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落实也在基层,县域是国家治理体系中最完整的基层单元。当前我国县域普遍存在“任务全面、责任重大、资源有限”的基层治理难题,亟须转变治理方式。随着数字技术在治理领域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以数字政府、城市大脑、智慧社会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治理有序推进,正全面重塑基层治理的理念、规则、机制和手段。县域应当牢牢把握数字化变革的机遇,以数字技术推动社会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破解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和堵点。
平定县位于太行山中段西麓,是山西的东大门,也是连接晋冀两省省会的重要通道。针对建成区人口聚居量大、季节性流动突出等县域治理难题,平定县委、县政府勇于破题创新,把创新数字化社会治理体系、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作为标志性牵引性重大改革任务重点推进,深入探索“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新模式”,县域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2021年,平定县成功入选中央网信办等八部委联合组织评审的首批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成为山西省唯一入选的实验基地,也是全国十个城市管理类试验基地中唯一入选的县域基地。
平定县推进数字赋能基层治理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为深入了解平定县数字赋能县域社会治理的创新经验,2023年5月,人民论坛杂志社组织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等单位专家,深入山西平定开展实地调研和座谈研讨,系统总结平定县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等方面的典型经验。
搭好“数字赋能”县域社会治理基础框架,“县乡一体”构建平定智能化社会治理体系
平定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坚持城乡一体推进,县域全面覆盖,部门协同联动,按照“组建一个中心、搭建三大平台、赋能六大模块、拓展N项应用”的136N工作思路,建强智能化治理总枢纽,搭建一体化数治平台,优化全域网格设置,打通部门壁垒,拓展应用场景,已经初步建成“全领域布局、全过程覆盖、全要素汇集、全方位保障”的智能化社会治理服务管理体系,为基层“善治”提供了有力支撑。
整合资源打造县域“智慧大脑”,建强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总枢纽。“智慧大脑”是智慧城市业务和数据的集散地,是城市的感知中心、决策中心和管理中心。以破解社会治理条块分割困局,改变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社区之间各管一摊的局面为目标,平定集中优势资源,整合各方力量,打造为全县城乡基层社会治理赋能的县域“智慧大脑”。为高标准谋划、高位推进全县智能化治理相关工作,平定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县智能社会治理工作领导组,规范相关职能部门工作职责,打造权责明晰、高效联动、上下贯通、协调推进的工作局面,为建强县域“智慧大脑”提供了组织保障。在此基础上,平定将县政务信息管理局的行政管理、信息数据中心的技术管理、县委网信办的网络治理、县公安局网安大队的数据安全等职能进行逻辑整合,组建平定县智能化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统筹承担全县的大数据应用行政管理、政务信息数据资源管理、政务云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运营等职责,形成了各单位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此外,平定推动智能化治理工作的过程中还十分注重智力支撑,联合多家省内外高校、研究院所、先进技术企业,成立阳泉社会治理研究院,入驻平定县智能化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承担智能社会治理理论研究与智库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相关项目的规划建设整合等任务。通过建强平定县智能化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这一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总枢纽,平定实现了全县社会治理资源、事权、智力的有效整合,为全县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治理事项的统一指挥调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智能集约建设“一体化平台”,激活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主引擎。在建强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总枢纽的基础上,平定坚持集约化整体化建设,量体打造覆盖县域全域的一体化数治平台,为县域治理“一网统管”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支撑。一是搭建社会治理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厘清县域内城市、集体、资源等基础数据资产,整合县域四标四实信息(标准作业图、标准建筑物编码、标准地址库、标准基础网格和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实有设施)、城市部件设施、社会组织信息、12345热线、数字城管信息、重点人群信息等数据,将全县30.36万常住人口、15万所房屋、7.4万个城市部件等数据信息全部纳入系统,实现跨部门资源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时监控和预警监测。二是打造以全要素网格中台、12345工单中心、数据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等基础支撑平台为主的数字化社会治理管理服务平台,建立双向协同的业务协作机制,实现统一采集、工单上报、网格巡查、网格服务等网格管理服务功能。三是以政策法规宣传、便民服务引导、群众问题上报等为基础,建设数字化基层治理场景展示平台,通过大量的数据汇集功能设置,搭建起社会治理多个领域的数字化途径,运用县域社会治理一张图呈现基层治理各个业务领域的数据可视化,展现各主题模块的落地效果,突出专项行动中的典型案例,展示基层治理新模式、新机制、新成效。通过平台建设,平定实现了“一屏观全城、一网管全域”,一体化平台能够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为基层人员实时推送各类数据,为人员考核提供数据支撑,切实增强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调研组专家、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俊生指出:“平定县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在全国县域‘数字赋能’社会治理方面走在了前列。其中平定的数治平台建设在实现全县‘一网统管’的智能化社会治理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为全县智能化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完善城乡一体的“全科网格”,推动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全覆盖。平定按照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的要求,统筹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中的数字技术运用和制度机制改革,实现了数字技术和网格化机制的有机融合。一是优化网格设置,按照地理布局、人员分布、便于管理的原则,采取对照地图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对基础网格进行了无缝隙、全覆盖重新划分,将网格由原来的574个整合优化为452个,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并实现网格员在农村和社区的全覆盖。二是优化机制流程,充分发挥平台信息收集、指挥调度功能,构建网格事项的发现、上报、交办、处置、办结、回访、评价系统运行机制,实现网格任务的高效快捷办理。三是强化网格员队伍建设,组建“网格长+网格员+网格辅助员”的网格管理力量,招聘专职网格员,全面推进网格员队伍培训工作,提升网格员工作能力。此外,平定还开发了平定社会治理管理系统,即网格长、网格员使用的手机微信平台,网格员使用这一平台上传更新基础数据、一日双巡数据和上报事件到一体化平台,平台按县、乡镇分级受理社会治理工单,联动处置事项,能够有效将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同时,网格员通过事件上报,对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等进行监督,有效提升了公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协同联通构建“大共治”格局,凝聚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新合力。平定在搭建平台、完善网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数字平台具有的联结和中介作用,将社会治理的各类主体接入一体化平台中,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多层级多部门协同化、各类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一是融合打通综治信息系统、智慧城管、智慧应急系统、镇村“三资”数据监管平台等各条线业务系统,以各系统的集成联通推动各部门协同治理。二是推动职能部门和基层治理组织的双向协同,打通条块壁垒,建设指挥调度平台,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构建“一级指挥、三级调度、五级联动”的运行管理组织体系,同时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连接包括县直部门、乡镇(办事处)、社区(村)、企业的各级党组织、党支部,实现多门类事件的纵向上报和横向调度、多层级信息推送和业务联动。三是将社区、志愿组织、居民等各类社会主体纳入平台管理中,打造平定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实现对志愿服务队的智能管理;建立与一体化平台融通的网格微信群,智能机器人“平平”通过自动检索群内关键字提供群众服务,满足当前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的需求。调研组专家、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研究员高小平认为:“山西平定的社会治理智能化实践具备很强的典型性,搭建起了很好的智能化社会治理框架,有行动快、路子宽、抓重点、边界清、重理论等特色,在推动社会治理智能化的改革实践中将数治技术同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和社会参与需求进行了有效融合,体现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拓展“数字赋能”县域社会治理应用场景,“智治融合”提升平定智能化社会治理效能
平定构建出城乡一体的数字化、智能化县域社会治理体系,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领域和难点堵点,持续拓展多领域智能化应用场景,把数字赋能延伸到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不断“解锁”基层治理新理念和新模式,在数字党建、智慧城管、数字监管、数字政务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突破、新进展、新成效,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数字赋能助推党建工作可视化,着力提升党建领航效能。平定坚持党建为“数字赋能”把方向、“数字赋能”为党建提效能,研发党组织党员服务报到、党员积分制与星级评价、党员先锋、双日双评等应用模块,有效促进了基层组织治理能力的提升。一是研发“双报到”云平台,开发党组织、党员进社区双报到小程序,对驻区单位党组织到所在社区党组织报到,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党组织报到的情况进行网络化、可视化管理。同时利用“双报到”平台模块功能探索“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破解社区工作力量不足的难题,平台还能够实时记录“双报到”情况,为服务社区和考核党员提供数据支撑。二是打造“数字+党建”平台,通过县党群服务可视化平台,每月固定时间、明确主题开展“双日双评”。三是推进党支部书记星级化管理、党员积分管理等党建考评工作数字化建设,基层数字党建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数字赋能党建工作,平定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学习教育常态化、日常管理规范化、考核评价数字化。截至2023年2月,共有527个党组织、6500余名党员在“双报到”小程序中进入社区开展服务10750次,累计服务总时长达145752小时,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数字赋能助推“三资”监管透明化,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规范有序发展。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的“三资”管理一直是农村的焦点问题,也是滋生腐败、激化农村干群矛盾的重点领域。平定把探索“三资”云上监管作为解决这一困境的重要手段,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实现对农村集体“三资”的透明、高效监管。一是摸清村集体“三资”底数。平定农业农村局创新搭建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将农村集体财务账户统一接入监管系统,并将村社分账、成员、股权、合同、资源、资产全部信息按照指定子系统录入监管平台,实现县乡两级政府对农村集体“三资”的全面摸排和云上监管。二是透明监管赋权农户。平定开发并积极推行“阳光手机App”,使村民可以在手机应用中清晰了解自己所在村集体收支明细、库存现金、资产负债、收益分配、村集体资产明细、土地信息、签订合同等情况,切实保障基层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三是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行为进行动态监管。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将农村集体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农村集体资产购置、农户土地承包经营、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农村集体机动地使用权等10类交易纳入平台监管,同时聚焦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专项整治,建立规范化电子合同系统,实现农村集体经济运营合同的规范化审查、标准化生成、流程化管控,有效杜绝了大宗集体资产租赁和主要资源发包优亲厚友、“一言堂”“便签条”现象。当前,平定全县317个集体经济组织,其中302个集体经济组织账务分设并纳入“三资”监管系统,开通率达95.27%,累计支付5285笔,共计1.71亿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平定县乡累计接受咨询审查交易项目180个,完成交易103个,中止、制止不规范交易项目34个,有效促进了村集体经济规范运行。
数字赋能助推综合执法精细化,彰显城市治理“绣花针”功夫。为应对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人口聚集,满足纷繁复杂的城市治理需求,平定启动智慧城管建设项目,以数字赋能磨好城市治理“绣花针”。一是对县城建成区15平方公里进行数据普查,确定74173个城市管理部件,建立部件数据库、地理编码库,提升了对县城的感知水平。二是建立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平台建设有业务指导、指挥协调、工程渣土、智能井盖、视频监控、绩效考核、行业管理分析等应用系统,能够全天候对城市部件、事件问题进行立案、派遣、跟踪督办、结案,全天候、无死角、全覆盖、高效化解决城市各类问题。三是配套建立“一级监督、一级指挥、统一考评”的运行模式,实现城市管理问题从“信息采集、案件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绩效考核”的7个闭环管理流程。四是打造一支“呼得通、看得见、调得动”的执法队伍。所有城市执法人员都随身携带数智设备,平台可以随时观察其活动轨迹,并通过实时影像设备监察其执法行为。平台还能够实现对执法队员综合指挥、统一调度,有效提升了突发案情处置能力。当前,平定基本实现了智能数字城管一网全办理、城市治理云图一图全监管、可视化指挥调度一体全联动,有效提升了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截至2023年5月底,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共上报并立案城市各类问题28984件,已结案件27865件,结案率96.13%。调研组专家、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何哲对平定县智慧城管建设项目给予高度评价:“通过智慧城管平台,平定县城市执法部门真正做到了城市管理问题件件有落实、件件有回应。”
数字赋能助推政务服务便捷化,让数字政务持续便企惠民。平定在数字政务方面全面推进 “一网通办”。一是推进电子政务外网接入,提升电子政务外网覆盖范围,实现各单位各部门业务系统的统一管理。二是进一步完善数据共享交换机制,加大政务数据资源目录编制和资源挂接力度,利用规范化、标准化的手段,在防范共享数据滥用和泄露的基础上,推进政务数据的交换共享和业务协同,打通部门间的信息壁垒。三是大力推进“互联网+监管”,全面推行“受审分离”,开通项目审批一站式“绿色通道”,提高项目建设审批效率,建立代办帮办制度,积极推行“智能审批”,压缩市场主体开办时间。四是完善平定政务服务网,依托山西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互通,同时内置“平定县政务服务网”智能机器人,自动回答服务对象提出的简单问题。当前,“智能审批”系统中9个模块实现无人工干预,2022年共有235家市场主体通过“智能审批”成功自行办理营业执照;平定县政务服务网提供了教育服务、医疗保险、税费缴纳等便民快捷通道,2022年度政务事项线上办结率为95.66%,真正做到便企惠民。调研组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未来城市实验室主任刘治彦认为:“平定通过平台、系统、数据、终端等综合性应用嵌入治理流程,拓展了政企互动模式,拉近了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距离,体现了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有机融合。”
平定数字赋能县域社会治理实践的经验启示
平定能够成为全国十个城市管理类试验基地中唯一入选的县域基地,是因为它的实践和模式具有典型性,对县域层面推动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平定实践表明,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推动县域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治理流程再造,能够打破城乡二元治理格局,实现城乡一体化协同治理;能够破除信息稀缺导致的粗放式治理,实现治理过程的“精准滴灌”;能够解决治理悬浮化问题,实现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数字赋能县域社会治理大有可为。平定实践还表明,推动县域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要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集约发展为路径,以部门协同为保障。
县域社会治理数智化转型要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基层治理数智化转型的根本目的是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平定在推动县域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为起点进行规划和建设,无论是完善“数字平台+网格”机制、打造“双报到”平台,还是以数字化手段推动城市治理精细化、政务服务便捷化,其目的都是充实为民服务的力量,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时效性。平定的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还为公众意愿留出空间,通过数字技术提供给人民群众更有效便利地反馈问题和意见的数字平台,拉近政府与人民的距离,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参与意愿。
县域社会治理数智化转型要做到以问题为导向,实现治理效能的显著提升。无论是对内通过数字体系做到政务资源透明和共享,使得各部门实现更便利的协调联动和更为精准的辅助决策,还是对外做到社会运行状态和突发问题的态势感知和更为智能高效便利的审批和行政执法,数智技术都带来了政府行为和方式的根本性变化和运作效率的显著提升。平定推动县域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有重点、有方向,没有为了政绩的“数字炫技”,也不搞盲目跟风攀比的建设,而是切实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难点和堵点问题。通过数字技术、平台建设、制度改革,切实推动了部门力量向基层下沉,切实加快了群众诉求的解决效率,切实提高了基层人员的治理能力水平,值得其他县域学习借鉴。
县域社会治理数智化转型要做到智能集约发展,建设一体化、全覆盖的数治平台。县域社会治理数智化转型受制于成本资源等约束,不宜求大求全,更不能“信息烟囱”林立,应当注重集约化、一体化发展。平定在推进县域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注重全县全域统筹发展,通过建强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总枢纽、搭建覆盖全域的一体化数治平台,在县域社会治理“一网统管”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避免了数字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和“信息烟囱”问题。县域社会治理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事项繁多、资源有限,其他县域应当借鉴平定一体化、集约化推动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强化县域社会治理数智化转型中的顶层设计,以此节约建设成本,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县域社会治理数智化转型要完善部门协同的制度机制,解决条块分割的问题。数字技术的有效应用依赖于治理手段、模式和理念的创新。基层治理处于行政条块的末端,突出的问题就是条块分割特征非常明显,影响数字技术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效用。平定在融合各领域业务平台,推动各条线业务系统的集成联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信息复用,提高了数据使用效率。同时,平定构建的“一级指挥、三级调度、五级联动”的运行管理组织体系有效解决了人浮于事、职责交叉、多头管理的问题,使各部门能够围绕一个个具体“事件”通力合作,提高了涉及多部门事件问题的解决能力。其他县域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应当兼顾设施建设和制度完善,以部门协同的制度机制保障数字技术的有效应用。
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专家: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研究员 高小平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刘俊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未来城市实验室主任 刘治彦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何 哲
执笔:
《国家治理》副总编辑 陶建群
人民论坛(人民智库)研究部研究员 刘 哲
责编:程静静 /美编:石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