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摘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也是夯实新发展格局的微观基础。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企业要突出问题导向,以开展世界一流创建示范、管理提升、价值创造和品牌引领等四个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快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

【关键词】世界一流企业  中国企业  科技自立自强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2022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实现更大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从“培育”到“加快建设”,一词之变凸显了新形势下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性、紧迫性;从“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到“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有了新内涵,其涵盖面更广、包容性更强,不仅针对国有企业,同时也鼓励民营企业朝世界一流企业的方向努力,这使得对世界一流企业的适用范围、建设方向、行动基础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完备。

世界一流企业的评价标准和构成要素

世界一流企业是世界经济舞台上第一方阵的企业,是一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培育全球价值链“链主”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从国际比较而言,“世界一流企业”从管理学语境来说与其相近的概念是“世界级企业”或者“卓越企业”。有学者认为,具有核心竞争力并且能够对内部价值链进行调整和优化的企业就是卓越企业。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也是夯实新发展格局的微观基础。进一步而言,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造一批在全球产业发展中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将为提升我国市场的高效性、活跃度、连通性和开放性提供有力支撑。

关于世界一流企业的评价标准,应当结合中国实际,在世界范围进行比较和评价,科学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是在行业中长期具有全球领先的市场竞争力、综合实力和行业影响力的企业;创新能力、运营能力、绩效等是世界一流企业重要的评判标准。关于世界一流企业对标问题,关键在于深刻理解标杆实践的本质,只有学到本质,才可能有所创新,进而实现引领。

在世界一流企业的构成要素方面,由于国情不同,国内外存在差异。世界一流企业的基本要素可以从多角度、多维度进行提炼表述。《意见》指出,世界一流企业的要素是“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对于当下的中国企业而言,卓著的品牌也是世界一流企业强大核心竞争力的物化结晶,是世界一流企业最为重要的无形资产。要由“品牌出海”到“打造世界一流品牌”,鼓励领先的中国企业加速探索和创建全球一流品牌。中国品牌“走出去”只是起点,更要“走进去”“走上去”,才能创造出世界一流品牌。一流企业要坚持创新核心地位,以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美国《财富》杂志从创新能力、产品服务质量、企业管理水平、环保社会责任、吸收人才等五个方面评价世界一流企业。日本企业界普遍以企业组织特点、核心价值观、资源配置、企业社会影响力等四个标准来判定。一些学者则认为,在企业发展中必须应对风险和不确定的因素,而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持续卓越的先决条件。提高领导者的能力和远见以及下属的技能和忠诚,能够改善企业提供服务的水平,这反映了企业正在向卓越化发展。

中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路径,因企业所处行业不同、地区不同和所有制(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不同,都会有所不同。但都要坚持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与国家创新体系相衔接、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相协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更加突出主业、实业和核心竞争力标准。具体而言,需要从“怎么抓”与“抓什么”两个层次努力。在环境和政策方面要加大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力度,而企业需要从规模、效益、创新、国际化和品牌五个方面缩小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突出高质量发展以及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是迈向世界一流企业的关键。

近几年我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实践行动

2018年以来,国资委遴选基础条件较好、主营业务突出、竞争优势明显的11家中央企业,组织开展了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工作,力争在部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这11家企业是中国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的标杆,分别代表航天、航空、能源、通信、冶金、高铁、建筑、核工业等领域。国资委于2020年6月在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重点企业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以下简称“对标提升行动”),引导国有企业直面持续演变的全球疫情和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对标提升行动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核心目标,通过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成功管理实践经验,打造一流的管理,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坚强支撑;以精准对标为切入点,通过“立标、对标、达标、创标”,精准识别企业管理短板,快速实现能力赶超。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一批企业的综合实力达到全球同行业领先水平,99家国有企业进入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其中中央企业47家,发电、航运、船舶等行业中央企业主要效率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一批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电网、通信等行业企业专利数量和质量位居全球同行业领先水平,航天、深海、能源、交通、国防军工等领域涌现出一批世界级原创性科技创新成果。21家中央企业进入全球品牌价值500强,培育了一批具有行业话语权和美誉度的企业品牌。

2023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组织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同步开展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双示范”行动,在现有11家示范企业基础上,再将17家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纳入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范围,还有200家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入围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着力破解示范企业“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问题,努力缩小在科技创新、价值创造、公司治理、资源整合、品牌引领等方面的差距。

在实践中,目前不仅中央企业、地方省属企业在探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包括一些民营企业也都在努力探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形成了以战略层面导入为引领、以对标管理提升为重点、以示范标杆创建为抓手、以深化改革为依托、以完善推进机制为保障的做法,价值创造能力、创新力、现代治理能力、国际影响力和全球竞争力不断增强。

中国企业与世界企业500强和世界品牌500强榜单的比较

世界一流企业一般都是在行业发展中居于领先地位的企业,是行业中的标志性企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全球对于评价世界一流企业还没有统一标准。对此,笔者将分别通过世界企业500强和世界品牌500强的榜单,对中国企业的成长作进一步的比较和分析。

中国企业在世界企业500强榜单中的成长变化。《财富》杂志从1995年以来每年发布世界企业500强榜单,从营收、利润、国家分布、行业分布等多个维度作了细分榜单,主要依据是企业的规模以及公司年度收入和利润等指标,按营业收入进行排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规模和大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这是中国整体经济规模发展壮大的结果。1997年,中国大陆只有4家企业进入这个排行榜。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当年进入排行榜的中国企业为12家,以后逐年迅速增加。2008年以来中国企业在排行榜中数量增长加速,先是超过了德国、法国和英国,后来超越了日本。根据世界企业500强榜单,我们采用上榜企业数量、营业收入、平均销售收入、净资产及平均净资产、利润水平、平均销售收益率水平、总资产及总资产收益率、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水平等指标,对2020年以来中国11家示范企业和世界企业500强进行简单的比较。

从上榜企业数量来看,自2020年以来,中国上榜企业数量首次超过美国,在此之后,逐年稳定增加,2022年达到145家。从营业收入来看,2022年中国上榜企业的营收占500家上榜企业总营收的31%,首次超过美国所占的30%,进入排行榜的136家中国大陆(含香港)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达到809.8亿美元。从平均销售收入来看,2020年中国大陆公司平均销售收入为669亿美元,达到了《财富》世界500强的平均水平,2021年,上榜中国企业平均销售收入超过世界500强平均水平的634亿美元。从平均净资产来看,2021年与世界500强公司横向比较,中国企业平均净资产指标达到了《财富》世界500强的平均水平。2022年进入排行榜的136家中国大陆(含香港)企业的平均净资产为431.8亿美元,超过世界500强的平均水平。从平均利润水平来看,2020年世界500强平均利润为43亿美元,而中国上榜企业的平均利润是35亿美元;如果不计算银行所得利润,中国大陆上榜的114家非银行企业平均利润只有近22亿美元。2021年,中国大陆上榜企业平均利润为35.4亿美元,超过世界500强的平均利润33亿美元,而当年美国上榜企业平均利润达到51亿美元。从平均销售收益率来看,2020年上榜中国企业的平均销售收益率为5.3%,美国企业为10.5%。从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来看,2020年中国企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是9.9%,达到了当年《财富》世界500强的平均水平,当年美国企业的平均水平为17%。

归纳起来,可以看到我国上榜企业的数量、规模以及部分经济指标的变化。在2020年的排行榜中,中国大陆企业超过了美国,上榜企业数量位列第一。在2022年世界企业500强排行榜的25家新上榜和重新上榜企业中,新上榜的中国企业有13家,占据半壁江山。其中,格力电器和小米集团均为首次上榜,小米成为世界500强中最年轻的企业。从评价指标来看,世界500强榜单更多反映的是“大”而非“强”,缺乏劳动生产率、创新研发等指标。

中国入选品牌在世界品牌500强榜单中的变化。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一批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打造了高铁、核电、特高压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名片”,培育了一批具有行业话语权和美誉度的企业品牌。2022年,21家中央企业进入全球品牌价值500强。为便于比较,笔者分别选取了世界品牌实验室和国际品牌价值评估机构GYbrand分别编制的世界品牌500强报告公布的相关数据。

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2004年第一次发布,2021年第十八次发布。《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评判的依据是品牌的世界影响力(Brand Influence),具体指品牌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并获得利润的能力。2019年度(第16届)《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美国占据500强中的208席,稳居品牌大国第一。中国入选的品牌有40个。2021年世界品牌500强中,排行榜入选国家共31个。从品牌数量的国别分布看,美国占据198个品牌,为第一方队;法国、日本、中国和英国分别有48个、46个、44个和37个品牌上榜,属于第二方队;德国、瑞士和意大利分别有26个、17个和15个品牌入选,位居第三方队。从行业来看,共覆盖了47个行业,其中汽车与零件行业共有37个品牌入榜,排名继续保持第一;食品与饮料行业有34个品牌上榜,位列第二;传媒行业上榜28个品牌,与上年持平;能源以27个品牌上榜排名第四位。其他入选数量排名靠前的行业还有零售(24个)和互联网(23个)、银行(23个),分别位列第五和第六。

从对中美两国上榜品牌前五名比较来看,世界品牌500强前十名中有八家是美国品牌,前四名都是美国的科技巨头,分别是谷歌、亚马逊、微软和苹果,第五名则是全球连锁百货沃尔玛,第六名是美国电话电报,第七名是麦当劳,第十名是运动品牌耐克。相比较而言,中国品牌排名前五位的企业分别是国家电网(排在23位)、腾讯(排在35位)、海尔(排在37位)、中国工商银行(排在40位)、华为(排在56位)。中国新上榜的品牌有华润、小米、盛虹以及国贸控股等。

2022年7月15日,Gybrand发布了2022年度《世界品牌500强》研究报告,该报告研究样本涵盖了37164家全球知名品牌企业,覆盖了全球47个主要股票市场上市公司及知名非上市公司。依据该报告,品牌价值成为衡量企业无形资产和软实力的核心指标。来自26个国家的500个品牌上榜,中美两国入选数量合计253个,占最新世界品牌500强名单的50.6%。前十名依次为:美国(186)、中国(67)、日本(40)、法国(36)、德国(31)、英国(28)、瑞士(18)、意大利(14)、加拿大(11)和韩国(10)。华为、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京东、茅台、海尔、小米、大疆、比亚迪、宁德时代、TCL等67家中国企业入选。从行业分布来看,本年度《世界品牌500强》共覆盖47个行业,科技企业数量最多。按入选数量排序依次是:科技(51)、银行(37)、汽车与零件(34)、零售(33)、能源(29)、电信(26)、食品饮料(25)、保险(24)、医药医疗(20)、文化传媒(18)。从地区分布来看,26个国家的500个品牌主要分布于北美、东亚、欧洲等地区,大洋洲和南美洲的入选数量较少,非洲未出现一家世界500强企业。

尽管中国品牌在两个评价机构榜单中的数量有所不同,但可以看出中国品牌的数量、成长、地位和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路径探索

新时代新征程,要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引导企业家努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形成“国企敢干、民企敢闯”的产业生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各类企业要突出问题导向,以开展世界一流创建示范、管理提升、价值创造和品牌引领等四个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争创世界一流企业,应成为各类企业的共同目标。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凡有条件的企业都应该分层次、分阶段、分行业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通过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成功管理实践经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打造一流的管理队伍,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坚强支撑。

积极对标,认清短板。根据以上对世界企业500强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上榜企业的数量、规模以及部分经济指标的变化。对标世界一流企业,要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形成顶层设计、路线图和施工图。制定规划,优化布局、组织架构和管理运营体系,在部分细分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在整体上取得显著成效。

精准对标,实现赶超。以开展世界一流创建示范、管理提升、价值创造和品牌引领等专项行动为抓手,通过“立标、对标、达标、创标”,精准识别企业管理短板,对标对表,快速实现能力赶超。同时,要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制度体系的协同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做大做强制造业企业。目前我国上榜世界500强的大型企业主要来自基础设施、资源能源和金融等行业,且国企、央企较多。然而,作为总量指标的销售收入并不能反映企业全貌,如果不考虑上榜银行的高额利润,2021年中国内地上榜的126家非银行企业的平均利润只有26亿美元,远低于世界500强62亿美元的平均水平。示范企业归属于制造业,大多也是上榜企业,更应发挥支柱作用。

加快建设科技领军企业,提升在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中的地位。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领军企业,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在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等方面进行探索与突破。鼓励科技领军企业超前布局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统筹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要素、带动“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向科技强国的迫切需求。

增设创新能力、品牌等新指标,以世界一流、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标准全面反映世界一流标杆企业的水平和能力。世界企业500强和世界品牌500强的排名主要反映规模优势,对于了解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然而,除了营收之外,还需要增加如质量、效益、品牌、价值创造、自主创新、资源配置等指标。

国有企业要聚焦主责主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有资本要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提供公共服务、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对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加大布局力度。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要紧盯市场需求,进一步聚焦主业和核心技术,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着力发展新兴产业、聚焦高新技术产业、提前布局未来产业。除此之外,还要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提升民营企业竞争优势和创新力,加快锻造一批专业突出、创新驱动、管理精益、特色明显的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领航企业发展,打造一批高附加值产品,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提升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打造有利于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改善营商环境既是“硬举措”,也是“软实力”。要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关注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激发企业家精神,营造更为公平的市场环境、出台更为宽松的政策和保持更加开放的心态,给各经济主体以平等的市场地位。通过改善营商环境、确保规则公平、稳定预期,让企业家对发展前景、社会大势有足够的信心。要注重监管规则的确定性、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要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针对国际市场,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和金融风险压力测试机制,管控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法律与合规风险、运营风险、廉洁风险等各领域风险。积极应对国际发展环境变化等不利影响,完善海外经营合规体系建设,加强海外经营合规日常管理,防范海外合规风险,保障境外资产安全。

围绕授权与监管相结合、放活与管好相统一的原则,强化顶层设计。要配合相关部门抓紧制订有关指导意见;强化统筹推进,加强创建工作与其他专项工作的政策统筹、进度统筹和效果统筹,着力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强化评估推广,适时对创建工作进行阶段性评估,及时总结有益做法,积极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创造良好氛围。

(作者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一带一路”与全球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

责编/银冰瑶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