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视域下的周边外交与全球治理

【摘要】中国周边外交理念表现为:睦邻、安邻、富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与邻为友、亲诚惠容,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中国周边外交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新型国际关系实践在中国周边区域的自然延伸,是中国发展周边关系和参与全球治理的创新实践。中国周边外交与全球治理互为支撑,具有紧密的相关性和互动性。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辉煌成就为中国周边外交和全球治理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周边外交亟需得到创新性的理论支持和全球治理的实践支撑,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利益和国家发展战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推进全球治理实践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展现“中国力量”。

【关键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周边外交 全球治理 理论建构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3.13.005

李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导,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首批基地—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国际政治研究会副理事长。研究方向为大国关系与中国外交、亚欧区域与俄罗斯问题、国际关系与世界近现代史、中西比较研究。主要著作有《转型时代俄罗斯与美欧关系研究》《亚欧中心地带:俄美欧博弈与中国战略研究》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周边外交,始终将周边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倡导亚洲安全观,在周边塑造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打造遍布周边的伙伴关系网,不断深化我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格局,巩固和扩大区域合作势头,积极推动解决热点问题,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汇聚磅礴力量。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国面向周边开展了多项重要多边外交行动。周边外交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占据特殊地位,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视域下考察中国的周边外交与区域和全球治理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周边外交的理论创新

“周边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意义。一是对“周边”本质要义的拓展与丰富。睦邻既意味着地利,山同脉,水相连,也意味着人和,相知相亲。一个国家最初的贸易伙伴往往是其邻国,邻国如果先进富裕极大可能会带动本国的经济发展。由于地缘之便,“周边”是一个国家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周边”的本质就是“相邻”,而“邻”的本质要义其实是“共”。邻国之间有四个“三共”:第一个“三共”是共同的边界、生态环境,共同的经济、贸易,共同的人文、礼仪,即共同的生态和人文环境;第二个“三共”是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即共同的发展方式;第三个“三共”是共商、共建、共享,即共同的相处方式;第四个“三共”是共同的利益、责任、命运,即共同奋斗的目标。

二是对“第三邻国”思想的借鉴与超越。“第三邻国”外交思想最早来自蒙古国。[1]“第一邻国”,即领土直接接壤的国家,“第二邻国”即领土不直接接壤的国家。蒙古国位于中俄两国之间,除中俄两国外的其他所有国家,特别是强国都被称为蒙古国的“第三邻国”。如果将与中国领土直接接壤的所有邻国统称为“第一邻国”,即“近周边”,不与中国直接接壤的所有邻国统称为“第二邻国”,即“远周边”,那么除了“第一邻国”和“第二邻国”外,其余的国家理论上都属于中国的“第三邻国”,即“扩大的邻国”“相望的邻国”“精神的邻国”,这就意味着世界主要大国基本上都是中国的“周边”“邻邦”“邻国”。从地理位置上看,当今世界主要大国基本上都是中国的“邻国”,俄罗斯是和中国隔河(黑龙江、乌苏里江)相望的“邻国”;美国是和中国隔洋(太平洋)相望的“邻国”;日本是和中国隔海(东海)相望的“邻国”;印度是和中国隔山(喜马拉雅山)相望的“邻国”;欧盟国家是和中国隔陆(亚欧大陆)相望的“邻国”;很多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与中国隔“路”或隔“带”相望的“邻国”。“邻国”这一概念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联结性,例如,中俄互为彼此最大邻国,中俄“两大邻国”[2]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首要意义是睦邻,其次才是全面战略协作。

三是对朝贡体系和“西方中心论”的超越。新时代中国的周边外交体系是平等的、开放的、包容的,是对中国古代狭隘的“五服”和“天下共主”观念的超越[3],是对以中国为中心、有等级之别、追求“四夷宾服”的朝贡体系的超越。无论是倡议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无论是对东南亚国家联盟还是对上海合作组织,新时代中国的周边外交体现出东西平衡、海陆兼顾、南北并重的特点,是真正平等的、相互尊重的、互利共赢的,是真正的多边主义,是对零和博弈和丛林法则的否定,也是对“西方中心论”和“欧美优越论”的超越。

四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外交智慧的继承和创新。中国自古主张“世界大同”“天下为公”,倡议“亲望亲好、邻望邻好”,秉持“以和为贵”“天下远近大小若一”“天涯若比邻”的理念,秉承人道主义精神。“计利当计天下利”“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构成了当今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

五是对国际关系中的“刺猬效应”的运用和突破。“刺猬效应”是指刺猬在冬天彼此靠拢取暖,但仍然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互相刺伤的现象。从国际关系上看,是指邻国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过于亲近以至于伤害彼此,其本质强调国家之间应相互防范、互存戒心。而中国周边外交不仅是睦邻外交,也是共同体外交,是利益、责任、命运、信任的共同体,主张邻国之间亲密无间、守望相助,倡议坦诚相待、精诚互信、共克时艰。因此,中国周边外交是对传统国际关系中“刺猬效应”的突破。

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周边外交的国际影响力和塑造力不断增强,周边外交与小国外交相互关联,共同支撑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周边外交建立在中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基础之上,综合国力越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塑造力就会越大。中国周边外交正推动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影响世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机遇。“周边”外交其核心要义可分为“近”“共”“亲”三字。由“近”而“共”,又由“共”而“亲”,“亲”是中国周边外交的核心。以邻为伴、与邻为善、亲诚惠容是中国发展周边外交关系所秉持的理念,中国周边外交其实就是“睦邻外交”“天下一家”“德有邻,不孤”。中国周边外交的国际影响力和塑造力分为导、破、立、固等几个阶段,表现为引领、解构、巩固、扩大等几种方式,包括对国际议程、国际规则、国际事务过程与结果的影响,以及对国际关系和区域国别学知识体系、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的塑造。

现代国际体系建立以来,国际社会中大小国家并存、小国占多数是客观事实,在权力规模和心理认知不同的情景下,国际力量和影响的差异使得大国和小国之间形成“不对称关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并非只指大国之间的外交,开展小国外交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邻国中小国家居多,依据小国外交的特点,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与小国外交的过程中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摒弃“小国无外交”“弱国无外交”的惯性思维和传统思想,尊重小国地位和利益,树立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意识,坚持义利兼顾、真实亲诚以及和平共生、共同发展的理念,关注小国外交理论体系的建构,促进形成大小国家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中国周边外交倡导大小国家互为邻国、和平共处的发展理念,追求共同、科学、可持续性发展。因此,中国周边外交与小国外交相互关联、相互呼应,共同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4]

中国周边外交与全球治理的关联与互动

全球与区域治理中的“周边”。全球治理始于周边治理。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边界线漫长,周边陆上邻国和海上邻国众多。在推动全球与区域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过程中,中国始终将周边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例如,“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中国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为世界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推动实现周边治理、亚欧区域治理与全球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我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5]。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要发挥战略引领作用,“努力使周边同我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6],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和义利观,求同存异,同舟共济,实现和平共处、睦邻友好、合作共赢、共同繁荣,寻求周边利益最大公约数,挖掘新的发展增长点,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中国周边外交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为中国的周边治理、亚欧大陆的区域治理和全球治理的和平发展增加了更多稳定性与正能量。同时,良好的周边治理、区域治理和全球治理也为中国周边外交提供了有力的实践支撑和有利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三大倡议”相互呼应、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具有全球性、普世性和普惠性,推动着周边和全球的共同发展、共同安全、共同繁荣,促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中的“周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指从韬光养晦到奋发有为,要有大国作为、大国担当、大国胸襟、大国气度、大国贡献,提供全球公共产品,造福世界各国人民。”[7]

“千金买房,万金买邻。”无论是“第一邻国”还是“第二邻国”,无论是“近周边”还是“远周边”,邻国是周边的核心,也是周边外交、大国外交的基础和开端。

随着国际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国西北陆上邻国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又在出访中国东南海上邻国印度尼西亚时提出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对周边国家和全球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当今全球范围内最具活力、最有影响的一体化倡议之一。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六大经济走廊建设把中国与周边邻国紧密相连,中国成为周边绝大部分邻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和正确义利观的指导下,中国正努力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在东南沿海方向,中国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促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在西北陆地方向,中国大力推进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致力于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并实现了西向的扩员。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支撑,中国帮助周边国家走向富裕,而周边国家也是中国繁荣发展的基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要“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8],要“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9]。

新型国际关系践行中的“周边”。中国的周边外交遵循的是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原则。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主席出访周边国家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并出席上合组织撒马尔罕峰会,习近平主席的访问进一步巩固加深了与西北睦邻的友好关系和亲诚共识。

党的二十大之后,中国同周边国家合作“全面开花”,中国的周边外交迎来“亚洲时刻”,为应对世界变局发挥了“亚洲作用”。2022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应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正式访华。巴基斯坦是中国的传统友邻,2022年11月1日,夏巴兹就任巴基斯坦总理后首次访华。2022年11月,习近平主席应邀赴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赴泰国曼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泰国进行访问。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于11月在柬埔寨金边出席第25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25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17届东亚峰会(EAS)并对柬埔寨进行正式访问,还出席了金边至西哈努克港高速公路通车、中国援柬吴哥古迹茶胶寺修复项目实体移交等活动。[10]2022年11月9日,印尼雅万高铁试验段接触网热滑试验全面展开,这是中国制造的高速动车组首次在雅万高铁线路上亮相。截至2022年11月7日,中老铁路累计运输货物突破1000万吨,累计发送旅客突破750万人次。2022年12月,习近平主席出席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2023年2月,中国外交部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为解决乌克兰危机提供和平方案。2023年3月,习近平主席应邀出访俄罗斯,两国元首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同月,中国成功斡旋伊朗与沙特阿拉伯的关系,为化解国家间矛盾树立典范,为中东和平贡献力量。

“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和“真正的多边主义”倡议中的“周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秉持真实亲诚的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11]“嘤其鸣矣,求其友声。”[12]这是《诗经》中对人们期待结交好友的诗意表达,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中,发展中国家在精神上、理念上是中国的“近邻”“睦邻”,构成了中国“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和“真正的多边主义”中的重要支撑。随着中国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塑造力正不断提升。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格局“东升西降”的大背景下,邻国之间的伙伴关系优于零和博弈,同舟共济胜于同舟共“挤”,亲诚惠容超越丛林法则,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好过以邻为壑、画地为牢,多边主义必将战胜单边主义。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与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

结语

中国周边外交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外交领域的自然延伸,是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生动实践,具有深远的战略内涵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周边外交理念表现为:睦邻、安邻、富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与邻为友、亲诚惠容。中国周边外交是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和平互信的外交,是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的平视外交。中国周边外交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不仅关注本国人民,也兼顾世界人民包括周边人民的利益,视各国人民为“同村人”“同行者”“同道者”。中国周边外交倡导的不是孤立主义、民族主义,而是全球主义、国际主义,既有大爱、博爱,也有亲爱、小爱,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传统的朝贡体系和“西方中心论”的超越。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辉煌成就为中国周边外交和全球治理提供了基础和条件,而中国周边外交为中国的周边治理、亚欧大陆的区域治理以及全球治理的和平发展增加了更多稳定性与正能量,良好的周边治理、区域治理和全球治理也为中国周边外交提供了有力的实践支撑和有利的发展方向。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周边外交迫切需要得到创新性的理论支持和全球治理实践支撑,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利益和国家发展战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推进全球治理实践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展现“中国力量”。

注释

[1]1994年,蒙古颁布了《蒙古国对外政策构想》,提出将实行“不结盟、等距离、全方位”的多支点外交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蒙古除优先发展与中俄两大邻国的关系外,还积极发展与美、日、印等“第三邻国”关系。参见申林:《蒙古“第三邻国”外交析论》,《当代世界》,2013年第4期。

[2]“两大邻国”的提法来源于2022年11月27日,时任中国外长王毅会见俄罗斯新任驻华大使莫尔古洛夫时指出,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俄作为两大邻国都将不断推进战略互信和务实合作,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参见王毅:《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俄都将推进战略互信和务实合作》,2022年11月28日,http://www.chinaru.info。

[3]简军波:《中华朝贡体系:观念结构与功能》,《国际政治研究》,2009年第1期。

[4]李兴、耿捷:《“不对称关注”视域下的小国外交:理论建构与中国方略》,《社会科学》,2022年第1期。

[5][6]习近平:《坚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64~65页。

[7]李兴:《中国外交彰显大国担当》,《人民论坛》,2017年第30期。

[8][9]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第149页。

[10]曹飞:《二十大后,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多边峰会!外交部连续发布多个“好消息”》,2022年11月13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9387827535691298&wfr=spider&for=pc。

[1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版。

[12]《诗经·小雅·伐木》。

责 编∕杨 柳(见习)

 

Neighborhood Policy and Global Governance:

A Perspective of Major Country Diplom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Li Xing

Abstract: The philosophy of China's neighborhood policy is to promote friendship with neighbors through fostering a secure, amicable and prosperous neighborhood, and implements the neighborhood diplomacy of amity, sincerity, mutual benefit and inclusiveness, thus building a neighboring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As a inseparable part of major country diplom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hina's neighborhood policy is a natural extension of the philosophy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and the practice of new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China's peripheral regions, and an innovative practice to develop peripheral relations and to participate in global governance. Chin's neighborhood policy and global governance are closely related and interactive, for which the Chinese modernization achievements have provided the foundation and conditions. The world is undergoing major changes unprecedented in a century, China is approaching to the world's center stage, and it is urgent to have innovative theory and global governance practice for China's neighborhood policy, so as to better serve China's national interest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o contribute "Chinese approaches" and "Chinese solutions", and to demonstrate "Chinese strength" for the neighboring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and promoting global governance.

Keywords: major country diplom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neighborhood policy, global governance, theory construction

[责任编辑:杨 柳(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