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障,也是贯彻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在现阶段,我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在总体数量和质量、人才管理机制和培训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还不能适应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对此,必须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从教育培训、人才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质量。
关键词:农村实用人才 乡村振兴 农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加强农村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要培养更多的本土乡村人才,并把人力资本开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和举措。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总体方向和要求。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和保证。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有技术、会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村实用人才,指生活和居住在农村,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在当地农村发展中能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并得到周围群众认可的农村专业型劳动者。农村实用人才生于农村,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对新时代背景下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关键。乡村振兴主要靠人来实现,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好人的问题,只有大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保障人才供给,农村产业才能正常运转和发展,农村的文化、教育事业才能繁荣复兴,各种新业态才能不断出现并得到良好的运转,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才能实现。农村实用人才了解农村状况,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认识和发现农村资源的特色和价值,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因此,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举措,也是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必要前提。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农业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保障,农业技术人才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重视人才培养,只有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出一大批适应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实用人才,才能准确掌握和了解国家关于“三农”问题的各项方针政策,把握正确的工作方向;才能对农业和农村发展作出科学的规划,有效解决农村存在的各种问题,保证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思想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贯彻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人才是强国之基和兴国之本,人才培养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强国战略的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如何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了专门阐述,强调要“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在我国14亿多人口中,还有近5亿人常住农村,现代化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需要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只有严格按照党中央关于人才强国战略的部署和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才能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我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但是,面对新时代乡村振兴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我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人才总体数量较少,且流失较严重。目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和推进,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都有了空前提高,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还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是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较少,还不能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农村与城镇相比,还存在着条件苦、基础差、底子薄等问题,导致人才引进困难,不仅城里人大多不愿意去农村,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大中专毕业生也往往不愿回到农村工作。这种情况造成农村实用人才数量较少,人才储备严重不足。二是农村人才向非农领域流失严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每年都有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乡村人才向非农领域流失的现象不断加剧,造成了农村的“空心化”,使得农村人才更加短缺。
人才资源质量不高,整体素质偏低。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化农业是用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农业,是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的农业,是集现代化人才和科学技术于一体的农业,这就对农业经营者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目前状况来看,我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质量不高,整体素质偏低,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的需求。
人才管理机制不科学,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由于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实用人才的分布比较分散,加之农村各地情况复杂,客观条件与城市相比相对落后,给农村基层组织人才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目前,部分农村地区在人才管理方面还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措施。
一是人才管理机制不科学,人才管理工作专业化程度较低,效率不高。从事农村人才管理工作的人员多来自于本乡本土,而且很多人未经过专门培训,无论是文化素质还是管理素质都相对较低,不会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人才管理,导致农村基层实用人才管理工作专业化程度较低,效率不高,管理方法简单落后,难以胜任专业化、现代化的管理要求。二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一些农村基层单位和部门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待遇和优惠政策落实不够,在资金扶持上缺乏力度,经费投入不足,实用人才的生活待遇较低。由于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农村实用人才的工作业绩往往不能与他们的工资待遇、职务晋升等挂钩。在职称评定上由于受编制、名额等限制,造成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困难,加上受平均主义、论资排辈等因素影响,一些年轻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更加困难,难以得到晋升机会,这些都影响了农村实用人才积极性的发挥。
人才培训机制不健全,缺少丰富多元的内容和方法。由于受思想观念、工作理念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农村基层政府不重视对实用技术人员的培训,没有形成经常化、规范化的培训学习制度,致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得不到有效提升。
一是培训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系统性和协同性。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从政策、法律、人员、资金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同时也需要各个部门之间分工协作,在各自职能范围内相互配合地开展相关培训工作。从现实情况看,虽然近年来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有所增强,培训范围也有所扩大,但缺乏系统性和协同性,培训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系统化的统筹和安排,其具体表现为:多个基层职能部门参与培训工作,参与主体较多而又缺乏统一的分工和协调,导致培训分割重叠,缺乏系统性和协同性,既收不到应有的培训效果,又造成了培训资源的浪费。
二是培训内容不够丰富,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现代农业是科技型、创新型农业,需要农村实用人才具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市场经营理念和创新性思维,以指导农民进行技术革新、获取新型的生产和经营技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的需求。近年来,各地农村在实用人才培训方面进行了许多新的实践探索,不断创新和优化相关培训内容,但与农业现代化对人才要求的标准衡量仍有差距。如对从事种植业、养殖业人才的培训只偏重于对种植和养殖相关技术的培训,而对于产品的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培训内容较少,并且有些内容更新较慢、与实际相脱节,缺少创新性和实用性。
三是培训方法和手段单一,缺乏多样化和个性化。近年来,党中央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扶农政策,不断加大对农村实用技术人员培训的人力物力投入,但如何针对各地具体实际,不断丰富和创新培训的方式和方法,仍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在现阶段,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基本上还是以集中听课、听讲座为主,而不能针对各类人员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和指导,方法和手段总体上还比较单一,缺乏多样化和个性化。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中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需要农村各级政府进一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目标,结合农村的具体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努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技术精湛、素质优良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以更好地助力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在农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关系到农村的未来,关系到国家的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此农村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将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
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以“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理念,不拘一格地培养和选拨人才,把思想品德、文化素养、知识水平、技术能力和工作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育和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二是要落实好相关文件要求。要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关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坚持把乡村人才振兴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按照两个《意见》的要求,根据农村各地区的具体实际,围绕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乡村公共服务、农业农村科技等各类人才,构建乡村人才振兴的政策体系,强化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支撑。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质量。教育培训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
一是要针对目前农村实用人才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多类型多层次的培训。要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着眼点,以传授适应新时代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信息为主要内容,对农村各类实用人才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同时,鼓励和支持单位、个人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提高文化素养和学历层次的继续教育。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选派各级各类人才到职业院校进修、去外地考察学习,或邀请外地专家讲学,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合作,努力拓宽继续教育的路子。
二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库、师资库、教材库建设,做好农村实用人材培养的基础性工作。首先,通过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库,对入库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以提高教育培训和人才选拨的精准度;其次,加强师资库和教材库建设,打造一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高水平培训师资队伍,在优先采用推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地区具体实际编写区域性和地方性教材,为提高培训的教学质量提供必要保障。
三是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实习实训基地是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的主要场所,是提高农村实用人才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主要依托。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的一个必要环节。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必须贴近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和农村职业环境,能体现农村行业发展的前沿性和先进性。要加强与涉农企业、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单位的合作,以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大力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更好地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的职业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健全管理机制,有效促进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建立健全人才管理机制,有效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对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构建一整套系统化、科学化的农村实用人才管理机制,努力打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
一是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的组织领导机制。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人才强国战略及其有关精神,增强人才工作的责任意识,积极研究部署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人才工作,强化人才工作的目标管理,健全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机制,将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以及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工作列入部门绩效考核以及党政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中,压实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责任。
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机制。依托农村各级教育培训中心、中职院校、电大以及农业科研院所和涉农企业,建立农村教育培训网络,完善培训设施,组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队伍,加强村社级农民培训站点建设。同时,通过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积极整合和发掘各方面资源,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的作用,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引进力度,拓宽引进渠道,多方面汇集和引进农村各类实用人才。
三是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选拔和使用机制。要着眼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面向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改革人才选拔和使用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民主、公开、择优的原则,通过民主推荐、公开招聘、业绩考核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多方面地选拔高素质的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局面和氛围;健全和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干事创业的政策机制、服务机制和信息交流机制,为农村实用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搭建广阔的平台。
四是强化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管理的协同机制。农村基层党委和政府、群团组织、社会机构等要根据自身的职能和职责,在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和管理上加强合作,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和联动,有效配置部门资源,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和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上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农村实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健全和完善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实用人才激励机制,是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必要条件和保障。要将农村实用人才的工作业绩与物质待遇和收入联系起来,使他们的贡献能够得到积极肯定,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原则。
一是完善农村实用人才的奖励和待遇机制。将政府奖励、用人单位奖励和社会奖励结合起来,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人才奖励体系;将各类实用人才的培训考核成绩、年度考核结果、工作业绩与薪酬待遇直接挂钩,健全和完善与农村实用人才的工作业绩和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制度,充分肯定人才的实际贡献及经济社会价值。
二是完善农村实用人才的评价机制。根据农村的具体实际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具体情况,明确考核指标,量化考核标准,建立以知识水平、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工作业绩为主要内容,切合农村实际的农村实用人才评价体系。同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打破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中的平均主义、论资排辈现象,按照“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原则制定职称评定标准,将职称名额比例向一线技术人员倾斜;增加农村实用人才的高、中级职称比例,打破职称上的终身制,全面实行“评聘分开”,通过进行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和实绩大小,对不同人员分别予以高职低聘、低职高聘,以保证那些工作称职、有实际贡献的人都能评上相应的职称。
三是健全农村实用人才的社会保障机制。采取得力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农村实用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物质待遇;完善各类农村实用人才的医疗保险、补充养老等制度,扩大他们的社会保障范围,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投身于农村各项建设事业,为实现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作者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
责编:王 克/美编:王嘉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