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广泛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人历经百年艰苦奋斗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也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广大领导干部要充分正确认识提升调查研究能力的时代迫切性,全面掌握提升调查研究能力的路径和方法,紧密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切实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提升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效能。
关键词:调查研究 治理能力 问题意识 领导干部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调查研究是贯穿我们党百年奋斗史的重要工作方法,是我们党在重大历史关头都能及时作出正确判断并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关键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不仅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年轻干部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等重要论述,更始终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调查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涌现。面对严峻复杂的治理形势,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理应成为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治理能力的必修课。透视各地治理实践不难发现,仍存在部分领导干部对调查研究不够重视、不怎么擅长、不愿下基层的现象,长此以往将直接影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为做好新形势下的调查研究工作、推进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广大领导干部应正确理解调查研究的时代内涵,科学掌握调查研究的路径方法,全面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提升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能力的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的调查研究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理论支撑,吸收和借鉴社会科学调查研究系统理论和方法而产生的一个特定概念,其目的是剖析具体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领导干部所需具备的调查研究能力虽有着不同要求,但根本标准却是一以贯之的。进入新时代,更加强调领导干部系统运用科学调查研究方法,深入基层开展治理实践,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进而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提升调查研究能力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早在1927年,毛泽东同志就徒步700余公里,历时32天,深入长沙、湘潭等地考察和调研农民运动。毛泽东同志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深入群众、身体力行的调查研究方法,为我们党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做出了很好的示例并指明了努力方向。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每到一处地方调研,都要深入基层、到群众家里走访。2012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踏雪前往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开发工作。党的二十大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外出考察第一站就选择革命老区延安,并深入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果农中,详细询问苹果种植技术、采摘方法、品种质量、销售价格、村民收入,走访调研乡村振兴成果与进度。广大群众既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调查研究的重要对象。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提升调查研究能力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和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只有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广泛调查研究,设身处地去感受群众所面临的问题,把群众的意见和需求挖掘出来,把群众创造出来的经验提炼出来,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才能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提升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提高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必要前提。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习近平同志早年间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就强调:“无论是制定决策、还是实施决策,都离不开调查研究。” 面对经济增速下滑、粗放发展难以为继等改革难题,党的十八大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就前往广东开展系列调研工作,并在考察中强调,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这之后,全国各地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调研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发现,伴随着贸易摩擦与世纪疫情的叠加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出现局部断裂的情况,造成我国国内经济循环不畅等一系列问题。立足此次调研情况,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新的发展形势提出了新的发展构想,即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以实际行动说明,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了解实际情况、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有效避免异想天开、坐井观天的“拍脑袋式”决策;进一步地,决策的贯彻落实同样离不开调查研究,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发现决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困难,进而为正确贯彻落实或完善上级部门制定的相关决策提供相应的智力支持。
提升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不断破解实践难题,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保障。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指出:“调查研究的过程,是领导干部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从河北正定扛着自行车蹚过滹沱河走村访户,到任职福州后花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基层调研提出“3820”战略工程,再到浙江工作期间深入基层调研提出“八八战略”,习近平同志始终身体力行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高质量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之路必然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领导干部面临的治理难题势必会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党员干部与时俱进提升调查研究能力,不断破解实践难题,成功应对风险挑战。一方面,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各项战略任务的有效执行和关键目标的实现。伴随着不断涌现的新矛盾新问题,领导干部所肩负的治理任务也在不断变化,只有保持常态化的调查研究才能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及早察觉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防范“黑天鹅”“灰犀牛”等事件、防范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各种形式和类型的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克服本领恐慌、补足治理能力短板的有效手段。面对新的发展形势,领导干部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地了解情况和商讨问题,把大量零碎的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分析,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新矛盾新问题的本质,找出它的内在规律,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创新发展。
当前领导干部调查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当看到,在现实中,仍存在部分领导干部对调查研究不够重视、不怎么擅长、不愿下基层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重经验轻事实,缺乏问题导向。问题导向是我们党重要的工作经验,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开展调查研究,就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向着难处攻,做到有的放矢。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囿于过往阅历,一味凭经验决策办事、闭门造车,忽视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作出了一些与真实情况不相符,甚至大相径庭的决策判断。特别是,随着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越发融入工作生活,领导干部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实地考察,部分领导干部在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过程中过于依赖新兴信息通讯技术,以网络方式完全替代传统的实地调研,忽视了网络信息的迷惑性与失真性,“回音室”效应、“信息茧房”等现象层出不穷。部分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中缺乏问题意识还表现在,不能准确把握当地发展面临的症结难题,习惯于走“设计路线”,按部就班、走马观花,往往把资源成本浪费在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上。
重形式轻内容,缺乏实效意识。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直接目的是为科学决策和战略规划提供现实依据和有效参考。但在现实中,部分领导干部执着于“文山会海”,抽不出时间下基层调研,只坐在办公室听下级或专职调查研究机构的汇报,对治理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甚了解,对自身分管的业务领域亦无法做到知“底数”。有的领导干部口头上表示对调查研究高度重视,但实际中只是做做样子,从根本上认为调查研究是可有可无的、无法直接彰显个人功绩的繁文缛节性工作,即使下去调研也是为了应付上级、完成任务、敷衍了事,把调查研究视为走过场,在调研过程中看不到群众的顾虑、听不到群众的呼声。也有一些领导放不下面子和架子,不能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对上“只报喜不报忧”,为了调研而“调研”。还有个别领导搞“论证式调研”,先预设结论后“量身定做”,带着条条框框下基层寻找一些片面材料来支撑决策,只关心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对于基层治理中盘根错节、千头万绪的问题畏苦畏难、百般推诿、视而不见。
重落实轻创新,缺乏过硬本领。调查研究是一项严肃的科学工作,需要统筹难和易、点和面、沿和革,深刻把握守正和创新、全局和一域、当前和长远、发展和安全等关系,才能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但在具体部署调查研究工作的过程中,部分地区仍有不少跑偏走样的情况发生,不仅难以获得客观有效的调研效果,反倒为基层增添负担,更不利于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能力的提升。有的地方认为中央和上级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已经足够详尽,到了地方基层只需“比葫芦画瓢”,简单机械照搬上级指示,按图索骥,无需进一步细化优化调查研究实施方案。更有甚者在调研中忽视客观实际,妄想“一步到位”,在没有充分调研和充分论证的情况下,就盲目地将外地经验“移植”成为自己的调研成果,实施起来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出现“水土不服”的后果。有的领导干部没有系统掌握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工作缺乏科学性,方法缺乏灵活性,在调研中因循守旧,不能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一味沿用座谈会、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老三样”调查方式方法,费时费力,事倍功半。
提升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能力的路径和方法
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能力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必须持续升级、不断扩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呼吁各级领导干部准确把握提升调查研究能力的路径和方法,并不断付诸实践,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问题导向,提高调查研究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习近平同志在2011年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指出:“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 一是要坚持问题导向。调查研究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坚持问题导向是做好调查研究的前提条件。只有紧扣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关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问题,才能通过研判、分析、推理、总结、归纳把握共性,进而通过共性解析个性,才能扭住解决问题的“牛鼻子”、按住解决问题的“总开关”。二是要锤炼综合分析能力。基于深入调查研究取得的一手资料,领导干部要在整理归纳、去粗取精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演绎、比较等方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开展分析论证,从而找到破解社会发展难题的办法和路径,提高调查研究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三是要注重调研成果的运用。以发展为导向,经过系统调查研究后形成的较为成熟的调研成果应及时上报上级政府,推动成功经验由区域扩散至全国;对于已形成举措并落地实施的调研内容,应适时进行跟踪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集思广益,及时对相关政策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坚持实事求是,强化调查研究的求真性和实效性
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重要原则。调查研究是为了把客观规律认识得更深一些,把真实情况掌握得更多一些。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中间环节是认识问题。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正确认识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如果搞本本主义、教条主义,调查研究很容易沦为“作秀”,更求不出客观规律之“是”。为此,一是要力戒调查研究中的形式主义。不搞“蜻蜓点水”式和“委托”式调研,多采取“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调研方式,直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大随机调研的频次和力度,灵活运用明察和暗访,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二是要积极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问题产生在基层,解决方案也散落在基层,各级领导干部要放下面子和架子、扑下身子,带头深入工厂车间、田间地头,认真倾听基层群众的心里话,全面了解群众的诉求和意见,努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多串门、多请教、多解忧,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是要锤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客观、真实是调查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能不能、敢不敢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仅是水平问题,更是党性问题。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要重“显绩”更要重“潜绩”,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坚持系统思维,强化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和广泛性
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一,也是推动事业发展的科学思想方法。首先,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熟练掌握蕴含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吃准吃透政策精神,紧紧围绕重大事项开展基础调研、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深入调研、围绕百姓利益开展专题调研、围绕法治建设开展执法调研、围绕决议决定开展跟踪调研。其次,在选择调研对象时需注重代表性和全面性。系统全面才能接近真相、获得真知,调查研究必须统筹兼顾不同群体、不同地区,既要到基层调研又要到机关调研,既要调研群众又要调研干部,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先进的地方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群众较多、情况复杂和矛盾尖锐的地方解决问题。最后,要注重调研方式的多样化。一方面要传承和用好我们党在长期调查实践中积累的诸如入户走访、群众座谈、蹲点调查等有效方法,并探索开展体验式调查研究,将蹲点式调查与挂职下派、“墩苗”计划等培养模式相挂钩;另一方面要主动适应数字社会发展趋势,针对不同调查内容和调查对象,有选择性地运用网络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进一步提高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率。
建立长效机制,提高调查研究的持续性和深入性
持之以恒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不能仅靠领导干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还需建立健全常态化体制机制,即从程序刚性上为提升领导干部调查研究本领创造条件。一是加强党对调查研究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把调查研究与日常工作开展统一纳入议事日程,结合党中央重要指示要求与最新形势,围绕党和人民最为关注的问题,明确调研主题和时间周期,积极组织调研力量,因地因时因势设计调研内容,及时公布实施方案。二是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将调查研究工作纳入日常性工作考核与经常性巡视检查范围内,结合实际开展“回头看”,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规避“作秀式调研”等现象发生;特别是应赋予人民群众决策评价话语权,把他们的真实感受作为衡量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工作好坏的标准之一,激励领导干部自觉提升调查研究本领。三是设置日常学习机制,把提升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能力视作常态化工作内容,依托座谈会、集中培训、轮转进修等不同形式,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同志、理论扎实的高校智库、专业规范的大型社会调查组织等开展常态化理论培训与学习。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中国共产党传承百年的传家宝。新征程上,广大领导干部要紧密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切实把调查研究作为提升自身治理能力的基本功,不断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本文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教授,上海市创新政策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完善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AZD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孟令航、李林威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
[2]《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新华网,2023年3月19日。
[3]刘帮成:《当前青年干部治理能力提升应精准破解哪些难题》,《国家治理》,2021年第32期。
责编:罗 婷/美编:王嘉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