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韶山之行:访伟人故居、赓续红色血脉

网评配图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魏崇辉

3月31日,以“点点星火,汇聚成炬”为主题的2023“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启动仪式暨“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创新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130年前的12月16日,湖南湘潭县韶山冲的一个农民毛贻昌家里出生了一个男孩,这个小名叫“石三伢子”的男孩就是后来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毛泽东。韶山之行,是瞻仰伟人之旅,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之行。

QQ截图20230407113645

毛泽东故居 人民论坛网 宋畅摄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豪气干云

1910年秋天,毛泽东离开韶山到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临行前,他改写了一首诗留赠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诗夹在他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表达自己一心向学与志在四方的决心。毛泽东把自己在韶山的求学经历概括为“六年孔夫子”,韶山的六年求学经历为毛泽东奠定了私塾教育的良好基础,培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

童年的经历能看出毛泽东独立思考、勇于反抗的精神。毛泽东喜欢读充满反抗统治阶级压迫和斗争的中国古代传奇小说,读来发现所有人物不是武将、文官,就是书生,从来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他思考发现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是人民的统治者,因为土地归他们所有和控制,所以他们不需要种田,种田的是农民。这些早期思考对毛泽东一生的历史观和是非观都有着深远影响。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韶山精神

1925年2月6日,毛泽东偕夫人杨开慧回到韶山,领导和开展农民运动,在韶山村组织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在历次革命斗争中,韶山涌现了以毛福轩、钟志申、庞叔侃、李耿侯、毛新梅为代表的革命烈士,铸就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韶山精神。

近年来,韶山村的党员干部以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为指导思想,在伟人家乡谱写新时代韶山发展的崭新篇章。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带动红色文旅产业发展,形成了文创产品、研学培训、民宿餐饮等相关业态。如以毛泽东求学之路为资源开发青少年研学市场和党政培训市场,丰富韶山的教育培训产品和文化旅游品牌。

“红色圣地,精神家园”。新时代新征程上,要继续推进红色文旅高质量发展,把伟人故乡建设成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