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领军人物 > 正文

魏际刚:构筑新发展格局的强大循环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提升经济运行的连接能力、流通效率,畅通国内国际经济循环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对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发展物联网有利于提升数字化连接能力

物联网基于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跨界融合等手段,实现企业内的人、物(如机器、设备、产品)、服务以及企业间、企业与用户间、用户与用户间的互联互通、线上线下融合、资源与要素协同。物联网具有的广泛数字化连接、海量数据采集与分析、决策支持、远程控制与操作、系统集成等能力,有助于企业迈入数据驱动发展阶段,推动生产流通消费的动力、效率与质量等变革。物联网既是一种新生产方式、组织方式、运营方式、资源配置方式,也是一种新的基础设施,是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与农业、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的产物。

加快发展物联网,有利于提高生产流通运作效率,畅通供应链。推动硬件、物理基础设施与软件、数字化基础设施等一体化发展,增强产业生态韧性、灵活性与市场反应能力;促进智能生产、柔性生产、精益生产、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绿色生产等。物联网赋能企业检验检测体系,根据先行指标判断产品与设备的运行状态,预防故障发生。实现产品自动检测、全程追溯与可视,实现智能质检,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面对科技日新月异、市场瞬息万变、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的形势,物联网使企业更广更深地连接市场、感知变化,快速地反应需求,提供更优质适宜的产品与服务,不断推进产品、服务、技术、流程、管理、运营与模式等方面的升级。

高效顺畅流通体系奠定经济循环基础

流通体系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流通水平很大程度决定着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速度与质量。在全球连接与流动受阻放缓的形势下,加快构建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有利于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优化配置,改善国民经济循环效率。

中国是全球性流通大国,但还存在流通体系不够完善、流通网络布局不够合理、流通效率不够高效等突出问题。例如,农村流通体系发展滞后,农产品产销对接不够通畅,工业流通体系不够发达,城乡流通体系相对分割,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尚不健全,跨国流通体系缺乏主导力等。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加快构建“国际网络—国内骨干网络—国内支线网络—国内末端网络”有机结合的现代大流通网络。统筹规划全国流通网络建设,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推动流通网络互联互通。加强流通枢纽城市建设,优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点布局。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加大对流通企业境外布局与投资的支持,统筹规划境外流通网络建设,推动国内流通渠道向境外延伸,打造有竞争力的全球供应链体系。需要加快流通创新,为生产生活创造更大价值。围绕生产与消费需求,充分发挥流通对工业、农业、商贸等在信息服务、产品策划、深度开发、拓宽市场等方面作用。做强做优流通主体,提升流通服务功能,推动流通与制造、消费融合发展。加快新业态发展,激发数字流通活力。推进“互联网+流通”“物联网+流通”“智能+流通”发展。推动“枢纽+通道+网络+产业+贸易”发展。推动城乡统一大市场建设,搞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流通。加大新基建在流通中的应用,建设流通大数据中心,利用大数据加强市场分析与拓展。

降低物流成本有利于提升经济运行效率

物流是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成本与物流效率对流通成本与流通效率有着重大影响。有关机构研究表明,在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平均占产成品最终成本的10%—15%,而我国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有时高达生产成本的30%—40%。物流成本偏高成为制约制造业由大变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

物流成本偏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体系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服务体系、流通体系、供应链体系、物流信息服务体系、物流标准体系、应急物流体系等不完善。二是产业层面的原因。产业结构、工业结构与能源结构的阶段性特征客观上决定了单位GDP的物流费用支出较大。三是企业和要素层面的原因。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不足。许多生产流通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第三方物流企业水平不高,专业化、精细化、系统化服务水平低,尤其缺乏一揽子服务能力。四是体制和政策层面的因素。物流市场体制尚不完善。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物流市场体系尚未形成,市场分割、垄断行为、诚信缺失等问题突出。地区间行政分割,缺乏统筹规划,尚不能形成发展合力,物流、快递、配送车辆等要素难以高效流动。五是自然地理因素。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影响到物流活动的成本。西部地区是物流业的薄弱地区,西部地质地貌复杂多变,某些地区地广人稀,物流发展难度不小。复杂地理环境将增加物流基础设施的资金、人力、物资的投入,对建设技术要求较高。加之西部地区物流量普遍小于东部,项目经济效益较低,进一步加大了西部地区物流成本。

降低物流成本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必然要求。降低物流成本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以物流高质量发展为根本途径。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物流业应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国内国际,统筹城乡,紧紧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机遇,以“完善体系、优化网络、调整结构、整合资源、联动发展、一体化运作、价值创造、节能环保、惠及民生”为着力点,以更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为保障,构筑起中国面向未来的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体系。相应地,物流业发展可从七个方面着力。

一是推进网络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完善和优化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组织网络、运营网络和信息网络,构筑统筹国内国际、东部中部西部、沿海内地、城市农村、省市县乡、社会化与自营的不同层级、不同功能、有效衔接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二是推进精细化。满足不断分层化、分散化和细化的市场,紧扣用户体验、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需求,使物流服务精准定位、精细服务、精细管理、精确评价。

三是推进数智化。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抢占物流业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应用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物流资源的全方位连接和安全、高效、灵敏、实时、可控、人性的智能物流服务。

四是与产业、地区联动融合。着眼于物流业服务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内在要求,加强物流资源和供应链整合,提升物流服务和供应链管理能力,推动物流业与各次产业、地区经济协同和互动发展,充分发挥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桥梁、纽带、助推器、总调度等作用。

五是推进国际化。把握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变化的新特点,本着“利他共生、共创共享、互利共赢”,深化国际合作,打造全球物流和供应链体系,主动参与国际分工,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全球连接、全球服务、全球解决方案的能力。

六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着眼于生态文明、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和安全等,实现土地、能源、资源的集约和节约,减少污染、降低排放,最大程度减少物流活动的负面影响。

七是推进创新。通过理念、制度、服务、商业模式、组织、流程、管理、品牌、渠道和技术等创新,使物流业创造更多价值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系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潘旺旺]
标签: 魏际刚   新发展格局   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