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党政干部谈治理> 正文

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北京经验

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等重要要求,为我们做好慈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北京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新时代慈善事业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坚持党建引领、突出首都特色、树立首善标准,全面提升“慈善北京”建设水平,全力开创首都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1、  2023年7月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市民政局局长徐志军参加“共产党员献爱心”捐献活动

2023年7月,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市民政局局长徐志军参加“共产党员献爱心”捐献活动。

突出顶层设计,构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多措并举、多向发力,稳步推进慈善领域改革,不断优化慈善事业发展环境,打出了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

坚持守正创新,实现对慈善组织党的工作全覆盖。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北京市有序推进慈善组织登记认定工作,截至2023年5月底,共有慈善组织856家,其中基金会817家。据统计,这些慈善组织的成立主体和人员构成多元,业务领域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很多方面,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至关重要。按照统分结合、应建尽建的原则,北京市分门别类地确立了856家慈善组织党的工作体系。一方面,针对无业务主管单位等617家慈善组织,组建了10个联合党委、141个党支部,实现了党的工作一条线、一盘棋;另一方面,针对其他由市级党政部门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239家慈善组织,明确由业务主管单位全面负责党的工作,同时统一了相应工作规范和要求。通过以上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了对慈善组织党的工作全覆盖。日常工作中,慈善组织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宣传、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常态化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和反腐倡廉工作,牢牢把握慈善组织发展方向,带领慈善组织在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加强政策创制,不断完善慈善事业发展制度体系。“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慈善北京”建设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慈善工作,全面提升慈善事业发展水平提供了政策支持。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颁布实施后,北京市持续完善本市慈善领域配套法规政策,以政府令形式颁布《北京市促进慈善事业若干规定》,明确一系列相应配套措施,进一步优化慈善事业发展环境,营造良好慈善氛围。同时,加强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发挥机制研究,推进在共同富裕背景下的慈善体系建设研究和成果转化,为补齐慈善领域短板、激发慈善主体活力、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较为系统的制度保障和实践支撑。

3、2022年成立首都互联网慈善联合体,号召  广大在京互联网企业共同加入,致力于发挥行业聚集效应,推动首都互联网慈善事业快速发展

2022年成立首都互联网慈善联合体,号召广大在京互联网企业共同加入,致力于发挥行业聚集效应,推动首都互联网慈善事业快速发展。

注重作用发挥,引导慈善组织服务发展大局。在数量增长的同时,北京市始终注重引导慈善组织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按照国家和首都发展大局的需要来发挥作用。截至2022年底,全市慈善组织总资产增至约160亿元,捐赠收入连续三年超过100亿元,2022年达到130亿元、同口径约占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慈善组织从业人员达5600余人,其中专职工作者3300余人,专业化、职业化程度稳步提高;年度开展慈善项目4000多个,涵盖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基层治理、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近三年来,全市慈善组织和红十字会接收的社会捐赠专项资金达16.4亿元、专项物资4500余万件,有力支持了相关慈善工作的开展。

2、  2022年在全市范围内试点建设36家街道(乡镇)慈善工作站。图为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卢建同志出席北京市怀柔区长哨营满族乡慈善工作站揭牌仪式

2022年在全市范围内试点建设36家街道(乡镇)慈善工作站。图为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卢建同志(右)出席北京市怀柔区长哨营满族乡慈善工作站揭牌仪式。

夯实基层基础,不断健全慈善工作体系。探索建立“市-区-街(乡镇)-居(村)”四级慈善工作网络,努力提升慈善捐赠的可及率、普及率。市、区慈善协会体系健全、制度配套、运营规范,统筹协调、集约汇聚作用发挥明显。已建成36家街道(乡镇)慈善工作站,设置2000余个社区(村)捐助站点,打造集慈善捐赠、帮扶救助、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互助互济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慈善服务平台,努力发展以需求为导向、贴近居民群众的基层慈善事业。全市设立基层慈善救助专项基金309个,总规模达2.06亿元,累计救助35万余人次,着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临时性困难。

突出创新驱动,打造慈善事业发展新引擎

进入新时代,慈善事业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需要新动能、新引擎。北京市把握慈善工作特点规律,通过融合式发展、项目化推进、赋能式支持,不断扩大慈善参与范围、丰富慈善参与方式、拓宽慈善参与渠道,促进首都慈善事业取得新发展。  

发展慈善信托,引入更多社会资源参与慈善事业。北京市把慈善信托作为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新的重要抓手,探索“慈善+金融”融合发展新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出台全国首个地方性慈善信托规范性文件——《北京市慈善信托管理办法》,率先制发《慈善信托备案指引》,在全国首推《慈善信托合同示范文本》等,并备案了第一个由慈善组织做单受托人的慈善信托、第一个由未成年人作为委托人的慈善信托、第一个类股权慈善信托、第一个基层互助慈善信托、第一个外资企业慈善信托等,实现了慈善信托领域的多个“破冰”之旅。通过建立专家评审、年度报告、绩效评估“三大机制”,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提升了慈善信托运作的整体效能。目前,北京市已累计备案慈善信托115单,总规模达7.16亿元,数量和规模均居全国前列。

归集“十大项目”,推动重点领域慈善工作落实落细。建立项目化推进工作机制,结合年度重点任务,围绕大病救助、扶老助残、乡村振兴、对口支援、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工作,系统筹划、归集了10个集成性重点项目,以此为契入点、发力点,带动慈善工作整体推进。在工作落实过程中,制定任务分解方案,建立“周督办、月调度、季分析、年总结”工作机制,通过“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实现精准发力、精细管理。这些项目包括:“药神计划”大病救助项目,着力解决大病患者因医药费负担过重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问题,促进慈善资源与社会救助、医疗保障体系有效衔接;“驿动孝心”扶老助老项目,力图通过为困难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心理支持服务、适老化改造服务等,形成慈善助老新模式;“义田”公益助力乡村振兴项目,通过田地认养、村落公益、农产品共享等方式,探索以慈善手段助力乡村振兴的新途径,等等。

5、2021年首届“北京市公益创投大赛”成功举办,现场举行签约仪式

2021年首届“北京市公益创投大赛”成功举办,现场举行签约仪式。

举办创投大赛,激发慈善组织内生动力。自2021年起,北京市每年举办一届公益创投大赛。主要做法是:聚焦社会需求,围绕基层治理、社会救助、民生服务等领域,面向慈善组织和相关机构征集公益项目,经自主申报、专家评审、网络投票、社会公示等程序后,遴选出若干优秀项目,分别给予资金扶持和资源支持,并为其量身打造陪伴成长计划,委托专业机构跟踪指导项目执行,帮助其发展壮大、复制推广。创投大赛已累计投入354万元,扶持优秀项目30余个,逐渐成为汇聚社会资源、创新慈善工作方式、扶持慈善组织发展的有力举措,也成为慈善组织相互借鉴、学习提升的平台。

突出品牌建设,激发慈善事业发展新活力

为提高社会公众对慈善事业的知晓度、认可度,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北京市坚持激励与规范并举,持续加强“慈善北京”品牌建设,大力弘扬慈善文化、厚植慈善根基、培育慈善意识,努力让慈善工作更有温度、更有广度、更有力度。

7、2022年举办第九届慈善北京成果展,在各区公园、文化广场、学校、社区等地巡展,全面展示我市慈善事业发展成果3

2022年举办第九届慈善北京成果展,在各区公园、文化广场、学校、社区等地巡展,全面展示我市慈善事业发展成果。

依托“一会一展”,广为传播慈善文化理念。成功举办两届“北京慈善文化创享会”,打造集研讨交流、成果展示、表彰奖励、品牌建设、合作共建等于一体的首都慈善领域年度盛会,形成首都公益慈善界撬动社会支持、对接多方资源、扶持项目深耕、共创优秀品牌、共享工作成果的新模式。持续举办“慈善北京”成果展,每年推出一批慈善宣传图例、视频,通过报刊杂志、公交站牌、社区宣传栏以及首都慈善网、公众号、微视频等进行广泛宣传,讲好慈善故事、弘扬慈善文化,推进慈善之光走进“你我他”,提升居民群众对“慈善北京”的认同感。

设立“首都慈善奖”,大力推树慈善领域先进典型。为建立正面引导和激励机制,褒扬为首都慈善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企业和慈善组织,激发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北京市于2016年设立“首都慈善奖”,每两年开展一次评选表彰活动。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经自荐或推荐申报、组委会审查、网络投票、评委会评审、社会公示等程序,现已累计评选出奖项80余个。“首都慈善奖”作为地方性慈善领域行业大奖,设立早、影响大,示范效果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效地带动了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慈善北京”建设。

组织党员群众献爱心,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北京市每年在“七一”前,由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和市慈善协会等单位共同启动“共产党员献爱心”捐献活动,全市共产党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踊跃进行捐助。该活动自开展以来,已募集善款约9.5亿元,主要用于全市助老、助医、助学、助残、助困与应急救助等方面,已累计救助8.6万余人次。此外,市慈善捐赠领域相关主体联合适时开展“首善有我”社会捐助活动,日趋形成一个常态化的首都群众献爱心平台,为全市困难群体筹款筹物、提供帮助,协力推动具有首都特色的全民慈善、身边慈善、日常慈善、大众慈善在京华大地蔚然成风。

建设慈善信息平台,着力提升慈善事业公信力。为进一步增强慈善工作的透明度、公开性,引导社会力量依法行善、居民群众积极向善,北京市依托首都慈善联合会设立了全市统一的慈善信息平台——“首都慈善网”,以数字化推进规范化、增强公信力。“首都慈善网”是一个集慈善项目信息公开、慈善救助供需对接、慈善活动成果展示、慈善捐赠情况公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有助于社会各界更加真实地了解慈善、更加便捷地参与慈善、更加动态地监督慈善。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将坚守“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坚持“党建领善”的基本取向,健全“财富向善、科技向善、文化向善”的支撑体系,完善“依法治善”的保障措施,弘扬“全民向善”的文化理念,推动慈善事业发展连上新台阶,努力让慈善在参与第三次分配、助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持续发挥更大作用。(图片来源: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