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社会主义既是世界文明历史运动的重要成果,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促推世界文明转型至更高境界的思想资源和动力体系。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历经风霜而韧性不减,关键在于其具有先进本质,这对于诊断现代文明的“症候”、医治现代文明的“病症”、支撑现代文明的结构转型、拓展现代文明的畛域具有积极的建构性效应,为世界文明在新的十字路口实现有序有效转型提供切实的空间。中国式现代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为人类对文明形态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 世界文明 【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
科学社会主义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总结与揭示,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促推世界文明转型至更高境界的思想资源和动力体系。从科学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视野探讨世界文明转型的发生之空间和可行性路径,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理解和把握,打破“现代文明=资本主义文明”的迷思,进而增强积极建构和有效建设这一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主体自觉和行动自觉,为人类对更好更优文明形态的探索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深笃的人民性、深厚的实践性、深阔的文明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
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从来不是沿着笔直的路径线性展开、一路坦途,而是充满曲折、艰辛甚至挫折。500多年来,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遭受严重曲折到谋求振兴的演进历程。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历经风霜而韧性不减、饱经沧桑而朝气如初、遭遇寒流而使命如磐、遭受曲折而激流勇进,关键在于其具有先进本质。这种先进本质,是科学社会主义本身所固有的并决定其性质、面貌、样态和结构的根本属性,能够彰显历史运动的本质和历史进步的趋向。虽然科学社会主义曾遭受曲折,但这种曲折终究是暂时的、短期的、局部的,任何艰难曲折都不能阻挡其前进的车轮。随着苏东剧变历史阴霾逐渐消散,社会主义的力量正重新积聚,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如火如荼稳步推进和渐次拓展,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的书写和续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和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开启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史新纪元。科学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正由理论层面的逻辑推演转向可用经验事实验证、确证的实践成长形态,从应然的价值判断形态转向实然的事实判断状态,从区域国别现象的特殊逻辑转向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普遍逻辑。从学理上分析,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主要体现在深笃的人民性、深厚的实践性、深阔的文明性三大方面。
深笃的人民性。人民性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之前的人类思想史上,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思想都是为少数统治集团服务的,对在社会上占绝大多数的人民的地位、作用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和重视。科学社会主义站在人民的立场探寻人类自由解放的可行进路,密切关注和及时回应一定时代条件下人民的社会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以基于问题导向的先进理论、理念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压迫的、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方向。
深厚的实践性。实践性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本质特征。1842年11月30日,马克思在致卢格的信中对由柏林一些著作家组成的青年黑格尔派小组“自由人”的作品陶醉于抽象的哲学讨论而脱离现实生活的积弊进行鞭辟入里地批驳,认为应“少发些不着边际的空论,少唱些高调,少来些自我欣赏,多说些明确的意见,多注意一些具体的事实,多提供一些实际的知识”。在科学社会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列宁曾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决不在于背诵词句的多少,不在于必须永远遵守‘正统的’公式,而在于促进广泛的工人运动,促进群众的组织和主动性”。因此,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活的行动理论”,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一经掌握,就会成为人民认识世界的强大精神力量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一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立基一定时代的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历史。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成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并用发展着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契合历史特点、各具本国特质、融合时代特性的发展着的社会主义实践,是科学社会主义活力永葆、元气常驻的奥妙所在。
深阔的文明性。文明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才生成的一种文化升华形态和社会进步状态,文明性是科学社会主义与生俱有的内在属性。然而令人可叹的是,当19世纪初欧洲文明与其他民族相遇时自视优越,种族主义泛起,文明概念成了谴责他者和控制“野蛮人”的意识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经典作家把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变称作“从野蛮向文明的过渡”。科学社会主义敏锐捕捉和深刻洞悉人类文明进步潮流、历史走向,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宽阔胸襟和格局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正是凭借这种胸襟和格局,科学社会主义才得以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批判继承、扬弃包括资本主义在内创造的文明成果,始终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始终走在前列,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矛盾、难题、困局提供合理化的破解理路和解决路径。
科学社会主义为世界文明转型提供切实的空间
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在探索开拓的丰厚积累中创造了各具特质和鲜明标识的文明形态,共同构成绚丽多彩的人类文明“百花园”:古埃及文明大致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中国黄河流域文明约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文明约生成于公元前2500年,中美洲和秘鲁文明约发育于公元前500年。这些古代文明既有共同的特征,也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和独特的类型。比如,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以城市类型为主,古埃及文明以帝国为主要表征,米诺斯文明以海洋文明著称,印度河文明以保守为鲜明标识,等等。
早在1875年,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就曾指出,文明是人类“智德”的进步状态,由于“智德”的提升永无止境,因而文明的成长也永无止境。文明一经生成,其自身也会遵循发育、生长、成熟的渐进演进逻辑。每一种文明都有其自身的结构、特质、功能和价值,也有其赖以生成和生存的现实基础,如所有制基础、历史基础、社会基础、精神基础等。随着现实基础的变更,文明的形态也将或慢或快、或多或少、或潜或显地发生变化。历史和实践表明,人类文明的演进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历史发展过程。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人类文明的成长经历了漫长的更替嬗变历程。尤其是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传统工业化的急遽推进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对自然资源的攫取并造成新的社会不平等,带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高度紧张,引发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基于此,人们重新发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对推动世界文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世界文明转型提供切实的空间。
第一,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建构共同富裕的社会,从根本上解决现代西方社会两极分化的积弊。私有制是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生长的所有制基础。要实现新的文明形态的根本转型和有效跃升,必须废除私有制。在私有制条件下,两极分化难以避免,即使在工业文明最发达的国家也概莫能外。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收入不平等和财富悬殊程度日益加深。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显示,1975年,收入前五分之一家庭的平均收入是后五分之一家庭平均收入的10.3倍,到2020年升至17.4倍。据美国高管薪酬研究公司伊奎勒统计,2021年上市公司首席执行官的中位数收入达2000万美元,较2020年增长31%;而普通员工的中位数收入从2020年的6.9万美元增至2021年的7.2万美元,仅增长约4%。两极分化问题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下不能从根子上得以解决。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最终实现。“共同”是生产关系性质的集中体现,反映了社会成员对于社会财富的占有性质和分配结构;“富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反映了社会成员对于社会财富的占有程度。在原始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共同”有余而“富裕”不足,充其量只是“共同贫穷”而已。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拓展、扩大,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财富的“富裕”程度不断提升,但“共同”不足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可以说是社会少数成员“富裕”有余而整体社会财富的“共同”化程度日益不足。只有到社会主义社会,才能最终达到“富裕”和“共同”的辩证统一。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共同富裕”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与之前其他各种社会形态的本质区别,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一个特定的概念范畴。
第二,科学社会主义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根本上消解人类文明长期以来形成的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甚至对抗的两难困局。在西方工业文明的急遽推进中,由于过分相信科学、理性、技术的权威,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过程中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却把自然界仅仅理解为消极的对象性客体和征服的对象,无休止地向大自然索取资源,最终遭受大自然的“报复”。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对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等地居民以及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滥砍滥伐森林造成的严重生态破坏行为提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的严重警醒。在科学社会主义看来,只有到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人才能以合乎自然规律的方式利用和改造自然以实现人类幸福美好生活的目的,真正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新跃升。
第三,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实现人与人的真正平等,从根本上化解现代文明表面上、形式上平等而实质上不平等的悖论。在农业文明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是社会的常态和自然倾向,“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社会地位分成多种多样的层次”。资本主义替代封建主义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其所建构的社会图景并非声称的“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而是形式上的“平等”。在一些西方国家,放纵种族歧视加剧社会不公、背离人道主义制造移民危机、滥用武力制裁侵犯他国人权、玩弄虚假民主践踏政治权利屡见不鲜。在科学社会主义看来,平等的实现基于一定的历史条件,因为“平等观念本身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个观念的形成,需要全部以往的历史,因此它不是自古以来就作为真理而存在的”。只有在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实现分配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才能铲除数千年来人类不平等的根源,从而真正实现社会平等。
除了上述三个方面之外,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建构“真正的民主”的社会,从根本上超越现代西式民主重选举投票轻选后行动、重多样化形式轻实质性内容、重口号承诺轻实际兑现、重工具理性轻价值理性的虚伪本质,使民主回归其本真的形态和真实的状态。此外,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实现“真正人的道德”、极力提升人的道德境界,使道德的理论论证和现实践履真正建基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使文明时代人的道德实践、道德秩序具备扎实的现实前提。总之,科学社会主义提出的诸多基本主张,对于诊断现代文明的“症候”、医治现代文明的“病症”、支撑现代文明的结构转型、拓展现代文明的跃升畛域具有积极的建构性效应,为世界文明在新的十字路口实现有序有效转型提供切实的空间。
理解“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几个维度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过程,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这里所说的“全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效并正确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在科学社会主义看来,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能够有效积聚成长资源、实现既定奋斗目标、承载先进价值体系、完成历史使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表明,无论是促进无产阶级斗争从自发走向自觉并最终取得胜利,抑或通过革命创建国家政权后开展社会主义建设,都应该而且必须由在实践和理论方面具有先进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始终一贯的领导才能最终得以实现,这也是其履行新的历史使命的关键所在。
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唯有始终不渝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沿着科学的路径、合理的战略、有序的步骤稳步前行。
发展方向是引领文明形态转型的决定性因素,不同的方向会生成、衍化出不同的文明形态。从现代化的方向把握来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根本方向。在现代社会,政党领导与现代化发展方向之间存在深刻的互动逻辑。从告别传统迈向现代之际,中国就担负起在经济文化落后、发展结构不均衡、成长基础孱弱、超大规模的社会建构全面、全方位现代化国家体系的使命。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甚至犯颠覆性错误。
从现代化的资源整合来看,党的领导能够有效整合多元化的社会主体和多样化的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凝聚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这是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发挥赶超优势、实现有序转型、力避大规模社会动荡的决定性因素。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和社会结构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中国共产党的引领和作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把握不仅契合国情,而且符合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趋向,充分保障了现代化成长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而言,持之以恒的战略体系及其有效实施是必要前提。党的领导所供给的一以贯之、前后衔接的战略安排体系,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并一代一代地接力推进。尤其是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功走出了一条既契合自身国情、国家现代化发展要求又符合现代化发展一般规律、普遍逻辑的科学道路,擘画了既能促推中国发展进程的现代化战略规划,又能蹄疾步稳、渐次推进的战略步骤,取得了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
第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成长与文明历史演进的有机耦合,形塑具有整体性、一体化的文明新形态。“文明”与“现代化”这两个概念紧密相连,然而关于现代化的标准、取向、模式、进程、内在机理、实践路径等问题,尚存争议。在较长一段时期,人类文明的生长样态较为单一,往往片面强调某一面向、特定维度、一定场域,其整体结构及其全面发展形态难以完全、充分、有效展现出来。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创新就在于其整体性特质。
从布局结构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生态现代化以及政党现代化等全方位的、多向度的现代化,涉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具象场域的全面发展、整体成长。现代化是人类社会演变发展的客观趋向和追求的共同目标,因为其彰显并力求满足人的发展的全面性需要,力争从物质基础、社会基础、文化基础、制度基础等层面予以夯实和加固。在不同的国度以及同一国度的不同时期,基于历史坐标、思维范式、文化基因、社会结构的差异,通往现代化的道路是多样化、多元化的,现代化的实践逻辑、行动取向、实现议程以不同的形态和方式得以建构。
从发展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等“并联式”叠加迭代的过程,而非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串联式”顺序演进的过程。这一方面源于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要实现后发赶超,必然要在有限的时空境遇下实现整合式发展;另一方面源于我国特有的历史条件和现实国情,如人口规模巨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有效化解现代化不同时段的难题,需要“弯道超车”或“换道超车”。
从推进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整体推进,不可畸轻畸重、顾此失彼、厚此薄彼,尤其要统筹兼顾、平衡协调一系列重大关系。譬如,如何在现代化过程中使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如何既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如何既快速发展又保持自身独立性,如何既坚持战略的原则性稳定性又发挥策略的灵活性机动性等,都需要从整体上谋划和考量。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把基于自身国情的社会发展情势与人类文明进步趋向有机融通贯通,蕴含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重大创新。
在世界观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主张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遵循世界现代化的客观运动规律和一般发展逻辑,坚持从国情、实际出发擘画现代化发展图景、路径、方略、机制,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出破解现代化成长困境的新理念新路径新举措。
在价值观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主张积极的价值关怀、价值取向,主要有:集中体现科学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性、基本原则、基本原理、价值取向的价值观主张;以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为重要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关涉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为基本要素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等等。这些价值观从根本上支撑和彰显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价值意蕴。
在历史观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主张从“大历史”的宏阔视角考量现代化的时空结构和历史坐标,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等多维历史视域审视当下现代化所处的历史方位、演展逻辑、建构空间、内生动力、意义体系、战略布局、实践资源等,透过现代化历史运动的表象看清其现实发展的本质和趋向,在历史前进中探寻现代化发展的运行逻辑、动力资源和成长空间。
在文明观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主张各种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即用平等取代等差等级,用互鉴取代唯我独尊,用对话取代零和博弈,用包容取代封闭排他,以文明交流、互鉴、共存超越文明隔阂、冲突、优越,为人类文明朝着平衡、积极、向善的方向发展提供助力。
在民主观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主张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的基本定位,基于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取向实现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的有机统一,从概念范畴、话语结构、理论体系上消解西方民主观的霸权欺凌,开辟不同于资本主义民主规制的新路径,从而丰富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
在生态观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主张“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基本历史法则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理念,深刻认识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而非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西方现代化老路。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2、3、9、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②《列宁论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
③[德]黑格尔著,范扬、张企泰译:《法哲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
④[美]布鲁斯·马兹利什著、汪辉译:《文明及其内涵》,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
⑤[英]锡德尼·维伯、比阿特里斯·维伯著,秋水译:《资本主义文明的衰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
⑥[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责编/贾娜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