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调查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是我们获得间接经验乃至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沟通主观与客观的重要桥梁。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善于创造性地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转化为一系列调查研究基本原则,也善于创造性地把调查研究基本原则转化为一系列具体方法。认识运动的循环往复和不断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并不断加强调查研究。
【关键词】调查研究 哲学支撑 马克思主义 认识论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人了解情况、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进行科学决策、实现正确领导的重要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工作制度,也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调查研究的哲学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都要求我们的领导工作和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这一论断告诉我们,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思想路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的根本要求。调查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构成我们党坚持调查研究的哲学基础。
在认识的来源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终究来源于直接的实践经验。当然,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也承认,由于每个人所拥有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他所从事的工作也总是局限在一定范围内,即使在其本职工作范围内,也不可能事必躬亲,事事都靠自己去实践,因此,人们认识的发展和知识的积累,一方面固然要通过亲身实践去获得直接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要靠学习和汲取前人和同时代人的实践经验和知识,获得间接的实践经验和知识。调查研究就是获得间接经验乃至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一方面,通过参观、蹲点等调查形式,可以直接获得感性知识,这就属于直接经验;另一方面,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开调查会等形式,可以获得间接经验和知识。
关于认识发展和深化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具体的认识过程;另一个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认识发展的总过程。无论是从具体的认识过程看,还是从认识发展的总过程看,调查研究都在认识发展和深化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调查—研究—再调查—再研究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本质上是一致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者把调查研究看作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具体体现。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本质上就是调查研究过程。认识的辩证运动,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它具体表现为在实践基础上形成感性认识,并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的飞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两个不同质的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其特点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直接反映外部世界,其局限性在于它只能把握个别而不能把握一般,只能把握现象而不能把握本质和规律。因此,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感性阶段,而必须上升到理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其特点表现为一系列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的过程。理性认识综合各方面的感性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处理,形成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从而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充分体现于调查研究过程中,与调查研究过程本质上是一致的。调查研究包括“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两个互相联系的环节,二者构成一个完整的调查研究过程。相对而言,调查了解更多地带有感性认识色彩,侧重于搜集材料,为分析研究做准备;分析研究则更多地带有理性认识色彩,侧重于对通过调查了解得来的感性认识材料进行理性加工,即进行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当然,正如在人们的实际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交织的,在实际调查研究工作中,调查了解与分析研究这两个环节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交织的。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过程必然要求进行调查研究。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一次飞跃,但认识过程并不至此为止,还需要由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实现认识过程的又一次重要飞跃。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用理性认识指导实践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从认识到实践、从观念活动向物质活动转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认识的深化过程,是用实践的成功与否来检验理性认识是否正确的过程,是对已经取得的理性认识进行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坚持理论(即理性认识)与实践相结合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根本要求。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心环节就是调查研究。特别是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有可能在理性认识指导下,通过概括和总结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从而制定出指导全局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过程中,也只有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才能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也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了解原有的理性认识成果(包括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等)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并及时进行修正和发展,从而更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认识运动的循环往复和不断发展要求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人们对某个具体对象的认识,不可能一蹴而就。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认识总是要经历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达到预期目标。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如果在多次实践检验中达到预期结果,才算达到预期的认识目标。然而,人们的认识运动并没有真正完结。因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不是凝固不变、静止不动的,它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变化发展而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与此相应,人们的认识也必须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使我们的主观认识与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保持一致。那么,如何才能使我们的主观认识符合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调查研究是沟通主观与客观的重要桥梁。人们唯有通过对事物开展深入、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才有可能获得关于该事物的正确认识,也唯有通过对同一事物进行跟踪式的调查研究,才能不断了解该事物在变化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获得关于该事物的新认识,从而使我们的主观认识与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相一致。这也就是说,认识运动的循环往复和不断发展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并不断加强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不仅构成坚持调查研究的哲学依据,也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
调查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在于指导实践。中国共产党人搞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发现和认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策和办法,用于指导我们的实践。因此我们必须带着问题去调研,并且在整个调研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问题意识,不能漫无目的地调查了解各种各样的实际情况,而是深入调查了解与所要解决的问题有关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研究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提出应对问题的有效对策和办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可围绕各阶段中心工作和突出问题进行。”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不同,中心工作和突出问题也就不同。
调查研究要坚持实事求是。这是调查研究需要坚持的最根本的原则。调查研究要有问题意识,要带着问题去搞调研,但又不能带着事先定好的“调子”或条条框框去搞调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调查研究就是通过系统深入的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实事”;通过研究,即经过抽象思维,对调查所获得的大量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将能够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材料集中起来,对它们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综合,从而把握事物的“是”,即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或规律性,并且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调查研究实际上就是党的思想路线中的“实事求是”这一环节的具体体现,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
调查研究作为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是在搞清“实事”基础上“求是”,因此必须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得到结论,坚持通过科学的论证得到结论,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那种事先定下“调子”而后去寻找例证的所谓“调查研究”是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此外,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要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敢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真实情况,这是领导干部党性强的表现,而不愿正视现实、不敢讲真话,报喜不报忧,不仅违背实事求是原则,也是党性不强甚至缺乏党性的表现。
调查研究要坚持群众路线。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他们的实践是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认识的根本所在。1943年6月,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首次把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到党的认识路线高度,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段有关群众路线的经典论述,深刻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论意义。由此可见,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本质上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它要求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开展调查研究,一方面把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上升为指导全局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另一方面通过了解和掌握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效果来检验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真理性。
正是基于群众路线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毛泽东同志指出调查研究要有眼睛向下,甘当小学生,虚心向群众学习的态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搞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
调查研究要“求深”“求全”“求效”。所谓“求深”,一方面就是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直接调查,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领导干部不仅要“身入”基层和群众,更要“心入”基层和群众,善于与群众交朋友,善于到基层群众中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到民心民意,了解到事物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是要对各种现象作深入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所谓“求全”,一方面是要求调查的面尽可能广泛,要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另一方面是要求坚持系统观念,把所调查的事物放到全局系统中加以考察,也就是“全面分析情况,见一斑而窥全豹,不要盲人摸象”。
所谓“求效”,衡量调查研究做得好不好,关键要看实效,看调查研究成果能不能用、能不能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调查结束后一定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进行一番交换、比较、反复的工作,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如果分析研究不够,就无法真正掌握事物的规律,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无法实现调查研究的初衷。
调查研究要“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对领导干部的调查研究,要强调‘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呢?一是因为我们所肩负的任务是不断变化的,原有的任务完成了,新的任务又摆到了面前,又需要重新学习和调查研究。二是因为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是要不断地进行新老交替和不断地调换工作岗位的……三是客观事物总在不断变化,新矛盾新问题每日每时都在出现。”为了保证领导干部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通过制度化来保证调查研究的经常化,指出要坚持和完善三项制度,即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制度和领导干部的联系点制度。
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
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善于创造性地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转化为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也善于创造性地把调查研究基本原则转化为一系列调查研究具体方法。调查研究有调查和研究两个环节,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也包括调查方法和研究方法。
调查方法。要做好调查工作,不仅要有眼睛向下、虚心向群众学习的正确态度,还要有正确的调查方法。为了做好调查,通常需要采取以下方法:一是编写调查纲目。在确定调查主题之后,就要对调查题目进行分解,围绕所要调查的总题目,分解为若干小题目,编成调查纲目。调查的大纲和细目要明确调查的内容和方法。二是开调查会。这是了解情况、搜集材料的基本方法,是人们普遍认可的调查方法。开调查会时,按照调查纲目,让到会者充分发表意见并展开讨论,就会对问题形成比较透彻的理解,所获得的材料也会比通过观感和道听途说得来的材料更可靠、更全面。毛泽东同志指出:“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又忠实可靠的方法,我用这个方法得了很大的益处,这是比较什么大学还要高明的学校。”三是典型调查。这是通过认识典型的特殊事物来获得关于事物的一般认识的方法。毛泽东同志把这种典型调查生动地比作“解剖麻雀”。他指出,要了解麻雀的结构,不必也不可能把天下的麻雀一一加以解剖。认真解剖几只就够了。四是蹲点调查。这是一种特殊的典型调查方法,其优点在于长期深入一个典型,进行周密的调查,从而获得全面的系统的真实材料,使我们的认识更加符合实际。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就是对调查所获得的材料进行思维上的加工制作,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从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总体来说,毛泽东同志所概括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就是主要的研究方法。在这“十六字诀”理性思维加工方针中,包含抽象、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逻辑思维方法。当然,在调查研究方法上我们也要与时俱进。领导干部要继承和坚持我们党在长期的调查研究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调查研究方法,同时也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拓展和创新调查研究方法,掌握和运用问卷调查、统计调查、抽样调查、专家调查、网络调查等现代调查研究方法,提高调查研究的效率和科学性。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博导)
责编/赵橙涔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