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思想建党 > 正文

“两弹一星”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究

“两弹一星”(核弹、导弹、人造卫星)是中国在核武器和人造卫星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是中国20世纪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两弹一星”精神是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是“两弹一星”参研者创造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赞誉“两弹一星”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强调要“把‘两弹一星’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使之变成不可限量的物质创造力”。重视“两弹一星”精神的育人价值并将其融入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可以有效提高研究生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中“两弹一星”精神的价值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指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包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在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两弹一星”精神,对“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重大课题进行深入思考,对于激励研究生增强科学精神、强化创新意识、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提供宝贵经验和有益借鉴。

是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重要抓手,实现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的统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带来的战略竞争归根到底是受教育者知识储备、综合能力与理想信念的竞争,是各国高层次人才的教育与发展水平的角逐。“两弹一星”是中国于关键时期取得的科技成就,其中涉及一系列的科学研究、技术攻关等工作,体现出中国对自主创新精神的不懈探索,为中国未来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是中国自主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更加坚定了我国的道路自信。同时,“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人民不畏艰难、自力更生的表现,凝聚了无数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是在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滋养下形成的重要红色文化,是新时代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彰显红色文化的主旋律,可以使当代研究生更加真实地感知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实现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的统一。

是解决“卡脖子”难题的现实基础,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党中央在作出研制“两弹一星”决策时,就确立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始终坚持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研究生在学习“两弹一星”精神时,能切身感受到自主创新和自主核心技术的重要性,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意义,更加积极开展理论研究、投身科学实践,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加快技术攻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是激励研究生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实现理想和信念的统一。“两弹一星”是我国自主创新的成功实践。“两弹一星”精神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产生的,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不断超越的典范。老一辈科研人员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投身“两弹一星”科研工作,克服重重困难、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为中国的科研事业奉献了毕生的心血。正是在这种理想信念的深厚支撑下,科研人员接续奋斗,中国的科研事业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有助于引导研究生深刻认识攻坚克难和拼搏奉献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科学技术和素养,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和世界的和平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两弹一星”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的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入科学研究领域的研究生的主要任务已经从学习基础理论转向开展科学研究,因此,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也应在人才定位、培养方向和授课重点方面发生相应变化。

从理论维度挖掘思政元素。一是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深入系统、结合实践将“两弹一星”精神与研究生思政课有机融合。二是挖掘“两弹一星”精神的丰富内涵,通过“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无私奉献”的献身精神涵养理想信念;通过“自力更生”的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培养斗争精神;通过“大力协同”的合作精神、“勇于登攀”的进取精神鼓励科技创新。三是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通过理论讲授、实践案例、现场教学等方式,展示“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实现多角度有机融合;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在研究生思政课的授课中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

从历史维度感召家国情怀。结合党带领人民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奋斗历史讲述研究生思政课。一是讲述“两弹一星”精神作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撑起民族脊梁、助推国富民强、筑牢复兴之基”的历史沿革。二是阐述“两弹一星”精神谱系及其历史传承,如在核工业形成的“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以及“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激励和鼓舞一代又一代核工业人以身许国、接续奋斗。三是讲好爱国科学家邓稼先、王淦昌、郭永怀等“两弹”元勋不畏艰难、勇攀高峰、为国奉献的典型事迹,让研究生深刻地认识到从事科学研究要胸怀“国之大者”,保持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从实践维度系统融入教学。一是因事而化。在硕士研究生思政课《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中结合“两弹一星”研制讲授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在博士研究生思政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讲授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以现代科技革命为核心讲授世界的发展与变化,鼓励引导研究生立足科技前沿,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言献策。二是因时而进。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发研究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三是因势而新。善于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创新教学方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互动式、体验式教学,引导研究生深入探讨“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作者系核工业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专职教师)

[责任编辑:宋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