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在文化自信自强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产生于中华文化沃土,具有坚实的中国文化基础,内含先进的中国文化精神,彰显崇高的中国文化理想。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志向,在文化自信自立中得以坚守,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得以弘扬,在中国自主的话语体系、知识体系建构中得以深化,在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统一中得以升华。要在文化自信自强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客观认识中国自身文化发展的现状及走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努力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产生于中华文化沃土,具有坚实的中国文化基础,内含先进的中国文化精神,彰显崇高的中国文化理想。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彰显中国式现代化崇高的文化志向,展现中国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与价值追求,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是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崇高的文化志向

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发展道路,具有崇高的文化志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志向,在文化自信自立中得以坚守,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得以弘扬,在中国自主的话语体系、知识体系建构中得以深化,在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统一中得以升华。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志向在文化自信自立中得以坚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现代化进程离不开对自身优秀文化的认同、坚守、赓续与创新。文化自信自立,既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所拥有的先进文化形态及其价值的充分认同,也是对文化在发展实践中所拥有的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必要释放。可以说,文化自信自立是中国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之举,也是传递中国开放包容、和合共生文化形象的基本要求。文化自信自立,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突出中华文化主体性意识,努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增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认同,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一种更加持久而深沉的力量,凝聚升华中国文化的精神标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志向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得以弘扬。中华文明内含的多元性、包容性等精神特质,为全球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了中国智慧。要在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前提下,通过修正和重构以“交流”为中心的多元文化主义,吸收全球现代化的积极经验,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广泛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汇聚建设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建构文明平等交流、理性互鉴的秩序空间,探索建立现代文明转型的新范式,寻求人类文明发展的崭新模式与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志向在中国自主的话语体系、知识体系建构中得以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破除了西方话语在现代化上的垄断,雄辩地证明了现代化没有定于一尊的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文明新形态”“全人类共同价值”等中国话语为世界贡献了新理念新主张新方案。要积极建构中国自主的话语体系、知识体系,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更为坚实且充满活力的话语阐释和时代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志向在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统一中得以升华。中国所追求的现代化,既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也是文化先进的现代化,是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显著优势的现代化。作为文化进步、文明创造的历史过程,中国式现代化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逻辑,自觉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相协调,以文化创新创造提升人的综合素质,推动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相统一。中国式现代化在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双向建构中,超越西方现代化的资本逻辑和物质特征性,超越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局限,实现从物的现代化到人的现代化、从单一的现代化到全面的现代化的深层跨越。

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与价值追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文化自信,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文化自信是植根中国历史与现实的经验总结,是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源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奋发向上的红色革命文化和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宝贵财富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与不懈追求,形成了坚定的民族精神,积淀着深沉的文化追求。不仅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也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有着高度契合性。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独特的文明观,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展现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崭新气象,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文化自信是中国最独特的优势、底蕴、基因和标识,增强了我们身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是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自信还源于中华文化中内生的包容气度与反思精神。在近现代西风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的知识界曾一度把目光投向西方寻求现代化的路径,甚至主张全盘西化。但中国理性、成熟地看待西方文化,重建中国本位文化的努力一直存在。中国共产党人修正了中国文化发展中的保守主义与虚无主义倾向,以“人民至上”超越“见物不见人”的西方桎梏。中国式现代化追求人的自由发展,促进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不断转型,通过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升级与重构,破除西方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发展困境。

文化自信还源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只有对自己的文化充满信心,才能获得坚守的从容、进取的勇气和创造的活力。中国式现代化摆脱了对西方现代化的“路径依赖”,实现了发展中国家通过符合本国国情的路径选择通向现代化光明前景的“换轨超车”,拓展了人类文明转型发展的新路径,超越了西方的现代性想象,为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

以文化自信自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自信作为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环节,是文化创新的基本条件。中国文化自信的出发点就是讲清楚自己的文化传承关系和品格,其过程就是认识文化、确立文化、创造文化和共享文化,目的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其一脉相承又互为条件。没有文化自觉的基础和保障,就没有文化自信的应然结果,更谈不上文化自强的凝聚升华与力量呈现。要在文化自信自强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客观认识中国自身文化发展的现状及走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努力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作为一个极具文化情怀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一直在中国的文化建设上高瞻远瞩。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是发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政党,从成立起便与中国的文化建设紧密相连。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均将文化建设置于重要地位,文化建设是我们党夺取巩固政权的重要武器和法宝。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坚持以先进文化凝聚民心,以理论创新指导文化实践,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方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发挥好文化的作用,以文化自信自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思想引领力、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首先,要求践行主体具有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对道路的自信,源自对文化的自信。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自信具有整体性。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不仅是一个认识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这就要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自信自强,不断增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和挑战,保证文化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准确把握文化发展状态,处理好文化价值的选择;才能具有强烈的文化使命感,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而真正获得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信。

其次,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蕴含的以人为本、尊礼重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而不同、和谐大同的思想理念,既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也是世界文化的共同财富。推动文化自信自强,需要立足中国实际,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民族特色,实现融合发展。在这一进程中,要求深刻体认中华文化独特的精神基因,传播中华文化深广的精神追求,展示中华文化独特的精神魅力。中华文化内容博大精深,与时俱进,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无法替代,不能取代。只有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才能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最后,要求客观认识和掌握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多样化的深化,文化日益成为整个世界的链接纽带、发展动力和评判标准,国际竞争不仅依靠硬实力,更需要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文化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在于其对政治、经济的动力支撑和精神保障作用,在于其处于国际社会观念形态碰撞的主战场地位。只有对文化的作用具有清醒认识,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我们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继续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进发。

(作者分别为阳光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阳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站博士后)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新媒体时代党报传媒的深度融合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7YJA860023)、福建省高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项目“新时代政德建设研究”(项目编号:JSZM2020072)及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研究”(项目编号:FJJKBK21-024)成果】

【参考文献】

①张晓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经济日报》,2023年4月20日。

②田鹏颖:《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启迪》,《光明日报》,2023年1月17日。

③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

④邹广文、云泽人:《文化自觉与中国文化的健康发展》,《道德与文明》,2011年第3期。

⑤肖兰兰:《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求实》,2013年第4期。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责编/于洪清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贾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