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命根子”。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要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经取得哪些成果,今后还将面临哪些“硬骨头”?记者采访了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有关负责人。
该负责人指出,国家颁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和有关标准都明确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田块平整与适当归并、灌排设施建设、修建田间道路、土壤改良与障碍因素消除、电力设施配套等。各地根据投资需求和突出短板,按照因地制宜、急用先建的原则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实践中又添加了不少信息化、智能化等发展智慧农业的元素,可以说,既有“老基建”,又有“新基建”。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全国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能一般增加10%至20%,节水节肥节药效果明显,许多农田实现了“一季千斤、两季吨粮”。农田抗灾减灾能力大幅提升。“尽管近年来极端天气多发频发,但受灾面积却不增反降,2010—2012年三年平均受灾面积4.7亿亩,2013—2015年平均3.9亿亩,2016—2018年平均3.3亿亩,2019—2021年平均2.6亿亩。同时,还有效加快了机械化作业和规模化经营步伐,促进农民节本增收。”该负责人说。
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进一步夯实了粮食安全根基。但近段时间以来,有的地方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不高,有的项目甚至存在工程质量、跑冒滴漏等问题。比如,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多个乡镇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现场,用于建造高标准农田的钢筋混凝土水泥管,管壁内外做工粗糙,钢筋裸露,外观质量上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而在素有“陇东粮仓”之称的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宁县等地建设规划图明明显示是高标准农田,但实地比对却是大面积的果树、苗木,如此“数字造田”,却通过了区级验收。
谈到这方面情况,该负责人坦言,近年来,我们不断强化底线思维,采取多种措施,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质量。2019年组织开展了已建成高标准农田清查评估,2021年组织开展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回头看”,2022年联合水利部组织开展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问题排查整改。
“从摸查情况看,建设质量总体是好的,呈不断上升趋势,但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该负责人表示,需要有针对性地推动整改,如有的勘察设计不到位,媒体报道的甘肃庆阳西峰区项目就是典型;有的还存在跑冒滴漏、偷工减料等问题,如媒体曝光的江苏滨海县项目;有的设计不合理,设计内容不能满足群众生产需要;有的施工不规范,如未按建设要求进行表土剥离再利用,造成前期耕地地力下降;有的重建轻管问题较为突出,存在年久失修等现象。
“各方面分析,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从实际情况看,早期建设的项目标准高低不一,质量参差不齐;随着时间推移和环境条件变化,一些项目存在老化损毁问题,如有的机井因地下水位下降出现有井无水现象;农田设施都在户外,受风吹日晒雨淋等自然因素影响大,加上管护不到位,容易出现毁坏。从建设情况看,目前,全国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各类灌排渠道超600万公里、田间道路超1000万公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超2000万处,面广、点散、线长,工程质量管控难度大。从工作情况看,基层队伍较弱,技术支撑不足,在落实相关管理制度过程中容易出现监管盲区,给违法违规行为提供可乘之机。”该负责人介绍。
近期,农业农村部正开展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专项整治百日行动,督促指导各地严格落实属地责任,深入开展全面排查,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质量不合格、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等风险隐患,坚持以“零容忍”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对涉嫌违法犯罪的坚决按程序移交司法机关依法严惩。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提出,到2030年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不到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的2/3,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该负责人回应,今年要全力落实好年度建设任务,统筹新建高标准农田和已建项目改造提升,指导督促各地加快将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建设任务落实到具体项目、地块,规范项目设计、施工,全力推动项目实施。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指导地方拓宽资金筹集渠道,用足用好土地出让收益,加大政策性金融资本投入。
“我们还要加快完善建后管护机制,指导各地落实管护资金,明确管护主体,压实管护责任,因地制宜建立管用有效的管护机制。切实加强监督指导,一方面,严格有关考核,严厉查处项目实施中的偷工减料、跑冒滴漏等违法违规问题,深化全面排查整改,通过明察暗访、约谈通报等措施,督促地方妥善有序解决存量问题,坚决遏制新增问题。另一方面,加强对各地的技术指导培训,完善技术规范,组织开展技术服务,督促完善基层技术支撑体系。”该负责人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