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坚持向书本学和向实践学相结合,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团暑期社会实践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重访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三苏祠,在深入乡村振兴实践调研中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田间地头”思政课。
走进“天府粮仓”,感受乡村振兴风貌。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从沃野千里的标准化水稻试验基地,到“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村史馆,再到“插上科技翅膀”的专家大院,我们深刻领略到,永丰村坚守粮食安全底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特色与亮点。永丰村立足自身水稻种植优势,围绕“美田弥望、稻谷飘香、物阜民丰、幸福和乐”的奋斗目标,一方面通过耕地提质增效、粮种优选改进、种植科技服务、网格耕地田长制,加快建设“天府粮仓”核心样板区;另一方面,着力污水治理,建设“厌氧+人工”湿地荷塘,修建村道、配套健身器材,建立远程协调医疗合作,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件件暖心惠民的实事,一串串持续增长的数字,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乡村振兴新风貌。
标准化水稻田 西南大学范落雨 摄
深入调查研究,传播红色真理之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借研习之路契机,我们走出理论书斋,行走于青葱稻田,访民于藕花深处,一步一脚印,一行一进步。青年大学生既要多读“有字之书”,也要多读“无字之书”。我们深入基层,用调研感悟永丰乡村振兴的发展脉搏,结合专业知识,在文化大院开展理论宣讲,让红色真理之声随稻香入脑入心。此外,我们根据走访实情积极宣传永丰村当前的养老政策,使更多的老人得到实惠。通过调研,我们在亲历感知、实践锤炼中受教育、增见识、长才干,在社会大课堂中收获别样成长,也从老党员、青年志愿者身上感悟到既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使命担当和精神气质。
三苏祠 西南大学范落雨 摄
探寻“三苏”故里,领悟传统文化魅力。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眉山市考察了三苏祠,了解当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情况。今日,我们踏入三苏祠,领略百亩古祠映照下的中华五千年厚重历史与“一门三杰”的旷世才情,深入了解“三苏”生平、文学贡献、东坡文化,尤其是“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的十六字家训,感受到了“三苏”“厚人薄己”的醇厚家风。“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新时代青年必须坚持弘扬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团进行主题宣讲 西南大学范落雨 摄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强调,“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要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建功立业,要俯下身、沉下心做好一件件实事小事。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我们不仅需要满腔热血,更要踏踏实实走进田间地头“接地气”“沾泥土”,长本领、增才干,扎下根来努力成长,以昂扬的姿态追逐青春梦想,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作者: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蒋艺涵;指导老师: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 黄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