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雄安新区考察时,来到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社区食堂,对社区开展的便民养老服务等表示肯定。社区是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基本单位,是社会治理的基础细胞,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新时代背景下,社区如何治理、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如何构建,如何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在社区治理中升温,达到党群同频共振,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深耕便民服务“一亩三分地”。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社区治理工作的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更幸福,要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以满足群众日常生活需求为目标,建立“蜘蛛网”细胞化服务点位,通过接地气的服务承诺、多样化的服务内容,打造出群众家门口办实事的“微阵地”,实现服务群众全域覆盖。同时,努力搭建党员、网格员、居民、在地企业单位之间沟通、响应的平台,推动实现“有呼必应”,提供业务办理、业务代办等个性化、差异化服务,将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落实到实处。
便民服务托起家门口“满满的幸福”。在一个“小而全”的社区,居民想要获得更多优质、高效、多样化的服务,就要通过整合辖区资源,凝聚社会力量,把小区党群服务站“亲民化”建设、最强党支部建设和“放管服”改革等工作结合起来,建强家门口的群众便民服务主阵地,实现社区服务与百姓需求无缝对接,从群众“找上门”变“等上门”、“多头跑”变“零跑腿”,让异地事全力办,群众事马上办。只有“面子”好、“硬件”足,“里子”实、“软件”好,社区服务才能更有韧性,百姓生活才能更有温度。
便民服务“圈”出美好生活新愿景。亲民便民是社区作为基层治理单元的最大优势,要想以多元的社区服务实现便捷的居民生活服务,既需要社区夯实连接群众和服务机构的平台,又需要更多专业的服务力量参与其中。诸如休闲健身圈、医疗卫生圈、智慧阅读圈、养老服务圈、生鲜便利圈等资源接入社区,共同推进社区生态系统与生活相结合、生态与业态相转换,构建新生活场景和新消费场景,切实满足社区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率,并形成长效的社区服务机制,让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便利,在社区更暖心,生活更幸福。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需要党员干部坚持精细化原则,下足“绣花”功夫,用足细心、耐心和巧心,深耕各自的“一亩三分田”,只有这样群众才会竖起大拇指打“高分”。(作者:唐代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