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公司治理 > 正文

牵紧科技型企业培育的“牛鼻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把科技型企业作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牛鼻子”和“先手棋”来抓。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让科技型企业的孵化、育成和壮大成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科技型企业培育的主要症结

“十四五”以来,我国科技型企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与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培育工作还存在着短板。一是企业培育难度增大。受外部环境冲击,科技型企业成长速度放缓、生命周期变短、传统产业仍占较大比重。目前,科技型企业面临共性问题是订单减少、经营成本增加、流动资金紧张、融资成本增高等。二是企业管理模式落后。传统运营管理模式占较大比重,存在股权配置不合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特别是财务管理不规范等共性问题,同时发展战略规划缺乏,内部因素对企业在股权债权融资、人才引留、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挂牌上市等产生很大制约。三是市场配套服务不足。当前的市场化服务还相对滞后,在政策指导、技术开发、管理咨询、融资中介等方面,缺乏有效服务。需要进一步加强跟踪监测,培育科技服务机构,搭建特色服务载体,扩大面向科技型企业的创新服务供给。

体系化培育的关键链条

着力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系统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活力和创新实力。围绕成长链、孵化链、创新链展开,把孵化育成工作不断引向深入,着力推动科技型企业实现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围绕成长链,构建梯次培育体系。科技型企业培育过程就是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的过程,只有市场存量企业结构实现调整才能真正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是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精准培育力度,完善后备培育库制度,做强培育服务机构,推动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二是构建“资金+项目+基金+培训+服务”五位一体的高成长型科技企业培育服务体系。通过项目、人才、平台一体化支持,培育一批体量规模大、创新水平高、行业带动强的科技领军企业,为培育“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奠定基础。三是搭建科技型企业生态培育体系。“一企一策”集成支持,发挥科技领军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引领支撑作用,牵头组建行业性研发创新集群,以高成长科技企业为核心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圈。

围绕孵化链,优化企业孵化体系。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是“双创”的重要支撑,也是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渠道。一是升级创业孵化。支持运营机构在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孵化链条的基础上,主动吸纳与融合各类科技服务机构,推动专业化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和服务,对初创企业成长进行“全面赋能”和“全程加速”。二是创新金融支持政策。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分担机制,探索帮助初创期企业渡过“死亡谷”,推动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三是促进高成长型科技企业内部创业。推广海尔“海创汇”、小米生态链等成功模式,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集群式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平台化转型,把研发设备、生产设施、市场渠道等资源提供给企业内部和社会创业者,培育出更多有潜力的初创企业和新的增长点,实现“裂变式”创新。

围绕创新链,促进创新赋能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是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是通过科技创新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一是鼓励企业牵头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搭建一批具有法人治理结构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挥好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重塑科技型企业与高校院所深度合作模式。二是加快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培育建立一批实体化、资本化、国际化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组织。三是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重点导向,加快传统工业企业的高水平技术改造,引导企业运用先进技术改进工艺、设备、产品,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取得核心知识产权,引导企业建立主导产品“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探索一代”的创新模式。

[责任编辑:潘旺旺]
标签: 科技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