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是谋划工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我们党在出台重要方针政策、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前,都要求有关部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他不仅多次深入论述调查研究的正确方法,还在工作中身体力行,不断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为全党重视调研、深入调研、善于调研树立了光辉典范。做好调查研究需要党员干部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全面把握大兴调查研究的总体要求、重点内容、方法步骤等,“俯下身”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
【关键词】调查研究 党员干部 工作方法 基层调研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在全党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调查研究是我们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对于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确定开展调查研究的思路方法,增强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什么时候我们重视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蒸蒸日上;而如果忽视调查研究,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造成决策失误,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1927年,为回应当时党内外对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的责难,毛泽东同志回到当时农民运动最盛行的湖南省进行考察,历经32天实地考察了湘乡、湘潭、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农民运动情况。每到一地就“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工作同志开展调查会,仔细听他们的报告,所得材料不少”。调查结束后,毛泽东同志将调查情况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明确指出革命党人要重视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向全党提出系统地周密地研究周围环境的任务。1941年,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要使同志们懂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夸夸其谈地乱说一顿和一二三四的现象罗列,都是无用的” “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的计划,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同年8月,党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两个文件,设立中央调查研究局,调查研究工作从此步入常态化、制度化轨道。1961年是党的历史上有名的“调查研究年、实事求是年”。这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认真进行调查工作问题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的一封信》,指出:“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必须成为全党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的首要准则。”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有力地推动了党内认识的统一,推动了各项工作的扎实开展。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了解真实情况,拍脑袋做决定,是做不好工作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是谋划工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让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下去,让惠及百姓的各项工作实起来,就要在全党推崇实干、力戒空谈、精准发力。调研到位才能求真务实,我们党就是靠实事求是发展起来的。新的征程上,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同时,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各种可以预料、难以预料的风险增多,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躲不过、绕不开,更需要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方法和路径。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这一使命任务对我们党谋事创业、作风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将调查研究工作和科学决策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更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更好为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服务。
“调查研究是做好决策咨询的基础。”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既不能省略,也不能马虎。任何决策都应该建立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只有深入基层对客观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听取干部群众心声,努力掌握更多的真实情况、找准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细致入微地做好调查研究,才能为解决问题、提高工作实效奠定坚实基础,才能确保党的工作决策、指导方针和改革政策符合客观实际。
长期以来,我们党在出台重要方针政策、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前,都要求有关部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实事求是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强调:“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毛泽东同志提出调查研究的方法:“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 “第二是开调查会……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做好调查研究,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与贯彻执行,使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失误。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因素增多,越是形势多变、情况复杂,越需要我们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对我国当前的社会情况有透彻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才能在瞬息万变中,精准把握时代脉搏,准确把握发展规律,进而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
以正确的思路方法提升党员干部调查研究的科学性、有效性、自觉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 深刻认识党中央作出大兴调查研究决策的战略考量,确定开展调查研究的思路和举措,要“俯下身”全面把握大兴调查研究的总体要求、重点内容、方法步骤等,确保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坚持求实创新,增强调查研究的科学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正确的调查研究同样没有发言权。增强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就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听真言、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努力克服形式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曾批评一些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的形式主义作风:“当前在领导干部中,不重视调查研究、不善于调查研究的问题还是存在的……调研走过场,只看‘盆景式’典型,满足于听听、转转、看看,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凡此种种,严重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也损害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形象。” 并且告诫党员干部“调查研究,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
搞清楚“实事”是调查研究的基础。中国的国情是具体的,是与时俱进的,而本本是对实际事物研究、抽象的结果,不能成为研究问题和作出决策的出发点。我们作出一项科学合理的决策,往往需要大量客观、真实、有效的信息。这就需要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获取第一手材料,获得真知灼见,形成正确思路,作出科学判断。要注重调查研究的广泛性,避免盲人摸象,以偏概全、以点代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不能带着偏见先入为主,不能回避矛盾,不能文过饰非。党员干部要切实深入一线,带头组织和参与调研工作,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调研所获得的客观准确的第一手信息,形成新举措,作出真正体现时代要求、符合实际情况的科学决策。
同时,还要注重调查研究方法的创新,我们既要不断探索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调查研究方法和手段,综合运用经济学、社会学、信息论、系统论等多学科理论,为正确决策提供全面、翔实、可靠的信息和数据,又要在具体实践中,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将传统的调查研究方法与现代调查研究方法相结合,根据调查任务和要求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把微观调查和宏观调查结合起来,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大胆创新,多管齐下,提高调研工作的效率和调研成果的质量。
掌握正确方法,增强调查研究的有效性。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不能光凭热情和干劲,也要找到正确的思路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调查研究是一个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过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际的情况群众最了解,存在的问题群众感受最深,对解决问题的办法群众最有发言权。调查研究工作必须识民情、接地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
我们党大兴调查研究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要高效地解决问题就必须保证调查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并真正实现调查结果的有效转化,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的方针、政策。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研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研的实效、成果的运用,看能否把问题解决好。党员干部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广大人民群众,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更是要以群众为师,“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带队奔赴祖国大江南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用真心倾听人民心声、用实干履行庄严承诺,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树立了榜样。大兴调查研究要真正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真正干在群众的心坎里。通过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让群众得实惠,从而让调查研究取得人民满意的实效。
强化问题意识,增强调查研究的自觉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要“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 调查研究要有目的性,要带着问题去调查,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开展调查研究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遇到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理清问题的轻重缓急、难度等级。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挖掘问题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围绕中心、贴近实际,忙在点子上、谋到关键处”,“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应成为调研重点,要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和研究。”越是问题突出的地方就越要进行详细的调查,以问题为牵引展开研究与思考,把握调研主动权。领导干部在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前,应做好准备工作,提前搜集问题,并把反馈上来的各种问题进行梳理汇总,明确哪些问题是主要的,需要及时解决;哪些问题是次要的,只需要了解情况。明确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到什么地方、什么单位、找什么对象,采取什么样的调研方式。
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和破解难题的过程。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到矛盾多、困难多、问题多的地方去,寻求解决之方,真正弄清“朦胧点”,强化“薄弱点”,抓准了问题,调研才不会“挂空挡”。要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难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攻克什么问题。特别是要敢于触及深层矛盾、善于解决矛盾,向顽瘴痼疾开刀。坚持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了解真实情况、发现真实问题,带着问题开展调查。
调查研究要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
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提出:“各级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 调查研究不是走马观花,更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切实走到基层一线,不能只停留在最近、最好的地方,应采取更细更实的举措,不断提升调查研究成效。
调查研究要加强组织领导,把握工作主动权。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内蒙古自治区调研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强调:“抓组织领导到位,主要领导同志要带头学习、带头调查研究、带头检视问题、带头整改落实,发挥表率作用。”领导班子既是调查研究的组织者也是调查研究的参与者,要率先垂范,夯实理论基础,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调查研究工作作出的指示和要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深入学习掌握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保证调查研究工作的正确方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理论知识转化成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效。
调查研究要严明纪律建设,锻造优良作风。严明的纪律、优良的作风是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党规制定、党纪教育、执纪监督全过程都要贯彻严的要求,既让铁纪‘长牙’、发威,又让干部重视、警醒、知止,使全党形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 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工作中应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自觉养成在监督和约束下工作生活的习惯,轻车简从,厉行节约,防止“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作秀式”调研、“嫌贫爱富式”调研。还应加强调研统筹工作,避免扎堆调研、多头调研、重复调研,不要增加基层负担。要防止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的情况,并且狠抓调查工作的落实成效。对违反作风建设要求和廉洁自律规定的,要依规依纪严肃问责。各级党组织应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深刻认识到此项工作责任重大,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苦干实拼、尽心尽责才能担当起使命、履行好职责。
调查研究要坚持系统观念,强化科学统筹。“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调查研究工作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真正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持续在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上下功夫,不断增强调查研究的科学性、系统性、实效性。
要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全局和局部互相依存、互相促进。想问题、干工作,如果不从全局、整体去考虑,就容易顾此失彼。只有做到以一域服务全局,才能通过局部的重点突破推动全局的整体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必须始终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要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眼光放得长远,大势才能看得清,问题才能看得准,方向才能辨得明。大兴调查研究,既是聚焦现实问题的有力举措,也是谋划未来的长远工程。开展调查研究,既要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又要仰望星空、放眼未来,注重前瞻性思考。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应坚持运用辩证眼光看问题,多献务实之策、多谋长远之计,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科学研判未来发展趋势,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使调查研究有力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
要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关系。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由于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社会各方面的差异日益突出,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各级党委、政府进行决策的信息量大增,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善于从大量的个体情况中找到一般的规律。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的调查研究工作,要善于利用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区分轻重缓急,在兼顾一般的同时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从而提升调查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杨润聪对此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②《扎实抓好主题教育 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人民日报》,2023年4月4日。
③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学习时报》,2011年11月21日。
④习近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求是》,2019年第19期。
⑤习近平:《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求是》,2022年第3期。
⑥《坚持团结奋斗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人民日报》,2022年12月28日。
⑦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⑧《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人民日报》,2023年4月1日。
⑨《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强调:牢记初心使命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把祖国北部边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新华网,2019年7月16日。
⑩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责编/谷漩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