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培养“三种情怀”提升青年就业内驱力

【摘要】青年就业力是青年作为就业主体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呈现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它既包括促进职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提升的软实力,也包括岗位胜任、职业潜力发挥等硬实力。青年就业力的提升,关系青年群体就业问题的解决,也关系青年劳动力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坚持“一个观点”,建立“双向认知”,培养“三种情怀”,修炼“四项技能”,是提升青年群体可持续就业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青年  可持续就业力  就业心态  就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就业是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它既关系国家的发展稳定,也关系个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未来的建设者,青年群体的就业问题是关系青年发展、国家发展的重要课题。青年就业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调控、社会支持和教育供给的共同作用,需要充分考虑青年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主动塑造和提升青年就业力,使广大青年真正成为可堪重任的一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就业力是人们在择业就业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能力,青年就业力是青年作为就业主体,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呈现出来的能力总和。青年就业力研究,是对青年个体全面发展在就业领域的综合考量。从就业过程讲,它包括就业前的择业能力、就业中的职业胜任力和潜力发挥,以及就业后的反思和再提升能力。从呈现方式来讲,它包括促成择业就业的内化能量,以及完成具体工作释放出的外化力量。可以说,青年就业力就是青年认知和发展水平在就业领域的显现。

青年就业力的主要构成

青年就业力是青年综合素质在就业问题上的集中体现,它既包括职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提升等软实力,也包括岗位胜任、职业潜力发挥等硬实力。

构成青年就业力的软实力,主要表现为青年就业心态。就业青年自身的职业价值观、自我及职业认知水平、抗压及纳新的心理素质共同构成了影响青年就业力发挥的软实力。其中,青年就业价值观是青年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影响就业决策的最重要因素,它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随着青年成长阅历的增加也会发生变化,是构成青年就业力软实力的基础和出发点;青年就业者关于自我和职业环境的独特认知,包括青年群体对自身职业兴趣、职业技能、从业条件的综合考量,也包括青年群体对不同的行业、组织、职位岗位的理解认识,这些对青年就业力塑造具有深远影响。此外,青年面对就业问题的心理支持效度也是重要的软实力,其由抗压和纳新两个维度内容组成。健康进取、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是广大青年在就业之路上行稳致远的关键软实力。

构成青年就业力的客观硬实力,指青年就业主体对接客观的劳动力就业市场需求的能力,是青年就业能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青年就业力中的客观硬实力具有过程化呈现的特点,在择业期、就业初期,以及适应和过渡后的就业平稳期都具有不同侧重和不同程度的表现,提升就业硬实力有助于青年探索就业发展新空间并实现个人就业力的持续性提升和跃迁。

青年就业力的现实特征

青年就业软实力呈现出积极变化,青年就业的高期待与务实求稳同在。青年群体的就业期待往往会指向高处。58同城、中华英才网发布的《202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趋势调研报告》显示,2021届、2022届和2023届毕业生最期待进入的两种单位类型均为国有企业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且两者占比逐年走高。2023届毕业生期待进入国有企业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比例分别为42%和37%。期待相对集中的原因,除薪酬待遇外,更主要的是青年就业群体更注重务实求稳,其就业选择的积极性和包容性有所增加。根据《202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趋势调研报告》,在2021届、2022届、2023届三届高校毕业生的起薪期望中,5001元至8000元区间的占比均为最高,分别是35.2%、34.4%和34.9%,选择2000元至5000元的起薪区间的毕业生比例略有提升,而选择8001元至12000元起薪区间的毕业生占比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反映出高校毕业生为实现有效就业主动降低了对就业薪酬的期待。在积极就业心态的影响下,高校未就业毕业生的比例下降,由2021届的23.8%下降至2022届的16%。

面对持续显现的就业压力,青年就业力实现了向深、向广两个维度的延展。一是青年就业力向深度发展,达成高质量就业。2022年,我国的青年就业群体中仅高校毕业生就突破了1000万,面对庞大的朋辈竞争群体,广大青年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就业力。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2年4月21日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指出,2020年我国的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比十年前提高了1.1年,大学专科以上在职青年占同等文化程度就业总人口比例超过50%,越来越多的青年通过提升学历提升自身就业力。此外,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实践也拓展了青年在某些就业领域的竞争力,这成为青年群体高质量就业的直接助推力量。

二是青年就业力实现广度提升,青年就业多元化。面对竞争压力较大的市场和行业,部分青年的职业选择更为多元化。2022年4月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2年高校毕业生单位就业的比例为50.4%,较2021年下降6.5%,相比之下,自由职业、慢就业的比例有所提高。基于自身兴趣、生活环境等因素考量的职业选择,促使青年就业延展至更广阔的空间。

青年创新创业能力凸显。《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指出,在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涌现了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在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科技应用服务业等以创新创意为关键竞争力的行业中,青年占比均超过50%。此外,我国青年创新创业的孵化培育机制较为完善,以“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代表的科创赛事,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由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与泽平宏观发布的《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报告(2022)》指出,54%的大学生创业者参加过创业大赛。2015—2021年,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指数由100升至171.0。青年创新创业能力是青年就业力的重要体现。

新业态新模式激发了青年就业新能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指出,中国青年职业选择日益市场化、多元化、自主化,第三产业成为吸纳青年就业的重要领域。网络直播购物、线上平台服务、物流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为青年群体解决自身就业问题提供了更多选择。新业态新模式下,相对自由的时间选择、去雇主化的扁平管理模式、及时的信息交互是青年人乐于接受的。同时,较好的创新创造意识、敏锐的市场发现力也是新业态新模式对从业者的要求和期待,在与新业态新模式经济的碰撞中,青年群体的就业力不断提升。

青年就业力提升的要点

青年群体是劳动力市场中一支积极性高、可塑性强的生力军,青年就业力提升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和长期性任务。青年就业力的提升,是在关注青年个体全面发展与青年社会责任实现的基础上开展的,其要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坚持“一个观点”,把稳青年就业主基调。“一个观点”即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把青年就业力提升作为实现青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从青年成长历程上来说,就业是青年成长的必经阶段也是社会责任;从青年社会关系建立来说,青年就业力的提升就是其在各类社会关系的熔断与建立中,不断拓宽自身社会关系容量;从发展成果来说,青年就业力的提升只是阶段性收获,并不是个人发展的终点。坚持人的全面发展观点,为培养青年积极就业心态提供了重要指导,能够帮助青年以更加敢想敢为的姿态面对就业问题。

建立“双向认知”,唤醒青年就业新认知。青年自身和职场环境的发展变化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提升就业力,要从对就业主体、客体的全面认知开始。其中,对于青年就业主体的认知,包括对就业青年个体的职业兴趣、性格特质、职业价值观以及职业技能的个性化评估与认知,将某一阶段的这些内容综合起来,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立体的关于个体在这一成长阶段的全面发展报告。对于职业世界的认知,则包括对某一行业、组织机构形式、岗位的认知和分析,需要与一定的自我认知相对应和匹配,也需要将其放入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进行评价。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双向”认知需要不断进行更新与重建,在青年职业生涯的不同发展阶段,均需要进行客观全面的双向分析,从而为后续的择业和就业问题提供参考。

培养“三种情怀”,建立青年就业持续内驱力。青年就业既是关系青年个体成长发展的个性化问题,也是青年群体融入社会生产活动的过程,它既体现个体特性,也反映社会面貌。因此,青年就业力的提升,要在培养“三种情怀”中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将“小我”的成长成才投入到社会发展的“大我”之中,从而形成提升青年可持续就业力的内驱动力。一是培养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引导青年群体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主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努力成长为栋梁之才;二是培养人民情怀,坚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在就业问题上,坚持人民立场,正确认识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分工的意义,勇于奉献,磨练意志,行稳致远;三是培养人文情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身心、蕴蓄精神,提升自我修养。将“三种情怀”融入青年择业就业全过程,有助于培养高尚情操和高雅志趣,激发青年不断自我提升的内驱力量。

修炼“四项技能”,掌握青年就业核心竞争力。对于青年就业群体来讲,职业胜任力主要由专业知识技能、可迁移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信息处理技能等四项技能组成,其中,专业知识技能是从事某一特定行业工作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区分度,需要通过特定的学习活动获得;可迁移技能是就业活动中的通用技能,它是从事某项工作的具体操作技术和实践方法,需要通过实际体验获得;自我管理技能是就业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个人道德品质、性格特性等,它是就业力提升的内化因素,决定个人职业角色定位;信息处理技能是对外部职业信息和内部个人信息的整合、梳理和展现能力,一方面表现为有效职业信息的获取与搜集,另一方面表现为对个人就业力的了解和展示。这四项技能对于青年就业者来说,缺一不可,是青年就业力的集中体现,也是青年就业力提升的核心所在。

(作者为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202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高校研究生党建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10301066)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李春玲:《青年群体就业心态演变新趋势》,《人民论坛》,2022年第8期。

②周蓉:《大学生就业心态:社会生态视域下的新常态及其应对》,《当代青年研究》,2022年第2期。

③刘哲、贾晓芬:《新职业青年社会心态调查报告》,《国家治理》,2022年第8期。

④代玉启、姚乃文:《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发展宣言——解读〈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年第17期。

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新华网,2022年4月22日。

责编/马宁远    美编/陈媛媛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