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实现强村富民的最直接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近日,“大国基理”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镇郭家沟村,实地感受乡村特色文旅产业“尖子生”的特有魅力。
锻造队伍,以“专”出色。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没有一支懂农业、有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专业队伍,就会造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在郭家沟村,组建的旅游服务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公开招聘专业人员负责经营管理,实行统一营销推广、统一服务质量、统一采购支出、统一分配客源的联合经营模式,解决了“无人会干”的老大难,解放了村集体的劳动力,保证了农家院安全、卫生、舒适。郭家沟村先后获得全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这充分说明,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汇聚人力智力,注重选拔与特色产业相关、具备一定特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负责经营管理,广泛聘用乡贤能人、乡土人才、退休老干部等“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担任发展顾问,采用全产业链条“组团式”帮扶、“候鸟式”聘任等模式,推动农业专家资源下沉乡村一线,打造一支留得住、用得好、带得动的“永久牌”产业振兴人才队伍。要注重业务能力提升,适时组织小班化、实战型、短平快的业务培训,定期到先进地区、先进村实地考察、挂职锻炼,进一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开阔思路。
民宿下沉式休闲区 郭家沟村“百宝里·月宿”民宿供图
培塑品牌,以“精”出众。质量可以兴农,品牌可以强农。再好的特色产业,如果品牌立不住、打不响,只会陷入“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尴尬境地。郭家沟是天津市首个乡村类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真正的“蓟北水乡,山中不夜城”,围绕做精做细品牌特色,郭家沟景区着眼于细、落脚于实,既“致广大”着眼长远,计划2023年打造全年龄段优质景区,又“尽精微”突出重点,依托现有北方民居为基底,打造城市微度假旅游目的地,以点带面促进整体提升。一个成功的品牌离不开“精打细算”。要大力提升知名度,开设月度轮播专栏、季度采风专线、年度展销专题,通过线上直播推广、线下重点媒体采风,举办特色文化节、旅游节、音乐节等多种渠道,壮大乡村特色产业的“朋友圈”“粉丝团”“体验场”,放大乡村特色产业资源“虹吸效应”。路子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以钉钉子精神把精品做成产品,把品牌的软实力转化为市场的竞争力和现实的生产力。
因地制宜,以“特”出圈。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色。乡村特色产业集中体现地域特点和当地风情,蕴含着潜在比较优势,是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支柱性富民产业,决不能搞“一刀切”。起初郭家沟村就以“京津地区最具中国北方民居特色的水乡旅游目的地”为定位,不搞大拆大建,对民居房屋、道路、里巷街道,新建旅游接待设施、示范房和安置房进行改造提升,打造水系景观。同时深度融合文化旅游和科普教育,推出天文夜谈、露营音乐会等一系列体验式创新项目。这些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修补”“点缀”和“再创作”,既避免了铺张浪费,又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水乡自然和人文特色,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要围绕“特”字做文章,瞄准差异化竞争,深入挖掘“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产业潜力和地域价值,跳出本地看本地,用好资源禀赋,拓展各类功能,让特色产业更有味道、更具诗意。要坚持融合创新,积极推进乡村特色手工业、乡土文化资源等与现代消费融合发展,持续推动乡村特色产业从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变,从卖“产品”向卖“体验”延伸,打造全产业链条,让“新人、新事、新发现”成为乡村特色产业的“点睛之笔”。(作者: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