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品牌要闻 > 正文

央企助力东北全面振兴

央企助力东北全面振兴

国资央企助力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近日在沈阳举办。会后,中央企业与东北三省一区进行合作项目签约,签约合作项目达111个,总投资超5000亿元,涉及工业、农业、能源、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仅今年落地及后续的投资带动社会配套资金将以万亿元计。

这些投资的共同特点,就是用在“刀刃”上,用在产业最急需、投资发挥最大效力的地方。比如6月26日在辽宁鞍山开工的陈台沟铁矿项目,中国五矿集团投资超百亿元,是国内首个超深井、超大规模开采的“双超”矿山,对提升矿产资源自主保障能力具有战略意义。中国五矿集团董事长翁祖亮表示,将深化拓展双方务实合作,共同打造央企与地方合作的标杆典范。

为何聚力东北?

座谈会代表多次言及东北的分量。大国重器看东北,粮食安全等“五大安全”牵系东北。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新时代的东北在国家发展全局中举足轻重。

“中国一重扎根东北近70年,在黑龙江、辽宁等地深耕核电、石化、钢铁冶金等十大装备领域,创造了数百项‘第一’。”中国一重集团总经理徐鹏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东北振兴事关国家“五大安全”,关乎发展大局。东北全面振兴一直在加力,一系列支持、帮助、推动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措施持续推出。近年来,东北地区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和积极成效。今年一季度,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4.7%、8.2%、5.1%、5.6%。

优势都在哪里?

东北地区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在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总经理王海怀眼中,东北区位优势明显,在资源禀赋、教育和科研等方面也独具特色。

共性之外,东北三省一区也有各自特色和比较优势。

辽宁产业基础雄厚,大国重器集成;科教资源富集,创新活力迸发;文化独具特色,历史底蕴深厚。当前,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已形成高度共识,全省上下争先进位的热情空前高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氛围愈发浓厚。

吉林正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构想,立足自身粮食产量、老工业基地、风光电新能源、冰雪避暑旅游、科教大省等优势,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千万头肉牛”建设、汽车产业“上台阶”等重大工程。

黑龙江农业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同时工业体系较为完备,科教实力雄厚,旅游资源丰富,这些条件叠加为央企与地方深化合作提供了广阔领域。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持续强化的政策扶持,为黑龙江打开向北开放的广阔合作前景。

内蒙古自然风光壮美,物产资源富集,生态功能重要,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内蒙古壮大优势特色农畜产品产业集群,打造中国粮仓;开发“大好风光”,共享现代能源经济发展新机遇;探索转型路径,共同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

“如今的东北黑土地,正日益成为改革的热土、开放的厚土、发展的沃土,值得我们深入探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董事长雷鸣山如是评价。

怎样抓住机遇?

东北地方企业有强烈的补“短板”意愿。央企有创新资源优势,借央地合作实现“技术外溢”,可改变东北“吃资源饭”、在产业链低端徘徊的被动局面。各方均期待央地开展科技创新联合攻关,协同推进更多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钢铁、稀土、煤炭、电力、新能源合作的技术层级。

拓宽合作领域也是央地联手的发力点。高标准高质量谋划布局一批新的重大项目,助力东北强特色、锻长板、筑优势。正如辽宁省委书记郝鹏所说,希望中央企业与东北、辽宁在产业领域深化合作,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将更多本土企业纳入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助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内蒙古自治区国资委主任许振山认为,东北三省一区优势互补,需要加强横向协作。希望推动三省一区国企联动发展,实现规划协同、产业互补、创新协力、企业互助的良好局面,打造新时代东北振兴的战略支撑力量。

央地携手有力推动了央企提质升级。“与东北深化合作,将对央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谈及合作前景,中国城乡控股集团董事长胡国丹这样说。

如何避免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如何让民营经济加入合作?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认为,东北产业结构偏重,央企投资要避免“重上加重”,高质量发展要有效防止低端产能过剩,防止对重化工业的“路径依赖”。另外,央地合作应注重发挥市场力量,建立市场化的投资体制、项目落地机制。百亿元、千亿元级别的合作大单,可积极吸纳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的力量。东北全面振兴,是开放式合作,所有的社会资本都应受到平等对待。

[责任编辑:潘旺旺]
标签: 央企   东北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