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解锁“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中的“精神密码”

网评配图

近日,“好评中国·走进湖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一行来到位于湖南怀化的“杂交水稻发源地”安江农校,重走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在杂交水稻研究过程中的奋斗足迹。

风吹稻花香,禾下乘凉梦。1953年8月,袁隆平院士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了他梦想开始的地方——安江农校任教。在这座位于湘西雪峰山麓的农校,“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用无私奉献的一生去追寻梦想,用勤劳的双手托举起杂交水稻事业,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要稳稳接过袁隆平院士手中那束为事业奋斗终身的精神“稻谷”,循着他的足迹,解锁“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中的“精神密码”。

解锁“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中的“初心密码”。“你们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饥荒,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在一次采访中,袁隆平院士提到自己研究杂交水稻的初心。上个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我国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那时有的地方粮食不够吃,许多人吃野菜、树皮、树叶充饥,有的甚至因为饥饿倒在路边和田埂边,这些景象袁隆平院士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他决心要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是袁隆平院士的初心,也是他毕生的理想追求,为了这样一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想,他用尽一生坚守和践行。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要学习袁隆平院士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热初心,把忠诚奉献给党,把真情献给人民,深入基层、求真务实,敢于吃苦、敢想敢谋,主动到民生一线去、到发展一线去,在接续奋斗、躬身为民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解锁“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中的“担当密码”。“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的一生犹如闪耀星火,写满了与水稻相关的注脚,照亮着一望无际的金色稻田。1961年,在茫茫稻海之中,袁隆平院士与“天然杂交稻”第一次相遇,由此开始了人工杂交水稻的研究。1966年,袁隆平在《科学通报》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面对失败和质疑,他没有轻言放弃,而是直面挫折、勇于担当,他始终坚信世界上必有一粒种子,可以战胜饥饿。终于,在1970年,袁隆平团队在海南发现了一株野生的雄花败育株“野败”,打开了杂交水稻研发突破口。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要学习袁隆平院士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的担当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解锁“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中的“奋进密码”。“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袁隆平院士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他和助手们几十年如一日地驻守在稻田里,在茫茫稻田中日复一日重复着一场又一场试验。1973年,袁隆平院士在安江农校这片试验田里,成功育成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之后,杂交水稻育种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再到超级杂交水稻,超级稻从单产700公斤、800公斤、1000公斤到1149公斤,再到1500公斤……袁隆平院士带领着他的团队不断探索、突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了一次又一次奇迹,真正做到了勇攀杂交水稻的高峰。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要学习袁隆平院士奋力进取、追求卓越,大胆探索、勇于突破的奋进精神,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作者:谢宝旺)

[责任编辑:宋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