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媒介化”景观与城市品牌的文化整塑

——以淄博烧烤引流出圈为例

【摘要】在传播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新媒体的加入使传统传播方式得到改观,融合传播塑造了新的传播环境,媒介化社会正在打开。对于城市来说,媒介已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是演化为一种新的生成方式和依赖方式。“媒介化”可以将城市的影响力推到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的高度。相应地,如何借力媒介实现传播效应,如何贴近公众心理深化城市吸引力,如何以深层文化意义输出提升城市形象认同度,如何加强社会协同治理与责任共担,已经成为城市品牌整塑的现实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化 城市品牌 社会心理 文化治理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山东淄博,这座默默无闻的小城,近期因“烧烤”出圈而成为闪亮的“网红城市”。在新媒体平台上,有关淄博的信息、话题顶流传播热度不减。各地慕名而来的打卡群众,在淄博形成巨大消费风潮,迅速带活了当地经济。淄博的爆红,看似基于特殊时期过后集体消费回温的偶然,实则蕴含着城市品牌文化整塑的必然道理。

从传播学、社会心理学、品牌理论与公共管理学相结合的角度来看,淄博烧烤能够形成一种新的城市品牌文化现象,主要在于媒介化创造了传播奇观,情感传播催生了有效社会动员,贴近公众心理深化了城市吸引力、深层文化意义输出提升了城市形象认同度、各界力量积极参与促进了社会协同治理与责任共担,展现出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和新时代治理理念的价值融合。思考文化对于城市形象整塑的深层作用,本文提出,构建与社会治理密切相关的城市品牌,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媒介化思考:舆论“带火”一座城市

在人们的印象中,淄博是一座小城市,面积不大、人口较少,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丰厚。近来这座小城因“烧烤”这种极为常见的大众美食而天下闻名,究其原因,最为直观的莫过于成功的“媒介化”宣传。

“小饼烤炉加蘸料,‘灵魂’烧烤三件套”可谓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不仅国内重量级媒体都关注到了这座城市,英国路透社等国外媒体也“看见”了淄博,加之不同国家网民的艳羡跟评,更是让淄博美味声传海外。的确,媒体报道给力地助推了淄博出圈。但在新媒体时代,比任何一家机构更为重要的是,“媒介化”已成为一种形塑社会的新力量,可以说,“媒介化”创造了这座城市品牌的传播奇观。

理论认为,步入信息时代,国家、社会都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媒介化”的转型。① 藉由“媒介化”形塑,一个小事件都可能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但“媒介化”并不是一种自定义、封闭的媒体间的信息转化,而是一种能够呈现开放性和多元互动、往复的文化关系。“媒介化”通过勾连多种因素,能够使媒介物跃居中心,进而推动人们理解它的全部。“淄博烧烤”的出圈正是“媒介化”过程的生动说明,这一过程主要经历了三个舆论阶段:

第一阶段,1、2月份可称为舆论的萌芽期。最初是暖心故事“大学生心怀感恩组团坐高铁去淄博撸串”通过媒体进入大众视野,随后,一批美食博主奔赴打卡争晒音视频,网红博主们详细发布了“淄博烧烤的正确吃法”。由此进一步引发人们关注:为什么吃烧烤要去淄博?“淄博烧烤”怎样吃更嗨、更有趣?第二阶段,3、4月份舆论高潮期到来。淄博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介绍“淄博烧烤”美食品牌有关情况,推出一批“淄博烧烤+”特色文旅主题产品,制定发布“烧烤地图”“公交专线”“教吃视频”等系列鼓励措施,使更多人熟悉了这座城市。4月8日,有打假网红大V现身说法:通过随机挑选测评,淄博10家商户无一缺斤少两,这一实地验证成为惊喜网络的重锤,随着好评如潮舆论引爆,越来越多的人向往淄博跃跃欲试。第三阶段,4月中旬到5月舆论进入扩散期。淄博关注热度持续升高,不仅国内重量级媒体纷纷点赞关注,影响力又进一步延伸到海外。

据千龙智库大数据平台监测显示,1月1日至4月7日,社交媒体中关于淄博烧烤的信息量达到63.2万条,日均信息量0.65万条;“打假”视频流出后,微博、新闻的相关信息量剧增,微博占比从11.5%上升至22.2%,新闻占比从12.8%上升至14.0%。4月8日至4月24日,新媒体日均信息量增长了39倍。网络大V人均发帖2.6篇。新媒体中淄博烧烤相关信息达到507.8万条,淄博相关信息超过1700万条。

在淄博的“媒介化”过程中,人们开始不仅仅关注当地烧烤,淄博这座城市也被反复强调、凸显,激发了更多观者对完整城市形象的了解,当越来越多细节被发掘被描述被观看,“媒介化”形塑的力量便显现出来。社交媒体传播、平台网红参与、主流媒体助力、食客现身说法、政府联动运作,广大消费者观点、情绪的沟通发酵,这些多维立体的传播方式在公众头脑中催生了一个关于淄博的“特殊全景”——未见其实先闻其名,“好客”“热情”“诚实守信”,成为人们评价淄博的关键词,建构起人们对于淄博城市整体形象的前置性经验,进而演变为一种强大的说服力。

淄博形象的“媒介化”是在社会化媒体中,通过多媒体传播形式、官民共构的传播主体、参与行动者以及主题式框架共同形塑的。一是个体:众多个体意见的表达虽然看似窄播,但无数次地重述交织,使话题热度不衰。二是地方政府:在民间话语引发舆论的同时,地方政府迅速反应、积极应对,抓住机遇及时介入,回应社会关切。政府部门热情好客和周到体贴的举措出台,将公信力恰到好处地挪用到媒介之中,起到了借力推力的作用,拉足了网民好感,使官方话语承接了草根话题,起到了替代性议题设置和拉升城市形象的作用。三是引流人物(KOL):网红大V在地测评接着将好感度再次推到顶峰,使传播话题更加贴近并没有因官方宣传色彩的显露而淡出。四是主流媒体:其跟进叙事提升了城市关注度。

一波波传播主体交互呼应,生成、成就了人人关注的传播对象。“淄博烧烤”话题框架被渐次打开:“诱人美食”“打卡景观”“便利的交通”“真诚地待客”,餐饮、旅游、消费、娱乐、文化等主题依次浮现,锁定了认同的目标,引导了行动的方向。微博、微信、短视频、热搜话题榜……多媒体描述下的淄博城市呈现多样化脚本、情节或线索,经过舆论、认知的拼接,连贯起来,产生了亚里士多德所说“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塑造出一副“媒介化”自成一体的淄博全景,城市知名度鹊起,城市形象迅速提升。

感人故事:情感传播中的社会动员与城市价值升华

营销整合理论认为,情感是消费者选择品牌的重要因素。② 消费者一旦认同品牌,并注入一定的情感,就会对品牌生发出稳定的忠诚度。通过刺激消费者头脑中业已存在的“感情结”——包括人们珍视、难忘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能够唤起并激发情感,建立消费者与品牌的密切连接。

“淄博烧烤”背后,有一段打动人心的故事——在2022年疫情期间,山东大学12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因为隔离需要被分配到淄博,得到了淄博市政府暖心的照顾与善待。在他们隔离期结束即将离开这座城市的时候,当地政府体恤学生们远离亲人长期吃盒饭的辛苦,特地订下全城烧烤摊店为学生们饯行,并发出疫情结束后再回淄博市临淄区的真诚邀请。学生们返校后念念不忘那顿烧烤所饱含的重意深情,于是在2023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怀着致谢和感恩之情,带着同学和朋友来赴再聚之约。这段温情的故事进入网民视野,人们为之动容,使“淄博烧烤”从一开始便带上了出圈的情感吸力。

从心理学角度看,情感展露个人对周围以及自身行为的感受和态度,不仅是作为一种感性的思考而存在,也会外化为某种表达方式。传播学研究表明,情感诱发通常离不开几种要素的作用。一是所关联的事件。二是详述、叙事。对于接受者一方,生动细致的故事讲述,可呈现出带有某种价值观的文化生活状态。建立在意义共享基础之上的情感,通过媒介符号传递,能够引发他人或群体的共鸣。

如果说“淄博烧烤”的原初故事触动了公众的内在真情,那么,其后一个接一个真实故事在这座城市的上演,则全方位唤起了人们正向、积极的情感共鸣。通过媒体平台,人们看到,淄博老板娘为赶高铁小伙1V1烤串,淄博司机假期免费接送外地游客,网红市场八大局附近72小时赶工昼夜不停,警察夜巡烧烤夜市为民解忧,文旅局长变身推荐官诚意服务……温暖的小故事连接成串,每一细微处的努力都给公众带来感动,从不同角度彰显了这座城市的温度。舆论因而对淄博给予了积极、充分的反馈与肯定,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上共情、评论。“淄博,你努力的样子,感动到让人哭泣!”这句被主流媒体与自媒体博主反复引用的话语,传达了公众对于“淄博烧烤”出圈的情感认同。

情感交流与信息互动同步,让城市形象认知在被了解和喜悦中拓展。直播、幽默小品、短视频、文字报道等多种叙事方式的结合,立体化传情达意,强化了公众好感和城市吸引力。不仅如此,比之于其他传播状态,情感传播持续时间较长,且不受其他情境影响,有行动导向的效果。若与个人目标联系起来,有助于增进对目标价值的感知。研究表明,正向回馈能够带动情感,进而转化为内在动机,提升人对行动的信心。③从陌生到了解,从感动到亲密,情感传播的连接和互动,赋予淄博城市品牌以附加效应——推进了公众与城市的亲和关系。情感传播悄无声息地引发出趋向性动机,发挥出社会动员和行为导向作用。而这种基于情感的强连接,也使城市品牌价值得以提升。

契合公众心理:城市品牌的文化意义输出与吸力

传播学关于受众的研究揭示了一种选择性心理现象:人们在接受信息时更愿意接受那些与其原有知识相一致的信息。消费者在品牌塑造的过程中,选择性心理同样存在。如果一个品牌能够与消费者已有的观念产生关联,则有助于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容易达到建立品牌网络和连接关系的目的。因此,品牌塑造的过程,也是探索和拿捏公众心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满足公众心理需求并努力将其引领到更高的精神层面,对城市而言是一种能力的检验,对于消费者,则是一种文化观念的提升。

在新媒体全面打开公众视界的当代,城市品牌对于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吸力一般源自四个方面:一是象征性。城市的风貌、功能、品味能够展现出一种文化意义,成为消费者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二是情感价值。消费者能够从城市品牌的选择中找到情感上的寄托或共鸣。三是审美意蕴。通过走访城市确认一种生活情调或风格。四是文化认同。城市所具有的文化传统或氛围有助于提升精神境界,获得心灵慰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等层次。马林诺夫斯基的研究则表明,社会需要包括知识性,规范性,反思性,意向性的需要。④消费者进行品牌选择时,上述需求构成他们的内在动力。此外,动机还会受到价值观、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影响。经济标准、知名度、群体作用也是构成优先选择的要素。淄博城市品牌“媒介化”传播、城市的功能发挥及当地的作为,契合了公众的选择性心理以及心理动机形成的复杂性动因,不仅引导了消费,也成功地实现了城市品牌的文化整塑。

●“媒体化”城市的首因、晕轮效应,第一时间引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媒介化”城市之所以能够打动公众,其关键在于引发了首因、晕轮两种心理效应。首因效应即在交往初期,由于最先接收到关于对方某个外部特征的信息,进而对其产生其他方面的认识,这些因素综合成为第一印象,会对接收者行为指引和交往行动产生重要影响。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在对事物进行认知和判断时,常常从局部出发,进而扩散得到总体印象。淄博的“媒介化”过程中,亲历者的描述和渲染,极大影响着公众对城市品牌的第一印象。之后的诸多特色消费、服务信息,细致到位的形象化解说、官方推介,让公众通过媒介更多了解这座城市。第一印象在互动传播中,像光环一样放大,一次次撞击公众内心,将城市形象定格,激发起他们对于一座美好城市的向往。

●惠民举措满足消费者追求“性价比”和时尚的理性消费心理。旅游消费,最符合普通大众心意的关键词莫过于“性价比”。点开各种各样的“淄博烧烤”视频,人们听到见到太多的一个词就是“好吃不贵”,网友晒出的消费单据和价目表让人对价格一目了然:“肉串一块、两块”“人均消费五六十吃得饱饱的”,这种物美价廉的实惠激发出消费者久违的亲切感。进“淄”赶“烤”的专列、专线出行便捷,同样是因为满足了年轻人“特种兵式”的旅游时尚,契合他们“极限省钱挑战”“时间管理大师”的理性消费心理。

●全民参与的文娱联欢带来幸福感的回归。当前,放松身心、提振精气神成为热切的群体性渴望。在淄博烧烤引发舆论关注的初期,多数人是奔着烧烤而来,但到了当地,他们感受到被热烈欢迎被尊重的快乐,在自发性合唱舞蹈大联欢、娱乐爆棚气氛的感染下,人们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了狂欢、庆祝的热潮中。对这种身心愉悦的快乐感受,有网友感慨:“是人民的幸福感的体现”“不禁激动得热泪盈眶。”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织体验,提升消费群体的精神文化层次。淄博是古代齐国之都,“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经典语录,正是孟子见齐宣王时民本思想的流露。子牙垂钓,管鲍之交;聊斋故里,陶琉名城,千年积淀的齐风古韵,赋予了这个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主题园林、影视基地的建立,又给它增添了现代文明的光彩。传统文化与市民化城市的现代感交织,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新鲜感、放松的心情,也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文化体验。文化意义的输出和生产,使消费“淄博烧烤”的魅力超出了物质享受层面,而上升到精神追求的领域。

服务、治理交融:全员共构的城市形象与人文气质

城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主观印象,是通过大众传媒、个人经历、人际传播、记忆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⑤ 建构城市形象,不仅是构造城市外表,更要构造城市内涵——即文化。城市文化集中体现城市的群体素质和精神个性,是构成城市软实力不可或缺的要件,是一座城市凝聚力和吸引力的源泉。城市的形象建构越突出鲜明、越具有文化气质,其对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越强。外界对于城市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无外乎三个层面:城市理念、城市的视觉印象及城市人行为。其中,视觉印象最具感性色彩,人的行为最直观,而城市理念则需要通过服务和治理实效加以感知。

在经济、科技获得迅猛发展的当代,治理现代化水平成为体现城市文化理念、建构城市形象的重要指标,公共管理学研究认为,治理现代化具有如下的特征:第一,注重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第二,治理目标的人本性。第三,治理方式的法治化。第四,治理过程的合作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城市治理现代化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导向,将治理体现于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之中。

淄博出圈,不仅因为有烧烤有美食有感人的故事,也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理念的一次探索和实践。在公众视野里,淄博人的努力让人刮目相看——居民会给游客赠送免费的灌汤包,司机看见外地车会主动让道,市场商铺经营规范,没有虚假宣传……政府方面,积极加大城市宣传、推出便民措施,规范市场整治、做好旅客服务。政府发布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倡议让利于客、让路于客、让景于客。市场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社会治安、消防安全等方面进行严格检查,不仅让旅游消费者放心,也拉满公众的好感度。

“没有什么流量密码,有的是政府,是人民,是善良。”这是网民对淄博城市形象的评价。热情、好客、朴实、真诚,这是公众给出的城市气质标签。“抓住新机遇,实现新突破”这是媒体赋予淄博城市的赞誉。新加坡《联合早报》称,当地政府到位的助推举措,正是淄博走红的“幕后推手”。海外网友点赞说:“这离不开当地政府的高效执行力。全在细节里。”“干净整洁,组织有序。”“真希望我的国家也能有这样的节日。”一件件亲民服务举措的落地、一个个体贴入微的服务细节,以需求为己任、融合服务推动社会治理,公民与政府协作行动,共享利益共担责任,将城市品牌构建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连接,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追求。

建立与公众的密切关系是发掘和提升城市品牌价值的大命题

城市作为一种符号性标志,不仅附着在外观、行为等有形可感之物上,更是理念与文明的投射。文化对于城市形象的建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传播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新媒体的加入使传统传播方式得到改观,融合传播塑造了新的传播环境,媒介化社会正在打开。对于城市来说,媒介已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是演化为一种新的生成方式和依赖方式。“媒介化”可以将城市的价值推到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的高度。相应地,如何借力媒介实现自我,也成为城市管理者不能回避的新课题。

媒介对于城市价值的发现只是品牌形象建构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对于用户,即消费者的了解和贴近,是持续城市美好印象的关键因素,这来自两方面的效果实现:一是公众情感的调动,二是社会心理需求的满足。现代公众,一方面更遵从个性,接受信息的目的性更强;另一方面,对于接受对象的选择更具自主性。同时,公众已不再是“单向度”信息和观念的被动接受者,他们能够也乐于参与到城市品牌的生产推广中去,让城市形象在公共传播中无限放大。因而,一座城市建立与公众的密切关系至关重要。了解公众的体验、读懂他们的需求、激发他们的情感,提升他们的好感,进而唤起他们的行动和忠诚,是发掘和提升城市品牌价值的大命题,也是城市提升影响力的要义。

城市文化融于城市的综合展现之中,包括历史、市容、人群、行业、服务等方方面面,与城市治理密切相关。输出城市文化、提高文明的吸引力,也是一种高关联度的治理实践。其中,点点滴滴的细节都会影响消费者对于城市内在品格的诠释。因此,从消费者出发,立足于服务,将治理现代化理念融入亲民、惠民的服务举措中,协调整合各方力量、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综合各种因素生成并延展城市品牌附加价值,共同成就中国城市现代化大目标,对于管理者来讲,不仅是形塑城市形象的文化策略,也是一种具有远见的务实战略。

“十四五”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国正在全面开启大众旅游时代。如何将文旅文章做得出彩,让越来越多城市美好形象为世人所接纳,进而更好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追求,管理者可以从淄博现象中找到灵感和启发。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网络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导)

【注释】

①Hepp A.(2013),The communicative figurations of mediatized worlds. 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8(6), pp. 615-629.

②任启江:《品牌解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建》,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4年。

③Fishbach, A. and Finkelstein, S.R. (2011), ‘How feedback influences persistence, disengagement, and change in goal pursuit’, in Goal-directed Behavior, Psychology Press, Hove, East Sussex, U.K., pp. 203-230.

④孟威:《网络互动:意义诠释与规则探讨》,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

⑤[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责编/谷漩 美编/陈媛媛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谢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