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青年志愿者的行动逻辑与群体画像(2)

青年志愿者群体画像

主体相关的特征。青年志愿者群体充满朝气和创造力,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群体特征包括:第一,年龄特征。青年志愿者主要指年龄在18岁至35岁之间的年轻人,他们处于成长和发展的阶段,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创新意识。第二,教育背景。青年志愿者通常具备较好的教育背景,他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和培训,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服务。第三,心理特征。一是热情积极:青年志愿者通常充满热情,积极向上,热爱社会公益事业。他们愿意为社会作贡献,帮助他人,表现出强烈的奉献精神;二是自我意识强:青年志愿者通常自我意识强,注重自我价值实现和人际关系的建立,具有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三是适应能力强:青年志愿者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快速适应新环境、新任务和新团队,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在工作中快速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四是社交能力强:青年志愿者通常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能够与不同的人群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也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护能力;五是创新意识强:青年志愿者通常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法。

场景相关的特征。青年志愿者在紧急救援和日常环境下的行动有所不同,日常环境下的青年志愿行动具有多元性、创新性、自我价值实现、团队协作和持续性等特点,可以帮助青年志愿者提高自身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志愿服务资源和优质服务。紧急救援中的青年志愿者往往具备以下能力。一是紧急反应和迅速行动能力:紧急救援需要青年志愿者具备更高的应急能力和应对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二是更高的风险应对能力:在紧急救援中,青年志愿者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和危险,需要具备更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遵循救援规程和安全要求,确保自身安全;三是物资调配能力:在紧急救援中,物资的供应和调配是至关重要的,青年志愿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资管理和协调能力,能够高效地调配资源;四是心理素质与承受能力:紧急救援中会面临各种不同的情况,青年志愿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够冷静应对突发事件带来的压力和紧张情绪;五是团队合作能力:在紧急救援中,团队合作是至关重要的,青年志愿者要能够融入团队,与其他志愿者协作配合,共同完成任务;六是勇敢无畏精神:紧急救援需要青年志愿者在危险和风险的环境中保持冷静、果断和勇气,有胆识面对任何挑战;七是承担复杂任务:紧急救援对应急设备、物资、技能、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要求更高,青年志愿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如一定的医疗、安全、通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需要和其他救援人员协同工作,完成复杂任务。

青年志愿者行动促进与心理建设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框架开展志愿者行动促进活动。计划行为理论认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控制信念等因素可以影响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意愿。因此,要鼓励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可以通过改变他们的态度、提高社会支持、创造更多参与志愿活动机会、增加成功感可控感等方面来加强这三个因素。例如,可以通过提供志愿者培训和支持,让他们更加自信和有能力参与志愿活动;可以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让更多人了解和支持志愿活动。

提供多重支持。包括提供社会支持、组织支持、具体的志愿机会和项目、提供必要的培训、创建积极的社交环境、强调志愿服务的社会意义、创造有意义的体验等方式,均有利于鼓励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社会支持是指青年志愿者从社会环境中得到的支持和鼓励,包括家庭、朋友、社区等;组织支持是指青年志愿者从志愿组织中得到的支持和帮助,包括培训、反馈、奖励等;志愿机会是指青年志愿者了解到的具体志愿服务机会和项目。

推进青年与老年志愿者群体互动,促成跨群体交流与共赢。青年志愿者和老年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面的区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参与方式不同:青年志愿者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志愿者组织和学校等渠道参与志愿服务,而老年志愿者则更倾向于通过社区、教堂和福利机构等地方参与志愿服务;动机不同:青年志愿者通常更注重个人成长、社交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收获,而老年志愿者则更注重对社会的回馈、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和关爱等方面;能力不同:青年志愿者通常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活力,而老年志愿者则通常具备丰富的人生经验、专业技能和耐心;社会角色不同:青年志愿者通常是社会的新生力量和未来希望,他们的参与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老年志愿者则通常是社会的养老资源和社区支持力量,他们的参与能够为社区和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因此,有必要开展有助于青年志愿者和老年志愿者群体的融合与互促的活动。

开展青年志愿者心理建设。重视志愿者的反馈和参与:志愿服务组织应该重视青年志愿者的反馈和参与,让他们参与志愿服务规划和决策,在感受到组织重视和尊重的同时,能够增强他们的服务动力和责任感;提供心理支持:包括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辅导等服务,帮助青年志愿者有效缓解工作压力,减轻心理负担;加强培训:提供培训课程,如心理健康教育、应急处理等,帮助青年志愿者掌握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和应对策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鼓励自我探索:鼓励青年志愿者进行自我探索和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提高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促进团队合作:营造和谐、支持和鼓励的团队氛围,鼓励青年志愿者之间相互支持与合作,共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增强团队凝聚力,让他们感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也能够缓解压力,促进心理健康;建立社交网络:帮助青年志愿者建立社交网络,与其他志愿者、社区居民建立友谊,以便在需要时得到支持和帮助;提供认可和奖励:及时认可和奖励青年志愿者的付出和贡献,激励他们继续坚持下去,通过心理建设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志愿服务的工作环境和压力,提高心理素质和服务能力;维护青年志愿者个人成长主动性:个人成长主动性包括认知和行为,认知方面包含自我成长和自我价值感中的认知成分、态度、信念,行为方面是将有关个人成长有关的认知、态度、信念和价值观付诸实践的过程。

强化青年志愿者行动伦理。志愿者伦理原则和规范包括自愿性原则、公正性原则、保密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尊重性原则、知情权原则、诚信性原则、独立性原则等。提升青年志愿者的伦理素质是志愿服务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通过强化教育、优化培训、建立监督机制、互动交流、建立激励机制等方法实现。

(作者为天津市脑科学与智能康复重点实验室、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心理系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指委教改项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合作创新能力的协同培养路径”(项目编号:20221039)和国家社科项目“人机协同智能下的合作创新促进机制”(项目编号:19FSHB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周小梨 美编/陈媛媛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于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