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农民词作家饶雨淋(本名饶兴林)近几年创作不断,收获颇丰:今年6月,他的新作《春风化雨》在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词刊》上发表,2022年,村歌《梦绕兴隆岗》(刘佳曲)在湖北省“村村有歌”主题原创歌曲征评中获优秀歌曲奖.......
饶雨淋出生在农村,他听过很多歌曲,但总觉得表达农民心声的歌曲不多。他从小立志,要写一首农民的好歌。1981年,他从荆门市第一中学毕业后,在回乡务农的间隙,开始学着写词写诗。出于对音乐的爱好,他忙完一天的农活,夜间就开始写歌词。可歌词听得多,真正写起来无从下手,投师无门的他,只好自学,摸索着学写歌词。但写得总是青涩难懂。
1985年,他得知有写歌词的培训班后,立即报名参加了南京的《青春之声》歌曲创作函授班。他倍加珍惜,从零起步,如饥似渴地学习。慢慢地,他的歌词水平有了提高。他向一些音乐杂志投稿的信件,逐渐有了回信和回应,编辑们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并鼓励他继续写歌。
为步入音乐之门,他想方设法联系认识写歌词的老师,积极向他们请教,讨教技艺。得知荆门的吴修龙、毛发昌是本地有名的专家后,他真诚地去叩门拜访,虚心向他们请教。他甘做学生,通过笔会认识一些老师和专家,通过写信等方式,向上海的楼勤、武汉的佟文西、荆州的刘培汉,宜昌的张朱论、詹浩,潜江的李建平等老师建立联系,经常请教。通过不断努力,继而加入了荆门市音乐家协会、湖北省音乐文学学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
写歌词成了饶雨淋生命中的一部分。在干农活时,他用劳动的感受激发灵感,用心记下来,晚上细细揣摩。为增强作词素养,他省下钱,订阅书报和音乐杂志,夜深人静时,他还在油灯下潜心钻研《词刊》《歌词作家》《音乐铃》等专业杂志,并结合自己的创作实际进行学习;虽然每天做农活,忙村里的工作,高中毕业的他却继续保持了读书的好习惯,他拼命地在唐诗宋词中汲取营养,借鉴到歌词中并融合应用。
他钻研歌词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有一次,天下大雨,别人都跑到屋檐下躲雨,他却兴致正浓,全然不觉,在雨中漫步,和着自己的音律,口中念念有词地默默用心写歌词。他触景生情,应景写词,农村的稻谷、小麦、耕牛、田野、汗水、茧,一草一木都是他歌词里的画面和灵感。
经过10多年的努力学习,1995年,他创作的歌词《农民的茧》在荆门市获奖,同年在全国“我是农民”征歌活动中,歌词《农民的茧》《当个农民并不差》同时获奖。在荆门市音乐界引起轰动。从此,他的好作品也越来越多。2000年,荆门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群艺馆联合举办了“饶雨淋歌词研讨会”,对他的歌词创作作出了肯定和鼓励。
捧着一颗心唱在春风里。在饶雨淋看来,农村是一片充满生机的广阔天地,这里每一处都散发着泥土的醇香,温暖的乡音、乡情,朴实的民风、民俗,这种纯朴之美与钢筋丛林的城市截然不同,为他带来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多年来他孜孜不倦搞好歌词创作,为蓬勃发展、日新月异的家乡增添了无数美丽音符。
2003年,就台湾回归的题材的歌曲《海蓝蓝》受到时任荆门市文联主席罗安梅的关注重视。罗安梅告诉他,中国文联、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电视台正在举办全球华人“中华情”歌曲征集活动,并鼓励他去投稿。不承想,该歌词获得征歌最高创作奖。歌曲《海蓝蓝》(林海曲),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选用至今,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2000年——2004年优秀少年儿童歌曲;在2005年获得第五届荆门市象山文艺奖(作品奖)铜奖;在2007年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大众音乐学会举办的全国校园歌曲征集中获三等奖。
脚踩土地用情写歌。慢慢地,他的视野和胸怀更加辽阔,创作兴趣更浓。2011年,《江汉平原》(侯卫曲)在中国大众音乐协会举办的“音乐·中国”2011全国优秀词曲新作征集大赛中荣获银奖,并创作歌词《三月乡村》在《词刊》2011年第6期发表。2012年《迎春花儿开》(侯卫国曲),在2012年获中国音乐杯全国第3届原创歌曲征集大赛金奖。
他围绕农村、农民、农业积极创作歌曲,发出农民的心声。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他结合农村工作和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的感受,创作歌词《春风化雨》在《词刊》2013年第6期上发表。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他再次从新的角度讴歌中国的新气象并创作出新的《春风化雨》在《词刊》2023年第6期上发表。
自从事歌词创作以来,在国家、省、市级征歌中,分别有20余首歌词作品获奖。在国家级核心刊物《歌曲》《词刊》《儿童音乐》和其他刊物《歌词月报》《民族音乐》《歌词作家》《长虹词刊》《音乐铃》等发表歌词及诗歌500余首。有词作41首作品被《荆门民间歌谣》(2008年)收录,著有歌词集《拥抱生活》,大量的歌词作品被谱曲发表、演唱,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美丽的音符。(涂译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