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数据治理视角下乡村社会矛盾预防化解的路径研究

创新乡村社会治理路径,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提升数据治理能力,推动乡村社会矛盾预防化解也被进一步提上日程。

数据治理模式下,我国数字乡村社会建设的目标与发展逻辑与全局战略相适应,但在局部内容与具体实践上依然存在不相匹配的地方,导致数字乡村建设面临一定阻碍。数据治理视角下的乡村社会潜在矛盾包括:数字乡村设施建设成本高与农业综合收益相对低的矛盾;数字乡村需要规模效应支撑与大国小农分散经营的矛盾;数字乡村场景应然的丰富性与实际开发应用少的矛盾;数字乡村建设转型要求高与农村数字人才缺乏的矛盾。

数据治理视角下的乡村社会矛盾预防化解策略值得深度研究。

强化顶层设计,推动多元主体协同

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多元建设主体积极性与联动性,鼓励建设主体主动参与到数字乡村的建设、治理和提升中。对于政府主体,要进一步统筹国家力量,有序推进各项资源合理分配与运用,协调解决公共事务中的纠纷矛盾,并建立健全数字乡村建设政策支持体系和配套机制,促进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服务、医疗资源、教育资源等配套政策与乡村数字化发展模式的匹配性,营造有助于多元主体自主提升、协同共进的良好政策环境。

对于涉农企业与农民主体等,要加强协同合作,强化利益联结,形成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应先行实现数字化转型,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吸引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积极加入,引导小农户广泛参与和融入到乡村现代产业中。对于科研机构、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者等建设主体,要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建设的技术突破口和经济增长点,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新鲜血液,推动实现数字乡村建设中要素的融合和主体的联动。

加快融合发展,弥合城乡数字鸿沟

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要突出解决城乡发展差距问题,以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为契机促进城乡协调融合发展,具体体现在:更加注重城乡之间交通设施的优化,实现城乡要素互通互联、资源高效流通、成果共建互享。

在向城乡融合发展迈进阶段,一方面,要对乡村道路进行升级改造,鼓励政府对乡村道路拓宽完善,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智慧便利的交通体系。对于发达地区,交通设施已相对完善,应加大城市资源向农村倾斜,而对于偏远山村地区,要进一步落实“村村通工程”的全覆盖和后续保障工作,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另一方面,要立足于数字乡村建设的战略取向,打通城乡之间要素流通渠道,特别是数字要素的调配与流通,以更好地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机制。这就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对交通不便、设施陈旧和偏远乡村地区加大数字支持力度,加强互联网普及工程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使城乡之间形成平等互利、融合发展的关系形态。

突出治理应用,丰富配套制度供给

村级治理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应该以服务群众便捷参与治理为导向,开展数字乡村的应用场景建设。数字应用场景的完善要以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和现实问题为依据,切忌想当然或者过度追求数字化而使简单问题复杂化,要从群众关注的教育、医疗、交通、政务公开等方面设计和丰富应用场景。数字应用场景的完善还要以结果为导向,对于开发出的治理应用要切实走到实践中,再由实践反馈结果进一步优化升级,从开发到推广,都要牢牢把握住利民便民的设计目标。

同时,数字乡村建设要求政府进一步完善治理体系,确保基层治理有效运转,彰显国家制度优势。这需要优化和丰富配套制度供给,包括建立健全治理应用开发推广的市场规则,营造规范有序的政策环境,加强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建设,维护好用户权益,进一步完善数据安全风险评估体系,降低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构建网络安全空间命运共同体。

嵌入乡村产业,厚植发展内生动力

乡村产业是有力撬动数字乡村建设的支点,将数字乡村建设嵌入乡村产业的根本在于利用数字化产业链更好地带动农产品促销,激发农业农村活力。

首先,数字乡村建设要更加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畅通乡村供应链循环,通过数字技术优化产业结构体系,不断催生乡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本地主导产业,打造乡村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如地方特色餐饮业、康养旅游服务业等一系列特色产业,盘活本地资源,将乡村资源优势转变为切实利益。

其次,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丰富数字化营销形式和营销策略,通过微店、淘宝店铺、微信朋友圈等途径打造全方位新网络销售平台。

再次,整合农村经济产业链、供应链,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把握市场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产品销售,对产业进行合理规划,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

最后,将数字化思维贯穿到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推进现代化数字产业发展理念和生产组织方式在乡村产业的应用,促进产业链价值升值。

加大技术攻关,注重平台企业升级

平台企业为数字乡村建设带来优势和机遇,数字乡村建设迫切需要平台企业的创新升级,以创造出更多利润。主要表现在:在技术运用上,加大数字技术攻关,提高技术运用能力,充分挖掘数字信息技术在乡村地区的应用价值,构建与平台企业建设相匹配的技术体系,为平台企业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

在运营方式上,继续提升乡村金融普惠程度,普及数字人民币、支付宝、微信、手机银行等多种新兴支付方式,为电商业态在乡村全面发展提供便利。借助电商业务,增加平台企业贸易量和收益,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在发展模式上,利用数据优势帮助农户对接大市场、优化对接渠道、拓宽市场空间,鼓励平台企业发挥线上优势,积极发展订单农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为了使平台企业进一步融入到乡村地区,应积极对村民开展相关培训,加强对电商基础知识、网络直播方式和农业技术等方面的指导,利用平台企业拓宽数字乡村发展赛道。

注重人才培养,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后劲需要有更多人才支撑。应从人才的数量、结构以及质量上全面加强。增加人才数量需要完善激励政策,鼓励更多数字化人才回乡创业,同时广泛开展乡村居民的数字化教育培训活动,创新数字技术下乡形式,提升村干部的数字建设决策意识,培养乡村主体的数字素养和应用能力,推动掌握数字技术的新型农民队伍的壮大,加快形成人才集聚效应。

完善人才结构需要特别注重对农业农村创新带头人、农村电商人才、技术专家等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对于数字乡村建设中紧缺的人才加大政策补助力度,可以通过货币补贴、家属福利等方式吸引其留在乡村、建设乡村。提高人才质量需要加强乡村与地方科研院所、高校、行业组织等协同合作,注重高校毕业生、技术人员等到农村进行产学研活动,为数字乡村建设所需要的各类应用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提供进步空间。

新时代背景下,提升数据治理能力,推动乡村社会矛盾预防化解,需要结合数字乡村建设现存矛盾与现实基础,对标国家政策方针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全面乡村振兴中的推动作用,将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与高质量发展的全局谋划相适应。

基金项目:2020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农村社会“微矛盾”化解机制研究(编号:2020BZZ006)(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卜凡)

[责任编辑:郑涵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