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个中央部门7月25日集中公开2022年度部门决算,这是中央部门连续13年向社会公开决算,“三公”经费、绩效评价等依然是社会关注焦点。
完善“三公”经费信息
收入支出决算总表、收入决算表、支出决算表、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9张详细的报表,涵盖了各部门收支总体情况及财政拨款收支情况。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三公”经费信息公开更加完善,将《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修改为《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包括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数既与全年预算数对比,又与上年决算数对比。“通过优化内容,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三公’支出信息。”中国财政科学院研究员白景明表示。
2022年,中央部门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控一般性支出,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全力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国务院关于2022年中央决算的报告》显示,2022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28.24亿元,比预算数减少24.76亿元,主要是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较多中央部门因公出国(境)、外事接待任务延后实施,公务用车和公务接待支出执行大幅度低于正常水平。
花钱更讲绩效
绩效评价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对全年预算执行效果的检验。在单位自评方面,今年随同中央决算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送的项目绩效自评表的数量增长到699个,比上年增加113个,有利于促使各部门重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有利于提升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在财政评价方面,今年财政部共确定52个项目开展财政重点评价,涉及教育、储备、资源环境、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覆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财政部今年选择40个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随同2022年度中央决算报告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参阅,报告数量比上年增加4个,涉及资金500多亿元。
“单位自评、部门评价和财政评价一体推进,有助于强化支出部门的预算绩效主体责任,搭建起科学高效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说。
白景明表示,绩效评价信息更为全面,可以充分反映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究竟是如何落实的,“近年来预结算公开的趋势,我觉得有两点非常值得重视,一是绩效管理的信息更多,二是预决算的规范性更强”。
“加大部门绩效信息公开力度,一方面是相关部门向老百姓交本‘明白账’,是打造透明政府的必要之举。公开的部门决算相关表格和绩效信息,可以说明本年度本部门财政资金使用与工作完成状况。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倒逼机制,让相关部门及其下属单位更重视提升工作绩效。特别是通过项目单位自评、部门评价和财政评价,可以让相关单位更好发现自身绩效管理的不足,并予以改进。”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说。
采购公开透明
政府采购是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今年是政府采购支出情况连续第8年向社会公开。比如,工信部披露在2022年度,政府采购支出总额571225.06万元,其中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373336.86万元,占政府采购支出总额的65.4%。专家认为,通过公开政府采购信息,有利于反映国家宏观政策落实情况,促进政府采购公开公平公正。
“中央部门决算公开已连续进行13年,形成了较成熟规范的做法,也积累了大量丰富的信息。”汪德华认为,下一步工作重点是通过社会各界努力,进一步利用公开信息,把对部门的公开监督落到实处,更好打造透明政府、阳光财政。他建议,可考虑各部门指定专门人员负责解答部门决算公开的相关问题,让社会了解各部门决算公开信息中的专业问题,“由各部门主导分配的各类转移支付资金、专项资金等,也可考虑以附加信息的方式披露其绩效评价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