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前提基础。群众工作作为中国共产党推动事业发展和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领域各方面的经常性工作。重视群众工作,走好群众路线,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调查研究实效的必要举措。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政策制定与实施中争取人民群众最大程度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在有效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中,切实增强群众工作实效。
关键词:调查研究 群众工作 实事求是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始终秉持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作出明确要求:“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1]坚持群众观点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始终服务于人民,所经历的一切斗争、一切牺牲、一切创造都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按照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总要求“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要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提高群众工作水平”。[2]做好群众工作,需要在传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根据群众工作的新情况和新要求,善于改进和更新工作方法,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科学把握调查研究在群众工作中的重要性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做好群众工作的“传家宝”,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功,要在调查研究中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真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要经常化。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3]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自然是要到基层去,到真正可以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地方去。科学把握调查研究在群众工作中的重要性,从而练就在人民群众中精准发现问题的本领,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提升能力。
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4]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使党的根基牢牢扎根于广大群众之中,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要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夯实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做好群众工作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从事群众工作的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将服务人民群众、造福人民群众作为最大政绩,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国共产党必须正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根据社会发展水平和条件,围绕社会现实需要做好群众工作,始终聚焦于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真正做到服务于民、便利于民。
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根本所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要树立群众观点,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始终服务于人民群众,党所制定的一切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谋幸福,都是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坚持群众观点要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党从事的一切活动都要能够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尽量规避可能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好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都应该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长期以来,我们党在出台重要方针政策、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前,都要求有关部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5]坚持群众观点要向人民群众学习,人民群众拥有无限的智慧和丰厚的经验,只有虚心地拜人民群众为师,诚恳地向他们学习,归纳总结知识和经验,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服务群众。领导干部要将群众观点贯穿调查研究工作的始终,时刻将人民群众放在首位,实事求是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认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科学理论,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不断增强工作本领,更好地为人民群众解决困难,坚持严于律己,保持优良作风,树立和维护好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的生动体现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始终将群众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凝练总结出大量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团结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做好群众工作也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要顺应时代要求、适应社会变化,善于创造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6]“要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提高群众工作水平。”[7]做好群众工作,需要在传承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群众工作的新进展和新要求,善于借助多方力量,不断改进和更新工作方法,采用人民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和喜闻乐见的语言来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要围绕大局反映情况、报送信息,做“千里眼、顺风耳”,把各方面新情况新问题、贯彻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的意见和建议、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等及时收集上来,归纳综合,分析研判,第一时间报送党中央,为党中央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8]在基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能够及时把握群众工作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找到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在调查研究中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推进群众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把握大兴调查研究的本质要求中做好群众工作
把握好大兴调查研究的本质要求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要根据新时代群众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在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工作本领,了解群众的愿望、心声,努力寻求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方式方法。
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重要法宝。社会主义事业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党员干部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始终站稳群众立场,真诚增进群众感情,善于同群众打交道、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相信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教育引导群众,团结凝聚群众。必须宣传群众路线,学习群众路线,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是切实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方式,能够在“润物细无声”中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把群众的关切和诉求贯穿到调查研究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调查研究是一个联系群众、为群众办事的过程,不仅要“身到”群众中,更要“心到”群众中,对于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注重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做到积极主动调研、深入解决问题。在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要对“顺耳话”和“逆耳言”同样认真对待,既要让群众反映实际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自身意见。只有深入群众、了解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才能真正地获取实情,才能使群众工作取得实效。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在调查研究中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守党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听真话、察实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调查研究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最佳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从实际出发,前提是深入实际、了解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9]领导干部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工作中能否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着他们能否讲真话、讲实话,求实效、干实事。一方面,调查研究须在“实”上下功夫。我们主张进行调查研究就是为了给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调查研究重在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与分析研究,只有掌握客观、全面、真实的第一手材料,才能找准潜藏在现象背后的矛盾与问题,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只有聚焦实际需求来确定调研主题才能确保方向不发生偏移,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的过程中找准问题的根源所在。另一方面,调查研究的关键在于“求是”。“求是”一词直截了当地概括了调查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真研究问题”和“研究真问题”。调查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社会现象的表面,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挖掘出内在联系与逻辑关系,将调研所得到的零散认识进行系统化分析,从而深刻剖析产生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因此,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既要注重“实事”又要做到“求是”,才能使调研取得实效,真正体现出调研的现实价值。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10]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群众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首先,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实践中,转变工作作风,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坚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脚踏实地,将工作重心向基层下沉,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其次,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必须要认清并掌握当前经济社会所处的新形势、亟待完成的新任务,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再次,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会出现“拦路虎”,也会出现“小苍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整治民生领域的‘微腐败’、放纵包庇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促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11]因此,必须由全面过硬的基层党组织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同“微腐败”“保护伞”“绊脚石”进行顽强斗争,将问题滋生的土壤彻底铲除,坚决同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划清界限。
必须坚持攻坚克难
“敢于攻坚克难”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的百年征程中,所淬炼出来的鲜明品格,也是开展调查研究必须要始终坚持的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下去调研,要去一些困难多的地方、问题多的地方,调研不是光看好的。”为我们开展调查研究提供了方向指引,调研的目的就是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到矛盾困难突出的、群众反映强烈的地方去体察民情,才能通过调研掌握突出问题。我们必须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坚持攻坚克难,强化斗争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全力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解决困难的实际成效。
首先,要强化斗争意识。领导干部要自觉地将斗争意识融入到自身的职责使命中,深入基层调研,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中提出的12个方面的主要调研内容,为我们开展调查研究提供了方向指引。其次,要发扬斗争精神。随着调研范围的扩大与程度的加深,新情况新问题也将随之增多,斗争精神成为我们党克服风险挑战的关键所在。广大党员干部要勇于涉险滩、破难题,敢于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在敢战能胜中展现作为与担当。再次,要增强斗争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12]斗争精神与斗争本领的养成必须要回归到实践,党员干部要在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中锻造超强的斗争本领。最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复杂严峻斗争中经受历练,在应对复杂局面、解决棘手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调查研究能力和本领,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过程中增强调查研究实效。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提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了解情况,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这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对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要求,也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做好各项工作提供思想指引和方法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一方面要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另一方面要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13]首先,必须把握调查研究对象的系统性。唯物辩证法揭示出世界上万事万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确定调查研究对象的问题上党员干部必须系统地、全面地、辩证地看待新形势新问题,把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工作全部统筹起来,避免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眼光看问题。其次,必须掌握调查研究方法的系统性。调查研究方法的科学合理性直接影响到调查研究结果,面对层出不穷的、纷繁复杂的问题,只有针对不同调查对象综合运用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法才能实现预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调查方法的系统性,认为“蹲点调研”“解剖麻雀”等调研方式依然是管用的,“现场看、当面听、直接问和‘七嘴八舌式’的讨论”更加真实鲜活,用好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反映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再次,必须注重调查研究过程的系统性。调查研究是一项长期性与复杂性相互交织的系统性工作,从调查研究方案的制定、范围的划分、问题的梳理到调研成果的转化应用等等,都需要以系统思维进行合理规划与统一安排。最后,必须坚持调查研究结果的系统性。获取调查研究结果并不意味着调研活动的结束,只有系统剖析调查研究中所发现的矛盾问题,把握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即全面系统地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核心问题,注重效果导向,才能反映出调查研究工作的成效。
凝聚大兴调查研究的共识和力量增强群众工作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群众工作的本质内涵是密切党群关系,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强调“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发扬党的优良作风,重塑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政商关系,与人民群众增进了鱼水深情。
强化群众意识以实现群众利益
群众意识是“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和感情问题。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鱼儿不可能离得开水,党员干部要自觉把自己放在人民公仆的位置上,始终将群众利益视为最高利益,明确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共产党人的天职。只有自觉强化群众意识,党员干部才能真正改进党群关系,厘清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同群众同甘共苦。“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强化群众意识,要求党员干部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将服务人民视为自我价值的最好实现,把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最重要的政绩。是否具有群众意识是衡量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尺之一,也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前提。领导干部要在群众工作实践中增强群众意识。首先,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从内心真正地将自己的事业前途与人民群众实现幸福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要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保持密切的党群干群关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发挥创造力、发展生产力,虚心请教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不断完善群众工作。最后,用人民群众满意度这把“标尺”衡量领导干部履职成效,党员领导干部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坚持问计于民、施计为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深入群众以了解社情民意
《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要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直奔问题去,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领导干部开展群众工作要坚持群众观点,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倾听人民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领导干部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在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呼声,切不能以“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姿态面对人民群众,要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了解基层人民群众的心声。人民群众提意见、提建议,说明他们有期盼、有诉求,这也说明群众工作还有亟需改进的地方。领导干部要善于从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中抓住关键信息,精准捕捉到当前工作状况同人民群众新期待之间的差距,把听取回应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当作主要工作来抓,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领导干部要转变作风,注重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倾听群众呼声才能了解社情民情,才能找准工作的着力点,进而取信于民。多听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即使意见与事实有出入,也要允许人民群众讲清前因后果。只有把征求人民群众意见的过程,变为同人民群众交心的过程,变为释疑解惑的过程,才能更好地拉近距离,树立亲民的形象。党员领导干部要学会做群众工作,服务好人民群众,不羞于俯下身子,做到善于倾听,才能了解民情,顺应民意,赢得民心,才能将群众工作做实。
注重改善民生以办好利民实事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14]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15]一要坚持科学原则。树牢系统思维,把民生实事的选定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系统安排,提前谋划,做到协调推进和整体跃升。对于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全面梳理,集中讨论,最终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有效举措。二要坚持普惠原则。民生实事的最终确立,应该注重普惠、保障基本,主动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将心比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此外,办好民生实事要实实在在,做到言而有信、有始有终,解决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三要坚持特惠原则。为老百姓办实事就要多雪中送炭,开展群众工作要注意将公共资源向基层聚集,将特惠倾斜政策向困难群体倾斜,最大程度地让全体人民得到实惠。领导干部必须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办好利民实事,力争开创群众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国家各项工作都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凝聚起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16]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胸怀“国之大者”,心系“民之所向”,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带头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真抓实干,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本文作者为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委托项目“新时代着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研究”(项目编号:L22AWT033);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扎实推动沈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SY202207Z)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孟令俊对此文亦有贡献】
注释
[1]《中办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人民日报》,2023年3月20日,第1版。
[2][7]《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光明日报》,2022年3月2日,第1版。
[3]《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人民日报》,2020年10月11日,第1版。
[4][10][1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70页、第20页、第66—67页。
[5][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58页、第526页。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47页。
[8]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65页。
[11]《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人民日报》,2020年1月14日,第1版。
[13]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第130页。
[1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69页。
[15]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2年,第23页。
[16]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75页。
责编:李 懿/美编:王嘉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