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出,要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更多支柱产业。这为我们下一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明确了目标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三个基本方向中,智能化居于首位,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共性使能技术在制造业产品设计、生产、物流、服务等价值链各环节中的扩散和应用。
从全球产业发展趋势看,智能制造是把握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变革机遇的重要途径。当前,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技术不断实现突破、交叉融合,为产业发展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对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入融合,推动智能制造成为全球产业技术变革的主要方向。产业智能化将会进一步释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生产方式向自感知、自学习等方向发展,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开辟更多新赛道,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
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角度看,发展智能制造将有力助推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必然遵循从量变到质变的客观规律、螺旋上升的发展规律。智能制造是推动制造业量、质齐升的关键举措。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不仅促进生产资源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协同优化,而且可以推进制造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进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重构经济活动各个环节,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带动制造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目标看,发展智能制造可以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提高劳动者数字化能力,为劳动者提供更加舒适的劳动环境;可以优化产业之间的关联,推动智慧农业、智慧交通、智能电网等领域快速发展;可以有效提升供给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推动生产制造与复杂的需求之间实现动态匹配,畅通供需循环,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近年来,我国智能制造已经取得长足发展。我国制造领域建立起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以及超大市场规模,为发展智能制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智能制造的应用规模全球领先,各地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8000个,其中,2500余个基本完成了数字化转型;建设了209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带动工业产品迭代速度增强、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高,推动新型制造模式从概念框架不断走向落地实施。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发展智能制造,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仍然存在诸如前沿技术缺乏系统布局、供给能力亟待进一步提升、应用规模推广深度不够等现实挑战。
立足新发展阶段,要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智能制造,统筹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于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供给能力、支撑能力和应用水平。进一步拓展数字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打通智能制造赋能现代产业体系的堵点、痛点和难点,全力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开展前瞻性技术布局,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智能制造的实质是一种新的先进生产方式,它重构了制造业形态与模式,推动制造业发生巨变。为此,必须在生产方式上加强布局。通过强化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打好技术攻坚战,构建完善的创新网络,持续提升创新效能。通过聚焦产业链短板,完善“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推进工艺、材料等基础性技术研究和智能传感、人机协作等共性技术研究。同时,要积极探索未来发展模式和方案,推动企业生产方式、组织模式和商业范式深刻变革,着力于发展敏捷、高效的生产方式,积极培育网络化协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分享制造等智能制造新模式。
发展智能制造产业,提升智能装备供给能力。智能制造产业是智能制造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托和物质基础。为此,要加强智能装备和关键短板研制攻关,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技术深度融合,推动改造提升一批在役设备,升级换代一批新型装备,原创发展一批前沿装备。打造智能装备应用孵化基地,加快高能级试验验证平台、检验检测平台建设,推动智能装备工程化产业化,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产品供给。
注重场景驱动,开展多层次示范应用。智能制造技术重在应用,要通过拓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广度和深度,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聚焦原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的细分行业,围绕制造全流程,基于企业、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挖掘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智能制造典型场景,着力培育一批面向行业场景的新模式新业态解决方案。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鼓励条件好的企业积极建设智能工厂,实现核心业务的优化管理和自主决策。面向中小企业和重点地区开展多层次应用推广,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强化大型企业的引领作用,探索“链式”数字化转型模式,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夯实发展基础,提供全方位支撑和保障。加快工业互联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开展内外网升级改造。推动建设智能制造合作伙伴,依托重大项目和骨干企业,打造一批标准化、易推广、自主化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围绕关键技术,积极修订满足市场需求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推进标准的应用试点,对试点进行动态监测,积极对关键国际标准进行前瞻布局和研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吸引更多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向先进制造业,营造有利于制造业数字化普及、智能化提升的良好生态。
(作者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产业所智能制造研究室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