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区域聚焦 > 正文

建好北京“新两翼” 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夏日,雨后初晴,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苍翠欲滴,生意盎然。大运河蜿蜒,河畔“三大建筑”以其满满的现代科技感和浓浓的艺术设计之美,引得参与“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主题采访活动的记者们啧啧称叹。

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仿佛大运河畔的“文化粮仓”,图书馆聚合为一方传统书画的“赤印”,大运河博物馆则是停靠在城市森海中的“运河之舟”,将千年前忙碌的运河图景定格。

将于今年年底前投运的这“三大建筑”,不只是立足北京城市副中心,还将配合通州区与河北省廊坊市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辐射整个京津冀地区,发挥文化、教育、公共服务等功能。

“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千年古塔矗立,古老的运河依旧发挥着航运功能。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锻炼的市民,在副中心“三大建筑”前拍照的游客,正享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变。

如今,京津冀居民可选的交通方式越来越多,北京市通州区与北三县跨界道路已达10条,大运河京冀段全线62公里实现旅游通航,京津冀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1万公里,京津冀主要城市实现了1.5小时交通圈。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谈起运河商务区“外联内优”特色,商务区管委会副主任任艳霞娓娓道来。副中心交通枢纽将成为串联首都国际机场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重要节点,从运河商务区出发1小时就可抵达雄安新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形成的北京“新两翼”,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种新选择。

走进被誉为“未来之城”的雄安新区,映入眼帘的是路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醒目标语。只见各条街道规划有序,功能区建筑星罗棋布,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雄安新区居民“上家门口的北京名校”也在从设想变成现实。7月7日,北京市第四中学、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北京市北海幼儿园与雄安新区管委会签订委托办学协议,标志着北京援建河北雄安新区的三所“交钥匙”学校从建设配套进入开门办学的新阶段。

走进雄安新区北海幼儿园,处处呈现出先进的设计理念:从幼儿视角出发,设风雨观察窗;在主楼内部除了活动室外,还布局了美术、图书、科技探究、烘焙等专业教室。

“整个幼儿园还体现‘红墙绿树白塔边’的元素。”北京市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总监檀军蕾介绍,“建筑外围用红色墙面,绿树是绿化,白塔边则是通过丝网印刷工艺将北海白塔印到玻璃上。”园中轮船形的“北海之星”游乐设施,更拉近了北京、雄安两所校园间的距离。

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的雄安史家胡同小学,也是此次三所“交钥匙”学校之一。该校总建筑面积22350平方米,整体风格遵循雄安新区城市设计风貌,构思从中国传统书院精神出发,营造出极具向心力和归属感的园林式教学空间。

“援建三校的主要功能定位是服务疏解,师资面向全国招聘,目前首批老师已招录完成。正在进行学生预报名,将在今年9月开学。”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教育组组长王瑞志表示,北京三校还将派驻优秀管理团队,对学校进行大范围教师轮训,请雄安的教师到北京跟岗培训、派业务骨干“上门服务”开展“双师课堂”,共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7月12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与雄安新区管委会签署办医合作协议,援建综合医院,解决雄安新区居民的就医问题。截至目前,北京“交钥匙”援建的“三校一院”已全部委托北京市支持单位运营管理。

雄安新区需要什么,北京就主动支持什么。教育医疗合作、高科技产业协同、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金融服务……一件件关系人民福祉的事情落地,大大提高了京津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北京“新两翼”,必将在未来展翅高飞。

(本报记者 张景华 谢云开 董城 本报通讯员 张冉)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