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推进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与制度创新

【摘要】共同富裕是共享性、发展性和可持续性的统一。可持续作为检测共同富裕的关键指标,包括共享的可持续和发展的可持续。其中,共享的可持续性关键在于保障财政支出的可持续,就要有稳定的财税收入。发展的可持续性意味着发展要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要与社会进步相适应。为此,社会普遍服务提供了一条实现共同富裕的思路和方法。基于社会能力的培育来进行改革,以“共建、共治、共享、共担”的方式构建社会普遍服务体系。

【关键词】基层干部  共同富裕  调查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基层干部是促进全民共同富裕的“力行者”,在促进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发挥着开拓进取、实践创新的重要作用。基层干部对共同富裕内涵的正确理解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前提。近期,中央党校经济学部课题组针对“基层干部对共同富裕问题认知情况”展开了调研。通过对1173位市县领导干部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网络有效问卷1003份,书面有效问卷170份),考察基层干部对实现共同富裕的认识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共同富裕的内涵与要求

新时代的共同富裕具有了新的内涵和价值目标。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深入研究不同阶段的目标,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①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共同富裕的内涵,需要认真领会。

关于党中央提出促进“共同富裕”的原因与深意,92.94%的受访者认为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体现,61.76%的受访者认为是展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需要,61.18%的受访者认为是要解决收入分配不平等和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49.41%的受访者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

首先,共同富裕是全面富裕,不仅需要满足人民物质上的富裕需求,还需要满足精神上的富足需求。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奋斗的过程中,个体所拥有的精神财富,能够为其注入更多的参与感、归属感、价值感和幸福感。

其次,共同富裕保障全体人民共同参与、人人尽力,全体人民共享创造的财富。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下,创造越来越发达和走在世界前列的生产力,共享越来越幸福而美好的生活。75.88%的受访者认为,通过共同富裕的逐步推进,激发全体人民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从而推动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让每个人都能分享发展带来的幸福和美好生活。

再次,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54.12%的受访者认为,共同富裕过程中尤其需要警惕平均主义。平均主义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磨灭了个人的刻苦努力,不能给予经济主体以有效激励。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人与人之间在富裕程度、富裕时间先后上的差别。对此,不仅要坚决克服、防止社会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现象,也要摒弃进行所谓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等错误做法。

最后,共同富裕是逐步富裕,需要漫长的探索过程。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复杂而漫长的系统工程,52.35%的受访者认为需要深入研究不同阶段的目标,并分阶段逐步推进。在当前这个时候,要更加注重协调好各方面关系。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解决地区、城乡、收入等方面的不平等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正义感、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坚定不移地追求发展和共享,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完成,一年接着一年干,持之以恒地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现阶段推进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将美好的愿景转化为切实可行的现实行动。基层干部需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深刻认识到共同富裕所面临的问题,并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提出解决方案。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依旧面临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面临着一些矛盾与挑战亟待应对,具体表现在:

一是促进共同富裕需要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在哪些方面做出改变?74.71%的受访者认为加大对农村、革命老区、边远地区等的支持和投入,61.76%的受访者认为调整税收政策、对高收入群体加大征税,60.59%的受访者认为提高工薪阶层的收入水平,56.47%的受访者认为缩小不同群体(公务员、国企员工、私企人员等)的收入差距。

二是如何优先在解决住房、教育、医疗三大民生问题上采取措施促进共同富裕?81.18%的受访者认为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70.00%的受访者认为促进教育、医疗均衡发展,65.29%的受访者认为国家提供共有产权房、公租房等,23.53%的受访者认为允许企业自筹资金建房。

三是促进共同富裕需要哪些方面政策法规的支持和制度建设?85.29%的受访者认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76.47%的受访者认为调整收入分配制度,72.94%的受访者认为构建区域协调发展制度,47.65%的受访者认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四是如何进一步发挥好平台型企业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作用?一些受访基层干部指出,平台型企业在推动共同富裕方面具有更为广泛的发展潜力。64.71%的受访者认为可以促进平台企业积极参与第三次分配。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不断“做大蛋糕”,让人民在发展中不断提高富裕水平,通过参与造福全体人民,为广大人民提供幸福感和安全感。    

五是如何反对资本无序扩张,更好地引导资本在促进共同富裕进程中发挥作用?87.65%的受访者认为加大对资本的监管力度,72.35%的受访者认为引导资本投入国家需要的行业,65.88%的受访者认为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14.12%的受访者认为鼓励资本参与国际投资。

推进共同富裕建设,除了需要解决上述问题外,还面临着可持续性的挑战。共同富裕是共享性、发展性和可持续性的统一。可持续作为检测共同富裕的关键指标,包括共享的可持续和发展的可持续。其中,共享的可持续性关键在于保障财政支出的可持续,就要有稳定的财税收入。发展的可持续性意味着发展要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要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在新发展阶段,建构新发展格局要将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分配结构的深刻变革。同时为避免“高福利陷阱”,受访基层干部指出,不仅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还需调整收入分配制度,同时构建区域协调发展制度。目前,在资金筹集方面,现有的责任分担和财政投入机制存在不合理之处,保障待遇和缴费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性,这对于调节收入分配产生了不利影响。共同富裕的建设动力亟需从供给侧向需求侧转移,于是引出下一议题——社会普遍服务。在政府的引导下,由市场和社会供给的社会保障科学有序的发展可以有效改善民生,为政府再分配政策提供有益补充。

构建社会普遍服务体系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制度创新

社会普遍服务主要是指市场主体享受公共服务的可获得性、全覆盖性、公正性、均等性。普遍服务与政府公共服务存在区别,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是政府,与之对应的是市场主体提供的服务。而普遍服务的主体包含政府、市场及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政府在众多参与主体中处于倡导者的角色,与之对应的是针对某一群体或地区的专项服务或特殊服务。

社会普遍服务提供了一条实现共同富裕的思路和方法。基于社会能力的培育来进行改革,以“共建、共治、共享、共担”的方式构建社会普遍服务体系。在内外因中发掘“人人”尽责的动力,把握好社会各方主体共同作用、积极参与的活跃期,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实现所需资金的方式包括资金筹集和成本补偿等。为确保服务质量,政府、相关企业和社会成员可以共同分担一定比例的服务成本,而不是单纯依赖财政收入提供资金保障。实现共同富裕需要的不仅仅是有效的市场机制,更需要政府发挥积极作用。政府在政策引导、制度设计、运行管理与监督等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第一,创新治理模式,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型升级。创新治理模式可通过组织多方参与、激励创新实践、搭建合作平台来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运用,将社会普遍服务推向更广阔领域。引入新型管理理念与技术创新治理模式,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监管效能,进而提升社会普遍服务供给方式与品质。创新治理模式可从制定政策、整合资源、构建合作机制等方面推动社会普遍服务向不同区域、不同人群覆盖与推广。例如,政府联合社会组织和企业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来改善偏远地区市民就医可及性。

第二,创新商业模式,引导新型服务形态的萌发与进步。一方面,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及运用新技术使社会普遍服务更经济。比如,共享经济平台给居民带来了更加廉价的交通工具与住宿选择,让人们可以用更加低廉的费用来满足其交通与住房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打造新型服务模式与渠道把社会普遍服务延伸适用于更多群体。比如,移动支付、数字金融等技术让金融服务变得更普及,甚至偏远地区、传统金融机构匮乏的地区都可以便捷地享受金融服务。同时,创新商业模式能够解决社会所面临的多种问题,进而提升社会普遍服务。比如,可再生能源行业利用新型商业模式促进清洁能源开发,有利于降低对化石燃料依赖和环境污染。

第三,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社会发展。从社会组织、政府机构、产业结构以及制度框架上不断创新与改革,为社会普遍服务提供有效的机制。其内容包括政策制定与实施、资源配置与组织管理,其目的是促进社会进步,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需要。创新体制机制能够通过优化政府管理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机制,促进社会普遍服务规模与范围不断扩大,让更多的群众从公共服务中获益。通过对社会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整理和供给来调整当前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进而推动社会发展。

(作者单位分别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

【注释】

①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求是》,2021年第20期。

责编/李丹妮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