才能力相匹配的薪酬,而高端人才缺乏对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制约。因此,在建设与高质量发展需求一致的人才高地方面,仍需进一步努力,在人才培养、人才流动、人才使用等层面实现政策突破。其三,乌克兰危机持续、全球通胀高企,导致全球经济未来趋势不明朗,而新兴技术进步又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很多中小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不足,缺乏长期规划,经营管理理念传统,缺乏风险管控策略。因此,迫切需要对中小企业进行信心疏导,加强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培训,增强中小企业的发展信心与运营能力,提高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第四,推动中小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使其向“专新特精”和“小巨人”企业转型发展,真正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主力。其一,通过培育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要培育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上关键位置的中小企业,使之拥有区别于竞争对手、难以被模仿的原创核心技术,从而凭借特有的核心技术提高产业链、价值链协同效率和竞争力。培育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是提高其生产工艺技术能力与水平,进而提高产品的品质和质量,最终提高附加价值。其二,政府应牵头搭建多个中小企业开放式合作创新平台,支持中小企业合作开展原创技术、产品、品牌等创新活动,并且提供多方面的支持,提高创新服务保障,同时积极引导产业领军大企业进入平台,与中小企业对接协同创新活动,产出更优质的创新成果,驱动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与创新发展。其三,推动中小企业规划自己的“专新特精”发展方向,制定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规划,积极努力投入技术研发,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创新性技术与产品。企业如果能够将新技术应用于创新性产品的开发,就可以凭借产品的先进性与独特性,成为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或者成为消费市场竞争中的优胜者,为自身带来丰厚收益,实现企业持续发展,同时也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出贡献。
注释
[1]《2019制造强国发展指数:中国位居全球第四,制造业生产率不足美国两成》,2020年1月2日,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5416327。
[2]刘俏:《中国经济有没有可能再创造一个奇迹?》,《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3]芮明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思路、目标与路径》,《中国工业经济》,2018年第9期。
[4]《IDC:截止2021年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达4881万家 同比增长8.5%》,2022年7月18日,https://www.idc.com/getdoc.jsp?containerId=prCHC49515422。
[5]《让国际资本帮助中小企业成长》,2019年12月12日,https://xueqiu.com/9680417822/137262481。
参考文献
芮明杰,2021,《双循环核心:建立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上海经济》,第1期。
芮明杰,2022,《新开放时代增强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思考》,《上海经济》,第1期。
芮明杰,2022,《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需要把握三方面》,《社会科学报》,1月6日,第2版。
张梓桐,2022,《专访复旦大学芮明杰: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息息相关》,10月20日,https://www.21jingji.com/article/20221020/herald/88acb801bb4676d13b2ada00b8705bce.htm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Rui Mingjie
Abstract: Report to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ut forward the direction and goal of building a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as one of the core elements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the importance of which is self-evident. Industry is a grouping of similar enterprises, and the industrial system is an associated and synergistic system formed by all industries. The main body of an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are enterprises, including a small number of large enterprises and a large number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Although large enterprises are sometimes the core or leader of the industry and contribute a lot to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but the SMEs in the industrial system are much larger in quantity, and more extensive in scope. In a sense, SMEs are the micro-base of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are also the main channel to provide social employment, serving as one of the main forces in the building of the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and further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dustries, it is crucial to transform and upgrade the SMEs as a whole to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Keywords: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