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激发民间资本投资活力,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建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目前,各地区各部门陆续出台政策支持民营资本投资、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多位民营企业家表示,将开展有效投资,把握发展主动。
拓宽民间资本投入渠道
杭台高铁是我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由复星集团牵头的民营联合体投资控股。自去年1月份开通运营以来,开行列车已逾1万趟,累计运送旅客超500万人次。
目前,杭台高铁投融资经验已在多个高铁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中推广实践。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介绍,复星在铁路领域持续发力,总投资10亿元的华东国际联运港复星铁路快运项目已于去年底奠基开工,后续将加速全国布局。
传化集团于2000年首创“公路港”物流模式,目前已在全国布局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74个,在推进物流枢纽布局与建设规划中承担着重要角色。“物流基地建设投资大、回报周期长,但过去3年传化营业总收入复合增长率达14%,我们对向上向好的中国经济充满信心。”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说。
“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可拓宽民间资本中长期投入渠道,有利于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研究员罗贞礼认为,民间投资周期性特点明显,相对灵活且注重效率,竞争优势突出,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将充分发挥其稳增长、稳就业等作用。
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会专家委员施星辉表示,从技术角度来看,民企是技术创新重要主体,而重大工程建设涉及诸多前沿领域技术,需要整个产业链共同发力,民间资本的参与有助于更好发挥技术创新协同效应;从资金角度来看,撬动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建设,也有助于保障重大工程资金需求。
“民营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与全球巨头同台竞争,已有实力参与重大工程建设。”施星辉介绍,除了整体实力更加雄厚,许多民营企业的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让其更有信心和意愿参与到国家重大工程中。
健全参与重大项目机制
目前,各地区各部门从放宽市场准入、破除隐性壁垒、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出台政策,不断建立健全民间投资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机制。
去年11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支持民间投资参与102项重大工程等项目建设。针对“不能投”问题,强调在招投标中对民间投资一视同仁;针对“不敢投”问题,提出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针对“往哪儿投”问题,提出根据“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国家重大战略等明确的重点建设任务,选择具备一定收益水平、条件相对成熟的项目吸引民间资本参与。近日印发的《广东省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加强交通、水利等项目招投标行为监管,投标人认为招标投标活动不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可通过投诉举报渠道反映。
“相关举措有助于推动市场企稳回升以及民营企业恢复投资信心。”徐冠巨表示,将持续开展投资建设,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高效运行。
施星辉表示,民营企业内生动力强,给予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尤其重要。“激发民营投资活力需要正向牵引,也需要找到企业的顾虑隐忧,把关键问题解决好了,企业才能真正放下包袱、大胆发展。”
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希望进一步降低民营企业参与重大工程建设的项目融资成本”“畅通企业和政府间沟通渠道,既把党和政府的要求传达到企业,又切实反馈企业所关心的问题”“国企和民企加强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高效协作”……在采访中,民营企业家提出了不少诉求。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民间投资增长0.9%,增速比全部投资低4.2个百分点。“目前,民间投资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还存在一些难点。”罗贞礼分析认为,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要素获取、权益保护等方面面临的隐形门槛和不公平待遇,尽管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逐渐得以改善,但仍然影响着民间资本的积极性。
民间投资市场敏感性强、研判谨慎,而重大工程多具有长周期和低盈利的特点。专家认为,激发民间投资参与国家重大工程的积极性,一方面需要稳预期,让民营企业看到稳定可预期的投入回报,产生中长期投入意愿;另一方面要降低民营企业营商成本,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重要的是让民营企业享受同等市场待遇。
罗贞礼建议,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破解融资难问题,提升民营企业投资能力。对于不能完全市场化运营的项目,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在评估论证基础上,注入部分资本金或者给予投资补助,促进民间投资主体获得合理回报。同时,尊重经济规律,遵循市场化原则,从科技、人才、金融、土地、数据等多方面着手,加大对专精特新、行业龙头、实体制造等企业支持力度,推动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形成良性循环,以整体提高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投资的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