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基层党建 > 正文

黔山秀水绘新景——贵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纪实

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鸟瞰图。李仁军 摄

娄山关雄伟壮丽,赤水河奔流不息,乌江画廊绿意盎然……春日的黔贵大地,处处激荡着欣欣向荣的气象。

贵州,这片中国西南部的热土,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人间奇迹不断上演。强渡乌江、激战娄山关、四渡赤水,这是红军长征途中创下的军事奇迹;从贫困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千年之变”,从发展滞后到赶超跨越的“黄金十年”,这是战天斗地、摆脱贫困的发展奇迹。

新时代新征程,贵州如何赓续红色血脉,书写新的伟大奇迹?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贵州视察,要求贵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工作,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从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奔向乡村振兴的广袤田野,贵州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思进、感恩奋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抓好村党组织巩固提升、派强用好驻村队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乡村振兴人才聚集、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等各项任务落细落实,以高质量党建绘出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

黔山秀水间,一支支工作队接力再出发,一个个特色产业加速崛起,一座座美丽村庄游人如织、欢声笑语……在希望的田野上稳稳铺展出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凝心聚力,迈步振兴新征程 

回首战贫路,广大干部群众用苦干实干换来了贵州山河面貌万象更新。展望新征程,带领近1800万乡村父老走上乡村振兴之路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全面小康路上,贵州没有掉队拖后腿;踏上现代化新征程,贵州必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贵州省委书记徐麟强调,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全面提升,全力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党旗所指,就是行动所向。“一切工作、一切力量、一切资源向乡村振兴一线聚焦,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进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在新征程中继续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贵州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时玉宝表示。

咬定青山不放松,压实“五级同抓”政治责任。贵州将乡村振兴作为“三大战略行动”之首,省委成立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头,省领导联系帮扶51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引领示范县,实现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覆盖。各级党委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县委书记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

扭住关键环节,纲举目张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1月,制定出台《关于推动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从七个方面明确抓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聚焦关键少数,建强县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激励广大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突出政治功能,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筑牢乡村一线战斗堡垒。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帮助强组织、兴产业、抓治理、优服务。强化智力支撑,积极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突出党的领导,全面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设善治美丽乡村。

强化考核评估,树立真抓实干鲜明导向。贵州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以党建责任落实推动乡村振兴责任落实。聚焦高质量发展,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指标体系,考核结果与激励先进、绩效分配、选拔任用、教育培养等挂钩,推动责任落地落实。

干群同心、上下同欲,铆足干劲、只争朝夕。贵州各族干部群众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用奋斗做笔,以实干作答,一点一点把乡村振兴“规划图”转化为“实景图”。

选优派强,激活组织动能 

“刚开始流转土地,两个多月才流转了100多亩,而且东一块西一块,为什么?老百姓对村干部不信任。后来这3200亩土地,只用35天全部流转完成。”清镇市红枫湖镇骆家桥村,200多个蔬菜大棚鳞次栉比、蔚为壮观,今昔对比,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政伦感慨万千。

几年前,这里曾因村党支部服务能力差、产业发展弱、群众意见大等原因被列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兵支书”李政伦上任后,抓班子、带队伍、办实事,多方争取资金,为村里修好了通村入组路,又抢抓机遇,让3200亩蔬菜保供基地落地村里,村民们告别苦日子,过上了全面小康生活。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乡村要振兴,选好领头羊、筑牢村级战斗堡垒至关重要。贵州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清单化、项目化推进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集中排查整顿,为乡村振兴开新局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因为头脑灵活、踏实肯干,“80后”返乡青年郑立被遵义市列为“双培养”对象,这次换届,她成功当选正安县瑞溪镇三把车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看准村里种植黄豆的悠久历史,郑立带领村两委盘活闲置烟叶收购站,成立瑞香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豆制品,实现村集体经济从零到百万元的华丽转变。

一手抓头雁,一手抓后备。贵州拓宽人选来源渠道,储备后备力量,推动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贵阳市深入实施“五个一”行动,遵义市实施“双培养”工程,铜仁市向社会发布“招募令”公开引“村官”,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数据显示,2022年1月底换届完成后,贵州村党组织书记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54.6%,比上届提高20个百分点;平均年龄40.5岁,比上届下降6.5岁。村党组织书记中致富能手、回引人才、大学毕业生分别占42.1%、13.1%、12.2%,比换届前提高5.5、6.4、7.4个百分点,实现学历、年龄“一升一降”。

潺潺流水穿寨而过,湖上竹筏穿梭、吊桥横卧,两岸农家乐依山势而建,游客可以“春赏花、夏游玩、秋摘果、冬美食”,距离贵阳市区仅半小时车程的贵安新区湖潮乡车田村人气兴旺。“这艘游船投入使用后又能吸引大批游客。”驻村第一书记郝磊手指前方,满怀期待。驻村两年多来,郝磊和村两委一起编制产业规划,成立景区运营公司,将三个组按照游玩体验区、餐饮休闲区、农业采摘区进行打造,还开设“筑梦车田”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加大宣传,把村里的旅游产业越做越大。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光靠村级组织远远不够。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到村帮扶,这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举。贵州坚持力度不减、标准不降、择优选派,让“最能打仗的人”建功乡村振兴一线。目前,贵州共选派驻村干部32175名,组建驻村工作队10035支,实现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等“五类村”选派全覆盖。

新建游泳池、打造烧烤长廊、设置钓鱼台……得益于明责、减负、增效机制的试行,福泉市马场坪街道黄丝村的村干部们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产业发展上。“以前上面安排下来的工作一箩筐,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填表。现在不必要的会议、报表少了,职责更明确了,村干部们下组入户、服务群众、发展产业,老百姓的满意度大大提高。”村党委书记袁怀龙深有体会。

无法胜任的工作、反复折腾的事务、随意摊派的事项,让不少村级组织疲于应付。为了让村级组织轻装上阵干事创业,贵州持续为基层减负,贵阳市深入实施“三减一规范”工作,通过减事项、减牌子、减证明、规范机制,着力健全完善村级组织运行管理体系,推动基层减负与基层治理双向发力;黔南州探索建立村级组织明责、减负、增效常态化机制,明确村级组织主体责任、协助办理事项和负面事项清单,精减机构、会议、报表、调研等,推动干部、经费、资源下沉,切实将减负成效转化为干事动力,提升村级组织整体效能。

干部沉下去,组织强起来,群众跟上来,干群携手,共同描绘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

念好“山字经”,打好“特色牌”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贵州高原山地居多,“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制约了农村产业发展。换个视角看,这片山地间盛产优质的茶叶、鲜美的食用菌、风味十足的辣椒……

如何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打好‘特色牌’,发展体现资源优势、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优势产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成为破局思路。贵州实施发展乡村产业五年行动,进一步优化蔬菜、茶叶、食用菌、刺梨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建立省领导领衔、专班化推进工作机制,全力把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做成大产业、大品牌。

党旗猎猎,号角催征。一个个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合作社发展迅猛,一座座现代化大棚拔地而起,村集体经济组织+其他经济主体的混合发展模式不断壮大,特色产业发展的火热实践在黔山秀水间广泛铺开。

——盘活资源,引入“增收活水”。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村级集体经济有了造血功能,产业发展注入新生机。

万亩茶园如碧海连天,葱郁竹林与湖水辉映,栋栋黔北民居依山傍水、错落有致,走进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犹如走进了“黔北江南”。乘着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东风,村党总支带领群众对闲置土地、宅基地的经营权集中流转,引导社会资本租赁、入股,大力发展生态茶园、茶叶加工、民宿等,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益,让茶产业之路越走越宽。

——混动发展,激活“一池春水”。探索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混合所有制经济实体”的“1+1”混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紧密利益联结,激活市场主体,激发内生动力,集体经济发展焕发新动能。

投入70万元,收益48.08万元,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收入同比增长77.1%。这是开阳县高寨乡高寨村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1+1”发展方式交出的答卷。2022年,高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出资49万元、群众和村两委出资21万,成立混合所有制鑫鑫工贸公司发展辣椒产业。村干部和村民自己当了股东,主动学技术、做管护、跑市场,辛勤的付出有了满满的收获。目前,贵阳市正在全面推进村集体经济“1+1”发展方式,2023年全面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质效,全部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打造集体经济强村。

——集中力量,向规模和质量要效益。一颗颗“小辣椒”、一片片“绿叶子”成了家家户户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拌好基质,装入育苗盘,再把一粒粒种子精准地放进浮盘孔……在福泉市凤山镇竹王城村辣椒育苗基地,务工群众有序操作,附近大棚里,株株嫩苗破土而出。福泉市成立辣椒产业专班,采取“双支部+双公司+双订单+双保险”的产业发展模式,建好村级党支部和产业党支部,引进生产性公司和经营性公司,通过销售订单和生产订单解决产销问题,为农户购买自然灾害保险和价格指数保险,并派出农技人员,实行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激发群众种植热情,推动辣椒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2022年全市辣椒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覆盖8个乡镇街道。

——多元开发,走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路。从土里刨食到家门口打工,从传统种植到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民俗康养,从卖产品到卖风景,农业生产“接二连三”,乡村产业不断壮大。

一沐春风万顷黄,油菜花开满地金。阳春三月,正安县杨兴镇桐梓社区举办的油菜花乡村旅游文化节引爆当地乡村旅游热,节日当天吸纳游客2万余人,期间为群众带来经济收益180余万元,村级集体收益20余万元。以花为媒,以农促旅,社区党支部引导农民种油菜卖油菜籽,花开时期发展旅游,油菜籽收获后再种上糯稻,村集体先后发展了粮油加工、蜜蜂养殖、乡村宾馆、供销专业合作社、股份经济合作社等项目,农文旅融合发展奏响助农增收“三重奏”。

——赋“智”上“云”,推动“黔货出山”。依托贵州独特的大数据、数字经济优势,越来越多“贵字号”农产品风行天下,丰盈了城里人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

清镇市骆家桥村蔬菜保供基地的试验大棚里,集智能节电箱、精准滴灌系统、水肥自动管理平台等于一体的信息化大数据系统配置齐全,技术人员可以在手机端实现远程设备控制,对大棚进行精细化管理,不仅节省人力,还将辣椒亩产从原来的两三千斤提升至近万斤。有了实时信息通道,贵州辣椒已实现定价全球、买卖全球。

春茶飘香、嫩苗吐绿、百花争艳、耕种繁忙,贵州山野田畴间,处处涌动着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蓬勃生机,孕育着乡村振兴的无限希望。

外引内培聚人才,广袤乡村添活力 

建立五大医学中心,补齐医疗资源短板;实行导师制培养,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进村开展常态化巡诊,把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群众身边……2022年5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务处副处长、重症医学科主任傅小云作为“组团式”帮扶人才,被派到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担任院长,开始大干一场。

短短一年间,在傅小云和其他6位“组团式”帮扶人才的带动下,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水平明显提高,以前需要转院的一些手术现在这里就能做,周围数县的患者甚至慕名而来,徒弟们也迅速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医疗骨干。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作为西部省份,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乡村振兴的步伐。依托中央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的重大机遇,贵州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在全省部署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用足用好省内外帮扶资源,让帮扶人才大展拳脚。如今,128名医疗人才、356名教育人才、1075名科技人才活跃在贵州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带动当地医疗、教育水平提升,助推农业主导产业发展。

能工巧匠是产业发展的根基,也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人才。作为劳务输出大省,贵州通过做精做强特色产业“引凤还巢”,让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互相成就,走出了一条从劳务输出转向“雁归兴贵”的新路子。

“窸窸窣窣、铿铿锵锵……”正安·国际吉他产业园内,细细的打磨声、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这里聚集了100余家吉他生产及配套企业,年产吉他600万把,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60亿元。几年前,手工吉他制作大师张维义被这里的环境吸引,将工作室从广州搬到正安,“产业集群带来的优势,远大过‘单打独斗’,在这里发展,很有干劲。”

正安县抢抓历史发展机遇,依托6万名在外从事吉他工作的人才资源,建设吉他产业园,引导和鼓励人才返乡创业,并为引进的吉他高端人才提供免费创业基地、“保姆式”服务和舒适发展环境。如今,生产一线的“正安吉他工匠”已经超过1.5万人,助推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根植于乡村沃野的“土专家”、活跃在田间地垄的“田秀才”,是乡村人才振兴的中坚力量。贵州加大乡土人才培育力度,让一批批“土专家”“田秀才”破“土”而出,汇聚起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土人才队伍。

“板蓝根播种的行距最好控制在18-20厘米之间,坑深1.5厘米,种子洒好后要盖上1厘米左右的土……”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镇,石板村村委会副主任潘忠敏是远近闻名的种地一把好手。就在几年前,他还是村里的贫困户之一。

村党总支召开脱贫攻坚创业培训大会,引进企业带动村民种植板蓝根,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潘忠敏响应号召、贷款租地,种了80多亩板蓝根,第一年就挣了七八万元。学到技术,挣到第一桶金,他主动申请摘掉贫困户的帽子,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潘永贤看中他不等不靠、勤劳肯干的特点,动员他加入村两委班子为群众服务。如今,潘忠敏的身影活跃在田间地头,把自己的种植技术传授给更多村民。

懂技术、善经营、有创意,“新农人”正成为乡村振兴中异军突起的生力军。

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返乡创业的张胜迪创建“花茂人家”古法造纸工坊,集展示、销售、体验、教学、传承于一体,解决就业的同时也培养了人才。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90后”苗族青年杨文丽将传统苗绣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设计特色苗绣文创产品,让传统苗绣技艺焕发新生机,带动60多名绣娘在家门口实现增收。湄潭县“百村万名新农人”行动吸引大量农民工和大学生回乡、留乡创业,他们放下锄头、拿起手机,通过短视频、直播带货,将乡村农特产品、风土人情、生态旅游环境等资源推介出去。

黔景茂兮,凤凰来栖。各类人才汇聚田间、逐梦沃野,广袤乡村活力奔涌。

建机制强治理,和美家园安心安业 

走进福泉市牛场镇水源村,清澈的河畔杨柳依依,干净的水泥路旁花儿朵朵,一路上乡贤馆、乡愁纪念馆、议事长廊惹人注目。“这些都是村民自发投工投劳整治、打造的。不仅环境变好了,风气也变好了,以前红白喜事办酒席少说也要十几万元,现在一场办下来最多四五万元,大家都欢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文定才笑逐颜开。

在村党总支带领下,水源村19个村民小组均按照“三组两榜一规一训”建立了村组自治长效机制,健全党小组、村民自治小组、村务监督小组,张贴红榜和黑榜,村民们一起讨论制定组(寨)规民约,晒出家训,共同维护村寨的美好环境和文明氛围。

乡村治,百姓安。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老百姓安身安心安业的家园,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贵州合理划分综合网格、成立党组织,健全“行政村党支部(党总支、党委)—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支部)—党员联系户”的党组织体系,推广“寨管家”治理模式,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共同整治人居环境、遏制陈规陋习、倡导文明乡风,携手建设善治美丽乡村。

法治宣传队、村寨美容队、民俗文化队、志愿服务队、义务巡逻队、纠纷调解队,在息烽县养龙司镇堡子村,六支巾帼先锋队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堡子村扎实推进贵阳市农村“五治”工作部署,弘扬薪火相传的“半边天”文化,吸引巾帼力量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形成了“一岗六队”的村民自治体系。

唱山歌、做手工、打清明粑,龙里县冠山街道五新村老年互助中心里,老人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开展活动,其乐融融,好不热闹。五新村离县城近,年轻人大多在城里务工,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村党委响应群众呼声,发动群众一起改造闲置校舍,给老人们腾出了一处交往交流、开展活动的场所。互助中心还专门设置一面“积赞墙”,老人们通过参与互助活动和服务积赞、兑换物品,自治热情空前高涨。党组织牵头,村民协助,老人自行管理、互相照顾,年轻人组成志愿服务队提供服务,一系列贴心举措让老人愿意来、子女更放心。

贵州是易地扶贫搬迁人数最多的省份,192万名贫困群众搬出大山,占全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的近五分之一。安置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系到千万搬迁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从刚搬来时人生地不熟、有事不知道找谁,到现在和邻居们打成一片、积极参加社区各项活动,还成了社区公益性岗位的保洁员,冠山街道奋进社区居民罗玉菊的生活发生了喜人的变化。“是社区党支部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家’。”每每提起,罗玉菊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为了帮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社区党支部流转土地,打造50余亩“微田园”,让搬迁群众延续劳作习惯,降低生活成本;设立就业服务中心、感恩广场、红白喜事集中办酒点,为群众提供水电费查询收缴、民政事务办理等“一站式”便民服务;每季度举办1次大型文艺活动,促进邻里融合和文化凝聚;开展志愿服务积分管理和“文明有礼”积分兑现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一步步为搬迁群众营造起温馨的家园。

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贵州以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为抓手,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绿水一条琴”,旖旎的湖光山色中点缀着栋栋北欧风格民宿,坐落于贵阳西郊红枫湖畔的清镇市大冲村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曾经,无序经营的农家乐、露天烧烤等对红枫湖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为了保护好贵阳市人民的“大水缸”,清镇市实施“退湖进城”生态移民搬迁,大冲村一大批农家乐面临关停整改的命运。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保湖志愿服务队”,开展环湖卫生巡逻、劝阻和宣传,引导环湖村寨群众共同制定保湖公约,并借助红枫湖国家农业公园项目建设契机,引进企业投资改建高品质民宿,让绿水青山真正化作金山银山。

“画中富美村、梦里湖畔乡”,一个个“颜值”高、“品质”佳的美丽乡村,成为老百姓安身安业安心的幸福家园。

春潮奔涌,万象更新。从乌蒙高原到苗岭侗乡,从乌江之畔到南北盘江,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在砥砺前行中徐徐铺展,新时代的贵州奇迹,在接续奋斗中精彩书写。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多彩贵州正大步奔向更加明媚的春天。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