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数字乡村建设:成效、问题与对策

——来自对数字乡村建设政策试点的调研和观察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等政策密集出台,全国上下掀起一股探索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的数字乡村建设热潮。数字乡村试点地区终期评估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全面发展构建新基座,为缩小城乡差距提供新动能,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新样板,便利农村农民生活,消弭数字鸿沟,为全民共建共富提供新模式。与此同时,数字乡村建设也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专业技术人才短缺、数字难以融入现有产业、统筹协调力度不足、数据资源匮乏分散、持续投入不足等问题。要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加强对试点地区的前期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建立可持续的绩效管理模式,促进数字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字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 政策试点 绩效评估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是随着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数字乡村建设对于农村、农业、农民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乡村建设,在党的二十大和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都有相关部署。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制定了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明确到2020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初步进展;到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数字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2020年,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公布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公布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包括117个县市区,覆盖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并对抓紧组织开展试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2022年1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

基于以上紧锣密鼓的政策出台,全国上下掀起一股探索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的数字乡村建设热潮。笔者以数字乡村建设为题,实地调研了贵州息烽、金沙、黔西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对东西部地区国家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推进情况做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结合调研所见所得,对我国当前的数字乡村建设试点政策的成效、问题及其优化对策作如下思考。

数字乡村建设试点政策成效评估

2023年以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乡村振兴局等七部委组织专家对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完成情况开展终期评估,利用同一指标体系折合分数的方法对117个试点县市区数字乡村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综合排名,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各试点地区数字乡村建设成效、特色亮点及经验做法做了总结分析。下一步,各试点地区将总结深化试点成果,打造数字乡村建设样板以及逐步推广经验的后续安排。这里我们可以围绕数字乡村建设试点的主要评估指标(见表1),结合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 年)》中的有关数据,分析一下我国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取得的系列成效:

一是大力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全面发展构建新基座。据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年),截至2022年6月,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8.8%,与“十三五”初期相比,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距缩小近15个百分点。而在各个试点县(市、区)中,乡村基础设施的评估得分平均分57.8分,最高分达88.7分。此外,各个试点地区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速推动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乡村地区的建设和应用,有的建设大数据中心,汇集工业、农业、医疗、教育、交通,以及乡村治理、公共服务大数据,不断开发应用。以上努力形成了由数字技术构成的乡村经济社会运行新基础,为农民生产生活、创新创业等提供有力的数字基础设施条件。

二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为缩小城乡差距提供新动能。数字乡村建设规划实施以来,截至2021年底,全国接受信息化农技推广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数量共计223.3万个,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率为61.3%。2021年农业生产信息化率为25.4%。在试点县市区,智慧农业和乡村新业态评估的全国平均得分分别为63.7分和66.6分,最高分分别为87.0分和83.3分。在乡村产业方面,试点各县市区通过数字化技术改造,促进了生产方式创新,探索“农业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模式,推动5G、农业机器人、物联网等数字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普及、推广和应用;通过营销模式创新,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持续开展品牌推荐和线上线下结合的农事节庆活动,大力发展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有效拓宽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通过经营机制创新,培育共享农业、云农场、数字文旅等乡村新业态,推动美丽休闲乡村、农家乐(民宿)、乡村康养和文创基地等开展在线经营,推动农文旅体融合发展,让乡村传统产业焕发新的活力。总之,数字乡村政策试点地区建设加强了数据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交叉融合、有机融合,突破了土地、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有限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制约,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形成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

三是促进乡村治理数字化,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新的农村样板。数字乡村助力于乡村治理的数字化,2021年“三务”网上公开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8.3%,其中,党务、村务、财务分别为79.9%、79.0%、76.1%。2021年全国已经建设了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的行政村占比为79.7%,数字乡村试点地区的数据普遍在95%以上。试点地区的数字乡村治理现代化平均得分为74.0分,最高分达98.1分。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在乡村治理领域进行创新和探索,有的纵深推进数字化应用与县乡一体基层治理平台融合建设,优化形成数字监管“一张网”、整体智治“一张图”,打造线上线下事件处置联动体系。有的试验智慧乡村综合管理系统,将社会综合治理的考核和社会各项积分有机整合,推出一大批“善治积分”“乡村钉”“村民说事”“共享法庭”“线上矛调”等一批数字化治理新模式,让乡村自治更高效、乡村法治更温暖、乡村德治和文明实践更入心。

四是着眼于乡村数字服务,便利农村农民生活。据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年),各地整合利用现有设施和场地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完善村级综合服务站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或者支撑开展党务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服务。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建有村级综合服务站点的行政村共42.8万个,共建有村级综合服务站点48.3万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6.0%。数字乡村试点地区的数字惠民服务平均得分为73.0分,最高分达95.8分。数字乡村试点县市区探索了公共服务数字化便民化的行动,促进乡村数字服务提质增效,在智慧养老、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数字警务以及公共事务方面开发便民应用,大大改善农村农民生活。

五是在缩小城乡差距、消弭数字鸿沟方面,为全民共建共富提供新模式。数字乡村建设最早与脱贫攻坚工作相连接,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数字化。当前又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情况,依托全国防止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和乡村振兴云系统,继续做好乡村全面振兴大文章,促进全民走向共同富裕。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发展壮大了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和筛选一批善于学网懂网用网的“新农人”,使农村资源和要素通过互联网与城市形成一体化市场,实现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农民增收,促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高效、便捷地向农村农民输送。

总之,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地区基本实现了以发展乡村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以乡村数字治理为手段赋能乡村组织振兴、以智慧绿色乡村为载体赋能乡村生态振兴、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以数字人才为关键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综合目的,为数字中国战略在广大农村的贯彻实施提供了样板和先行先试的经验,是数字中国战略推行的重要步骤和主要组成部分。

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国家数字乡村建设试点,让我们看到了可喜成效,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可以总结借鉴甚至推广的经验做法,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反映比较集中的有: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城乡数字鸿沟依然存在。有的地方虽然缩小了互联网基础设施和网络通信服务供给等方面的硬件差距,缩小了“数字接入鸿沟”,但在“数字使用”“数字资源”方面,还是存在因对互联网的认知和技能素养差异而形成的互联网使用行为差异及其所转化的“数字红利鸿沟”;存在众多“互联网+”领域的海量数据资源的差异以及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资源处理能力与应用方面的巨大差异。消弭城乡“数字鸿沟”依旧任重道远。

二是专业技术人才短缺,数字化发展意识薄弱。总体来说,乡村居民缺乏对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深入认识,对数字化的理解还浮于表面,数字化发展意识还不强。乡村数字化管理水平与县域发展目标不匹配,乡村内部难以挖掘出专业技术人才,也很难吸引到专业技术人才“加盟”,有的地方甚至难以保障数字化设施基本运维。

三是数字难以融入现有产业,联动发展效率较低。大部分乡村的产业比较单一,且以生产效率较低的农业为主,数字技术也未能充分运用到生产环节,缺乏市场竞争力;数字乡村建设中,乡村的产业间融合度低,各产业之间关联较少,没有将数字技术充分应用到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基本还处于“单兵作战”的初级阶段,生产效益较低。

四是统筹协调力度不足,数据整合共享不充分。数字乡村建设涉及内容多、覆盖面广,由于目前缺少市级层面的整体统筹和顶层规划设计,部门和乡镇处于各自为战状态,多头建、重复建造成资源浪费,且实践应用推广效果不够理想。工作机制方面,缺少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部门协同推进工作机制,致使信息孤岛、数据壁垒、数据碎片化等现象比较突出,尚未真正形成功能融合、共建共享的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格局。

五是乡村数据资源匮乏而分散,公共数据共享开放不足。乡村数字应用系统碎片化,天空地一体化数据获取能力较弱、覆盖率低,数据要素价值挖掘利用不够。对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和乡村服务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研究不够充分,应用场景不能有效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尚未形成应用系统开发的集成效应,数字乡村建设释放的红利有限。

六是持续投入不足,支持保障措施缺乏。很多地方反映,数字乡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力量比较薄弱、承接应用能力不强,限制了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数字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发挥。有些项目受制于需求,还没有形成有效市场,其可持续性难以保证。

充分利用好政策试点效应,持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针对数字乡村建设的政策目标以及政策实施和优化路径,我们下一步需要以科学正确政绩观为指导,持续开展数字乡村发展评价工作,推动将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情况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为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和政策优化不断作出努力。

一是要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对待数字乡村建设的长期性问题。数字乡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要求,深刻领会正确政绩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坚持人民满意至上,正确对待政绩。拒绝“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看清“数字政绩”“虚假政绩”,追求让百姓得实惠的实绩;坚持兼顾长远和当前,既做显功,也做潜功。“风物长宜放眼量”,“潜功”看不见、摸不着,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能局限于个人利益搞形式主义,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应放眼长远、戒浮戒躁、怀抱耐心,充分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踏踏实实做好当下的事。对当务之急立行立改,对长期任务久久为功。

二是要加强对试点地区的前期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做好以点带面和政策优化。摸着石头过河,既会有成功的经验,同时也会较早接触到可能存在的风险。数字乡村试点在推进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促进农业农村资源信息化、深化数字惠民服务,以及提高群众获得感方面获得了一定的经验。要充分发挥试点县市区实践的先进带头作用,同时对在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重复建设、多头管理、统筹兼顾不力等问题,要全面发挥风险和教训的警示作用,做好问题预防和风险防范。

三是持续加强政策评价,建立可持续的绩效管理模式。乡村数字战略的实施需要充分明确数字乡村建设的重点任务、存在的困难瓶颈及下一步的措施思路,政策试点结束后需要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在此过程中,要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对数字政府、数字治理的思想认识和认知理念;进一步整合利用好已有资源条件;进一步加强系统谋划、政府推动;进一步集成创新、实现体制机制技术环境等各要素优化;进一步提升项目开发的可持续性;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点面结合,打造示范样板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实现乡村振兴、建成数字中国发挥基础和保障作用。

【本文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研究员,贵州省信息中心副主任(挂职)】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zhengce/2019-05/16/content_5392269.htm ,2019年05月16日。

[2]《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中国网信网,http://www.cac.gov.cn/rootimages/uploadimg/1644801128013209/1644801128013209.pdf?eqid=8e0ed4540005753800000006644bc3ed,2022年1月26日。

[3]《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公布》,中国网信网,http://www.cac.gov.cn/2020-10/23/c_1605022250461079.htm?from=groupmessage,2020年10月23日。

[4]刘伟:《政策试点:发生机制与内在逻辑——基于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政策的案例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15年第5期。

[5]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年)》,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xinwen/2023-03/01/content_5743969.htm,2023年3月1日。

[6]《全国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终期评估情况公布》,《渝北时报》,2023年5月25日。

[7]《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浦口区位列全国第四》,新华报业网, http://www.xhby.net/ly/yysj/202306/t20230608_7968428.shtml,2023年6月8日。

责编:周素丽/美编:石 玉

责任编辑:张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