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要求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新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奋斗的时代,必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的活力,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高峰。
科学家精神源于科学精神,但又区别于科学精神。一般来说,科学精神是科学本身对科学实践活动所提出的规范、理念和价值要求,是科学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内在精神气质及其对象化的外在规范要求,是科学本质属性的体现,是科技工作者、科学共同体从事科技活动所必须秉持的理念和规范。科学精神一旦形成之后,主要呈现为一种客体性的精神体系。科学精神必然会影响、制约和塑造从事科技活动的科技工作者,通过与科技工作者知、情、意等内在心理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经过长期实践进而转化为从事科学事业的科学共同体的共同精神气质、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即科学家精神。相较于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发生了一种“主体性的变化”,嵌入了主体性的要素,蕴含了主体性的特质,从而使得科学家精神本身有了自己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当代中国的科学家精神是党领导科学事业在长期科技实践中积淀而成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使一代代的科学家有了施展才华,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在党的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奋斗,逐渐形成并日益深化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科学共同体独特的精神气质、价值理念和伦理规范。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秉持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属性,坚持宽广的国际视野,有着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深刻观照。
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和践履科学家精神,充分发挥科学家精神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强大促进作用。
一是通过有效的激励教育,使科学家精神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从事科学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广大科技工作者既是科学家精神的铸就者,也是科学家精神的践履者,必须自觉继承并在科学实践中发扬光大新时代的科学家精神。既通过自己的具体科学实践,将这种精神转化为强大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通过科学实践的对象化功能,实现对现实世界的改造和创造;又在科学实践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发展和彰显科学家精神的内涵,为科技后来者铸牢和夯实强有力的精神资源。
二是通过广泛的学习宣传,在全社会孕育和营造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家的良好氛围。科学家是站在时代前列的探索者。他们从事的事业崇高而伟大,同时又充满着艰辛和汗水。他们探索的结果事关国计民生,事关民族、国家乃至人类的未来。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家,就必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是科学家的精神,也是全社会应该学习、倡导和褒扬的伟大精神。只有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得到广泛的弘扬和践履,科学的事业才能越做越强,科学事业才能后继有人,永续发展。
三是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建立科学的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体制机制。要大力加强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阵地、平台和载体建设,让科学家精神有落地的物质空间、落实的物质载体、落细的多样化物质客体,让抽象的精神更加具象化。通过制度化的运行和促进机制,使弘扬和践行科学家精神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并进而转化为全社会的“共践”,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这一宝贵精神财富,通过集体性的社会实践,转化为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扬帆助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