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领军人物 > 正文

唐任伍:从“划桨人”转变为“掌舵人”

2015年1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在共建共享过程中,城市政府应该从‘划桨人’转变为‘掌舵人’,同市场、企业、市民一起管理城市事务、承担社会责任。”

“掌舵人”和“划桨人”原指我国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赛龙舟的两个不同角色,分别在龙舟比赛中发挥着不同作用。“掌舵人”把握龙舟的行进方向,防止偏离路线,保障前行的稳定性;“划桨人”则是龙舟前行的动力,同心协力,整齐划桨,奋力争先。只有“掌舵人”和“划桨人”分工明确、紧密合作、奋发蹈厉,才能“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助力龙舟劈波斩浪,赢得比赛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城市建设和治理时,用“掌舵人”和“划桨人”作比喻,生动形象地指出城市政府要转变角色,从大包大揽城市建设和治理中具体事务的“划桨人”,转变为把握城市建设、治理大局,激发市场、企业和市民多方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参与城市共建共享过程的“掌舵人”。

城市建设和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核心是人;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是重要评判标准。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和治理中具有主体地位,提高城市建设和治理水平,推动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必须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破解城市政府单打独斗,什么大事小事都管、都亲自“划桨”的状况。要把城市建设和治理的权力还给社会,让民间力量更多地参与城市建设和治理,集思广益,构建政府、社会、企业、市民“协同共治”“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环境,解决群众反映的难点、堵点、痛点,避免城市政府在城市建设和治理中出现“错位”“越位”和“缺位”。

城市建设和治理,当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地向低碳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无废城市等发展,但决不是千篇一律、千城一面,更不意味着要丢掉城市的独特性和个性,而是要结合当地的历史文脉和文化特色,尊重城市居民的意愿,通过“一起划桨”共同打造特有的城市内涵,让在这个城市生活的居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提升城市的魅力和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让全体市民共同参与,从房前屋后实事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市民和政府的关系从“你和我”变成“我们”,从“要我做”变为“一起做”,才能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城市政府的职责是“掌舵”而非“划桨”,这就要求城市政府在城市建设和治理中要善用宏观决策,把握大局、主导航向、多谋善断;鼓励市场、企业、市民同心协力“划桨”,勇往直前,为广大市民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划桨人”靠“掌舵人”把握方向、因势利导;“掌舵人”靠“划桨人”提高效率、实现目标。政府“掌舵”、社会“划桨”的分工与协作,有利于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民主性和有效性,避免主观随意性。这就要求政府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这样既有利于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机制,还可以实现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社会化,使更多的社会组织、私营部门、公民个人参与到公共服务和城市治理中来,引入竞争机制,打破政府垄断,使公民有更多地选择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机会,从而整体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