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当前农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研究

【摘要】针对当前部分农村干部的综合素质不适应新时代农村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问题、新需求和新任务,一些地区开展了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但是,个别地区在提升农村干部学历的教学、培训中存在过于注重任务落实、忽视村干部群体走群众路线以及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意愿的培养等问题。健全农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既需要培养村干部政策、文件、法规的知晓和理解能力,也要着力提升村干部组织动员群众解决自身新问题、新需求的能力。

【关键词】村干部  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  增长本领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村干部始终在基层治理一线,既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既是“领头雁”又是“主心骨”。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一些农村发展乏力,关键在于缺人才,缺发展引路人、产业带头人、政策明白人。”学历偏低、观念滞后、视野和思路不开阔,已成为部分村干部提升能力的瓶颈。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一些地区开展了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提升村干部能力和素质的目标。健全农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既需要培养村干部政策、文件、法规的知晓和理解能力,也要着力提升村干部组织动员群众解决自身新问题、新需求的能力。

农村干部学历提升是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重要路径

第一,新时代农村工作任务的新变化对村干部提出了新要求,农村干部学历提升是应对新变化新要求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后乡村的工作任务出现了一些变化,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部门将业务工作下沉到村里来落实,另一方面是部门下乡的业务工作越来越多,结果是抵达村里的业务工作成几何数增多,这就对村干部群体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工作推动落实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文字报表填写能力、数字化工作平台操作能力以及相关部门专业技术技能等。这些素质和能力既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也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参观、学习,而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是一个比较好的提升平台。

第二,新时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农村工作的重点,而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具有长期性、专业性、系统性,更需要在涉农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建设、资源建设、学科建设、合作交流等方面增强本领,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有本领、能领富、愿意扎根基层的“三农”工作队伍,推动“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提档升级迫在眉睫。乡村振兴是战略,而一线落实则要有策略措施,需要村干部群体有将战略转化为策略措施的素质和能力。同时,乡村振兴是未来农村发展和建设的政治定位,政治的政策转化能力、政策的措施转化能力,是一种较高的能力,需要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培养提高。村干部只有经过系统的学历教育、形成战略思维,才能更好地规划乡村建设和发展。

第三,新时代农村社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给村干部的群众工作、走群众路线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村干部群体发展新的素质和能力。一方面,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和城镇化,给村干部联系、组织和动员农民群众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在乡农民群体涌现出新问题、新需求,需要村干部及时解决和满足。这些问题和需求都是新出现的,过去碰到得少或没遇到过,经验就少,也就需要村干部群体有积极应对的素质和能力。做好群众工作,需要认真研究新时代农村工作的新变化、新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农村群众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切实增强农村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农村干部在学历教育过程中,既可以填补自身在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学以致用增强在农村群众工作实践中的科学性、针对性,从而提升治理效能。

第四,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为农村干部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开辟了新的渠道,使其在增长本领的同时,有了更多的人生和职业可能性。随着上级工作任务越来越多,上级党委政府对村干部的依赖程度增加,这就需要加大对村干部的激励。除了提高村干部工资之外,就是要拓展村干部的职业发展空间,这种渠道的制度化和常规化对年轻村干部有较大的激励作用。而其中的两个条件:拥有中专或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和担任主职村干部多少年。但是,大部分年轻村干部都没有这样学历程度,农村学历提升工程的启动,正好满足了他们提升学历的诉求,也就使得他们有了更多的职业期待。学历条件一旦满足,他们就更有动力工作,更有热情、积极性、竞争性担任主职村干部。

当前学历教育存在短板,制约了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效能

当前,“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以提升村干部学历为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提升村干部能力和素质的目标,尤其是较大提升了村干部的知识、见识、阅读、文字撰写、电脑运用、争取资源、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能力。但是同时,该项工程也存在更多围绕上级任务落实而推动素质提升的片面性,忽视村干部群体走群众路线、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意愿的培养。

一是形式化居多,实质内容少。根据制度设计,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的初衷是要提升村干部群体的素质和能力。但是,由于对于村干部需要提升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模糊不清,在实践中就可能出现一些课程、参观、讲座等针对性、实用性不强,有滥竽充数的嫌疑,有的课程枯燥泛味,降低了村干部的学习热情。同时,村干部群体也因对该工程的曲解误解功利地将其当作学历提升的机会;又或因村级工作繁忙难以全副身心地投入学习,因而导致村干部学历提升了,但是素质和能力却不见得提高了。

二是应付任务的学习多,针对农村实际问题的学习少。相关部门组织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时,隐含的目标是要将村干部培养成乡镇干部的得力助手或乡镇站所延伸的“腿”,能够独立推动实施相关国家政策、完成站所布置的工作任务。在课程设置、工作亮点参观、实地观摩等方面主要是针对上面各项工作任务的推动完成,无形中将村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工程变成了部门业务的培训工程。而对于农村新出现问题和需求的解决和满足、新时代背景下怎么做群众工作、怎样应对农村人口流动与在村养老问题等,却较少涉及。其结果是,村干部办公室工作的素质和能力提高了,但是深入群众的意愿和热情却可能降低了。

三是具体知识灌输多,思维能力培养少。在培训学习中,无论是相关专业领域政策、法规学习,还是专业技术培训,多是具体知识、操作方式方法、流程的灌输,对于村干部在短期内理解政策、操作流程具有较大帮助,使他们能够将这些知识、技术“拿起来就用”,提升了具体的能力。这是非常必要的。现有的教学设计中,缺乏对村干部宏观理解、抽象思维的培养,造成村干部缺乏总体思维、只会站在所在村的视角考虑问题。当然,这种思维不仅村干部需要培养,县乡干部更需要培养,后者如有总体思维、战略与策略、政治与政策相区分的思维,就可以制定更符合实际和长远的政策,使县乡村发展少走弯路。

四是具体案例教学多,深层逻辑剖析少。实地观摩学习是农村学历提升工程的重要教学方式方法,这是典型的案例教学法。它的好处是具体、形象、生动,便于学历层次相对较低的村干部理解,使他们在遇到同样情况时能够“依葫芦画瓢”照着做,简单易学,效果好。但问题也在于此:案例教学呈现的是案例的表面逻辑,而没有将案例的深层机制机理剖析出来,也就使得村干部可以理解案例的表面并照着做,但是难以举一反三、因地制宜地创造新的治理机制或工作机制。从而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以全面、系统的学历教育,推进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

一是加强总体思维培训,提高农村干部执行力。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在县城城镇化推动过程中,如果没有总体思维,缺乏总量思维,就会直接将中央的战略当策略,将政治当政策直接推动落地,实施的结果就会与中央的目标背道而驰。中央部委在政治转化为政策过程中应具备总体思维,政策落地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有轻重缓急之分;县级党委政府在转化上级政策为本地政策时也要有总体思维,这样才能量力而行、发挥本地优势体色;乡镇在推动政策落地中有总体思维,才能不好高骛远、为所不能为。村干部有了总体思维,才能安分守己,扎实稳健地做好农村工作。

二是加强群众工作培训,提高农村干部群众工作能力。在针对提升业务工作能力的培训之外,更要在引导年轻干部树牢宗旨意识,改善工作方式方法,适应新时代群众工作新要求等方面进行强化培训。一方面,一些年轻干部由于疲于应付上级交付的工作任务,渐渐忘记了自身村集体、村民“当家人”的角色,疏于群众工作,甚至不善于做群众工作。另一方面,新时代对村干部群众路线、群众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通过培训使村干部了解新时代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提高他们对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的新认识。同时,要认真总结各地新时代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经验、新方法、新内涵,并通过培训让村干部及时掌握运用。

三是加强机制创新培训,激发农村干部创新动力。村级缺乏人、财、物、权、政策等资源,上级工作任务落地和村级群众需求满足、群众工作展开就不能完全依赖于这些资源,而是要在治理机制、工作机制的创设创新上下功夫。机制创新是在不增加新资源的情况下,创设新的资源组合方式和制度从而对既有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和利用,并更精准地对接治理事务和群众需求,在工作和治理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一方面,在培训中不能仅仅就案例讲案例,还要讲出案例背后的机制机理,以使村干部能够依据自身不同的情况创设创新机制;另一方面,要鼓励村级组织进行工作机制、治理机制、群众工作机制、群众路线机制的创设创新,特别是适应新时代新形式下群众工作的创设创新。

四是提升实践课程比例,增强农村干部实践能力。在学历教育中,农村干部学习理论知识是基础,理论指导实践是关键。多数农村干部在理论转化为实践环节仍然薄弱。这就要求我们优化课程配置:一方面以远程教育助力农村干部学习,帮助农村干部“温故而知新”,经常巩固已学知识;另一方面应加大实践课程比例,根据当地产业特点,切实引入研究农村领域的专家学者,请他们到村委会等场所开展讲座,内容应涉及重要产业发展、农业机具操作使用、农作物种植培育等。同时,可以开展开放课堂活动,根据各地学员需求,邀请相关老师进行授课。此外,由于高校教育资源丰富、教学点众多,不同的教学点根据教学大纲有自己的课程安排,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优势教学资源的共享。对此,高校可以挖掘不同教学点的教学特色,进行教学点合作,打破区域壁垒,在特定的实践课程中,使学员互相学习,共享优势资源。

五是提高新技术教育场景使用频率,满足农村干部多样化需求。农村干部存在工作繁忙、年龄偏大、学历较低的特点,这导致他们学习时间少、运用互联网的能力薄弱、学习理解周期长。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辅助农村干部放心学习,需要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在开展学历教育过程中,应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每个班级配备专职导学员,负责每位学员的学业问题;按批次建立微信班级群,远程指导农村干部学习期间的所有问题;按课程建立微信课程群或者钉钉直播课堂,由专业责任教师开展线上教学;采取排课、约课制度,根据农村干部学员需求动态调整面授辅导时间、地点。形成“导学员—学生—课程教师”的互动服务网络,导学员重在学生管理,课程教师重在教育教学,分工协作,从而满足农村干部在校期间的多种需求。

(作者为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责编/韩拓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