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固笔记》季栋梁 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宁夏西海固,因历史上辖西吉、海原、固原三县而得名,与甘肃河西、定西并称“三西”地区。1982年,西海固作家火仲舫曾写道:“有的农民家里就一个碗,老爷爷先吃,吃完儿子吃,然后两个小孩吃,再是女人吃。小孩没有衣服穿,光着屁股,只用个绳子在腰里系着,冬天冻得直打战。”“十三四岁的女孩披着一张羊皮,里面根本没有衣服穿。”
1982年12月,国家启动实施“三西”农业建设扶贫工程,开了中国区域性整体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开发式”扶贫先河。1996年,中央做出推进东西对口协作的战略部署。“西海固”这个已沉淀于岁月深处的名号,在国家扶贫战略中逐渐复活。
2020年,西海固与全国各地携手同步脱贫,迈入小康社会,结束了贫困数千年的历史。电视剧《山海情》,讲述的就是西海固的真实故事。
作家季栋梁是土生土长的西海固人,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清楚地了解:近半个世纪西海固的历史,就是一部扶贫的历史;西海固的扶贫史,就是新中国扶贫史的缩影。
在《西海固笔记》中,季栋梁选取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如“吊庄移民”“梯田建设”“盐池治沙”“扬黄灌溉”“井窖工程”“劳务输出”“菌草种植”“滩羊银行”等等,通过实实在在的生活变迁,以大量翔实的资料和数据,全景式、多方位抒写西海固这片土地两千年的沧桑巨变,以及巨变背后的时代缩影和精神嬗变,写出了一部新时代的“创业史”,记录了大量脱贫攻坚事业中涌现出的时代新人,以及他们身上闪耀的时代精神的光芒。
福克纳说过,每个作家都有“像邮票大小的故乡”,这枚“邮票”,作家永远写不枯竭。长年来,季栋梁有一枚“邮票”,就是西海固。
在这一枚“邮票”上,写作了《上庄记》《胭脂巷》《海原书》《苍声》《深风景》《锦绣记》等,写作的都是西海固。作家季栋梁有一锅“老汤”,就是故乡西海固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他在这锅“老汤”里浸透、生发、成长。作家季栋梁有一根“脐带”,就是始始终终和母体西海固没有的割断或隔断。季栋梁在故乡西海固附地爬行,亲吻大地,汗水、泪水、血水沉浸土地,击壤而泣,叩问灵魂。写作《西海固笔记》是作家季栋梁的一次困境突围,一次自我相约,一次灵魂自我救赎。我们坚信作家季栋梁继续创作出更多具有经典气象的精品力作。
作家季栋梁的长篇报告文学《西海固笔记》,不只是挽歌、不只是牧歌,是一部恢弘寥廓的史诗。言之史诗,不由地会让人们想起包括中国的《格萨尔王传》在内的,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印度的《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古希腊的《伊里亚特》《奥德赛》等世界著名史诗。人们天然的心灵深处悄然生长着极度崇尚英雄爱戴英雄的情结,而对英雄就有了强烈的企美与追问,便运用虚构方式,揠苗、粉墨而拔萃。“史诗”,反映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塑造著名的英雄形象,结构宏大,充满着幻想和神话色彩。在现代语文中,多用来指虚构的文艺作品。然而,《西海固笔记》是作家季栋梁牢握“太史公笔”,真实详尽地记录下了“西海固”,通过真实扎实的生活变迁,令人折服地反映了西海固地区的巨大变化,书写出了新时代的重大主题。
作家季栋梁生于斯、长于斯,对这片土地充满深重的敬意、敬爱、敬畏,唯恐手中的笔有了些微疏忽而愧对这片土地,遭受灵魂的绞痛。《西海固笔记》一部书,穷尽广博浩繁的几千年的史诗般的“西海固”,确保无遗珠之憾,实为艰难,几为不能。但,绝无混珠之嫌。
(原标题:记录西海固的扶贫史)
作者:张瑞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