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淮河岸边普通的淮罗村,一座座高高的庄台是百姓守护的家园,也曾是躲避洪水的见证,如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让“蓄洪低地”变为“产业发展宝地”,“民生洼地”变为“生态宜居高地”;一面由66张照片汇聚起来的“笑脸墙”,这一张张笑脸,是吴岭村最美的乡村风景,是乡亲们幸福生活的真实见证,是吴岭村近年来巨大变化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安徽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以下简称省局(公司)〕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为契机,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坚定不移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规划、扎实推进,切实推动帮扶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以踔厉奋发姿态接续奋斗,履行国有企业肩上承担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淮罗村上的庄台人家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王岗镇淮罗村,千百年来,淮河水涨涨落落,淮罗人水来则迁、水落而回。一座座高高的庄台,是百姓守护的家园,也是躲避洪水的见证。随着庄台整治、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淮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成了淮罗村的新名片。
“淮罗村是江淮大地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板!”媒体报道如是说。2019年9月,淮罗村入选“安徽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称号;2020年11月,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2021年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这也是阜阳市首个“国字号”美丽休闲乡村。
淮罗村蝶变的背后,阜阳市局(公司)先后投入帮扶资金100余万元,用于改造升级基础设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收入稳步提高。2017年年底,淮罗村顺利实现脱贫,“淮罗经验”在全县22个庄台中推广,受到省市县有关方面的关注,称赞淮罗村是淮河风情的庄台人家、美丽乡村的生动样板。
“务必要把有限的帮扶资金、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多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脱贫攻坚转入乡村振兴后,阜阳市局(公司)派驻的驻村工作队紧密团结村两委,因地制宜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
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地方“两委”结对共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帮扶村开展组织共建。在2020年接到行洪命令后,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时间制定工作预案,组织党员干部成立防汛救灾突击队,连夜帮助群众抢收田里种植的西瓜、蔬菜等农产品,转移粮食、化肥等农用物资,组织村民做好巡堤查险和安全值守工作。驻村工作队冒雨走访庄台每户人家,详细了解受灾情况,精准统计受灾贫困人数和影响程度。针对基础道路设施、乡村旅游项目受损情况,驻村工作队一方面积极组织群众开展灾后生产自救,主动联系争取县农委、种子公司、园艺设计等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实施五彩油菜种植项目,重振乡村旅游产业;一方面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开展消费扶贫和送温暖活动,帮助受灾群众销售各类农产品,努力把洪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加大帮扶力度,做好灾后重建。积极帮助沿淮蓄洪区姚庄村、淮罗村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及时修复被洪水损毁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针对苗木绿化受灾情况,主动联系颍上县农委、种子公司、园林规划设计等部门并获得支持和帮助,实施五彩油菜种植项目,抢抓春季乡村旅游市场。
依托沿淮丰富的水资源和滩涂资源,大力发展种植养殖、淮河风情游等特色产业,稳定村民增收;以美丽庄台建设为主抓手,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实施小花园、小广场等“九小工程”,综合提升庄台人居环境。“作为行业的一员,我们时刻牢记‘国企姓国、党员姓党’的初心使命,充分发挥行业产业链优势,积极主动服务与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为深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阜阳市局(公司)主要负责人如是说。淮罗村的蜕变,是省局(公司)发挥行业优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省局(公司)党组站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履行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的高度,带领全省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部署,发挥行业优势,在帮扶村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保障、农产品消费帮扶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完善制度,提升管理。通过制定《关于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指导意见》和《乡村振兴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乡村振兴工作重点任务、工作内容、流程,构建了责任明确、内容清晰、推进有力的乡村振兴工作制度框架。以项目管理为抓手,聚焦“建设范围、预算管理、申报审批、资金管理、验收评价、档案管理”六大重点环节,固化工作流程,坚持做到“项目审批有依据、资金流向有监管、验收评价有审计、项目档案有留存”,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持续对标先进地区,学习吸收优秀经验做法,结合工作实际,逐步完善乡村振兴管理制度。同时,主动自我加压,坚持底线思维,认真排查乡村振兴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点,从被动“遇见”转向主动“预见”,做到危机精准防范、风险事前化解。
深化调研,聚焦问题。省局(公司)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直属单位班子成员高度重视调研指导对推进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和工作落实的抓手作用,坚持“问题导向”,将调查研究落在“田间地头”,全面保障帮扶资金投入精准、帮扶政策管用、帮扶效果明显。仅2022年,全省系统共计275人次赴定点帮扶村进行考察调研,召开定点帮扶专题工作会议45次,督促指导79次,发现主要问题34个,形成督促指导报告4篇。
压实责任,统筹协调。充分发挥行业管理优势,坚持用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压紧压实各方责任,落实落细制度性文件要求。围绕乡村振兴工作重点任务、关键节点,打造一套由省市两级分级管理、协同配合的管理模式。同时针对全省系统乡村振兴项目种类多、周期跨度长、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以季度为周期,要求相关单位上报乡村振兴推进情况表,认真梳理工作进度,及时协调工作堵点,总结优秀经验做法,确保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多年来,省局(公司)党员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温暖民心,帮助困难群众解决行路难、灌溉难、通信难、上学难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近3年,省局(公司)坚决扛起社会责任,保障帮扶资金投入稳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根据帮扶村产业发展需要和生活条件现状,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行动,持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数据显示,目前已累计修复农村道路13708米,建设门牌11750个,安装路灯近千盏,修建水渠4条,修复水库1个,水塘清淤5口,采购各式农机设备300余台。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不断加强文化公共服务项目建设,累计修缮广场等服务中心20余所,极大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注重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累计使13000余村民受益。
吴岭村有面“笑脸墙”
依靠养牛走上致富路的脱贫户、收入显著增加的茶叶种植户、勤劳奋进的“女汉子”、直播带货的“新农人”……在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汤泉乡吴岭村村民活动广场上,有一面由66张照片汇聚起来的“笑脸墙”,这一张张笑脸,是吴岭村最美的乡村风景。
吴岭村以前是大别山区的贫困村,地处太湖县东北部,山高路陡、田少山多,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是个典型的山区村。2017年4月,省局(公司)开始对吴岭村结对帮扶,帮扶6年来,通过采取有力措施,不仅派出了驻村工作队,省局(公司)坚持动员全员参与,倾心帮扶,通过投入资金发展产业,壮大了集体经济,促进了农户提高家庭收入,使吴岭村村情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近6年来,省局(公司)接续派出三任第一书记驻村,持之以恒答好“四道题”,通过投入资金发展特色产业,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促进了农户家庭增收。
答好规划发展“开卷题”。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驻村工作队开展走访调研,摸清村情民意,从九个维度分析人口、经济发展概况,主动对接地方职能部门,指导村里制定“乡村振兴中长期发展规划”“乡村振兴三年投资规划”,并建立年度任务清单,明确计划措施、质量标准、完成期限、具体责任人等,做到发展有方向、推进有目标、落实有抓手。
答好产业兴旺“关键题”。乡村要振兴,关键看产业。光伏电站并网发电,茶叶加工厂、菊花烘烤厂陆续投产运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运行模式有效带动,“百年雾青”“七里庵禅茶”“朴茶”“吴岭红”“山里花海”等多个农产品商标注册成功……如今的吴岭村已初步建起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目前,驻村工作队正在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教育培训实践基地暨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促进农研融合、农旅融合,努力转化提升特色资源要素价值,推动绿色发展、特色发展的振兴之路再上新台阶。
答好特殊群体服务“必答题”。驻村工作队将服务“一老一小”作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首要关注点。他们通过争取帮扶资金、改善就医条件等,着力构建“小病就诊不出村、临时急救一刻钟”的医疗服务圈;探索网格互助养老,工作队、村两委及党员志愿者分片包户,与通信公司洽谈合作,尝试应用独居老人远程看护呼叫系统;建设老年活动中心,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举办留守儿童“暑期快乐成长营”,招募本地大学生志愿者,协同大学生村官一起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等服务,让留守儿童的假期丰富多彩。
答好乡村治理“压轴题”。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在驻村工作队指导下,吴岭村创新引入党员积分制,让党员身份亮起来、组织生活严起来、服务群众干起来。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第一书记带头领办,党员干部表率示范,引导群众将“村里事”变成“家里事”。借助帮扶单位力量,吴岭村还建立“徽映”普法工作室和村民调解室,安装普法触控屏,让老百姓享受到“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以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助力乡村振兴。村里每年开展“文明家庭”和“最美家庭”评选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用身边典型引领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大力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
如今的吴岭村,村容村貌更美了,邻里关系更和谐了,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不断提升,乡村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乡亲们的笑容是对我们帮扶工作最好的肯定。我们将以此为动力,汇聚更强大力量,奋力续写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让乡亲们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谈到村子未来发展,省局(公司)驻吴岭村干部信心满满。
吴岭村的蜕变是省局(公司)发挥“头雁”作用、振兴乡村经济的生动写照。
精心选派干部,帮扶队伍配优配强。省局(公司)将定点帮扶作为助推发展、加强农村治理的重要载体,作为锻炼干部队伍、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平台。根据要求,在全省系统开展驻村人员选派工作,将一批政治过硬、能力突出、作风良好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帮扶村。目前,全省系统共有帮扶村76个,派出驻村干部和工作队员53人。
驻村工作队进驻以来,省局(公司)以发扬啃“硬骨头”的魄力和韧劲,为选派干部发挥作用摇旗呐喊,强调要更加注重发挥团队合力,把助力乡村振兴同本单位党支部建设、为帮扶村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等重点工作相结合,建立乡村振兴配套工作协调机制,举全系统之力保障下派干部干事创业。
近年来,选派干部克服困难条件、迅速转变角色,积极工作、认真履职,在推进产业提升促进就业增收、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好帮扶效果,展示了良好行业形象,其中省局(公司)定点帮扶村吴岭、沙坝乡村振兴工作得到地方奖励,在2021年度考核中荣获优秀等级。
数据显示,近3年来,省局(公司)共投入1331.39万元,累计帮扶20余个行政村,共建设29个产业帮扶项目,目前已完成486.03万元。根据测算,预计每年可为帮扶村村民及村集体带来收入约33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超300个。其中,省局(公司)投入帮扶资金超过50万元的项目共7个。以新龙村农旅学产业融合示范项目为例,行业投入298.53万元,尚处于立项审批阶段。项目投产后每年预计增加综合经济利润78.34万元。
打响“蓝天保卫战”
风吹麦成浪,春过夏始忙。近日,宿州萧县烟草专卖局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走进丁里镇河头村、瓦子口和张山头村,开启“秸秆禁烧+”模式,打响“蓝天保卫战”,助力美丽乡村振兴。
秸秆禁烧+普法,营造和谐法治氛围。县局禁烧人员联合司法局驻村干部一起走进村民家中,深入田间地头,通过悬挂禁烧宣传标语,向村民发放秸秆禁烧宣传单,讲解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秸秆禁烧政策以及危害后果,进一步增强广大村民“秸秆禁烧、人人有责”的法治意识和安全意识。
秸秆禁烧+关爱,用心领航爱相伴。禁烧人员与村两委干部走进河头村幼儿园,开展庆六一“用心领航·用爱相伴”慰问活动,详细了解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情况,送去节日的祝福,现场观看了幼儿的节目表演,积极参与互动,进一步彰显责任烟草良好形象。
秸秆禁烧+助农,用心用情解民忧。正值河头村特色农产品土豆收获时节,连绵的几场夏雨,时刻牵动着禁烧人员的心,冒雨走进田间地头,帮助种植户拨土豆秧、采挖、分拣、装箱、装车等,用心用情办实事、解民忧,助力乡村振兴,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秸秆禁烧+共建,让主题教育进田间。禁烧人员在田间巡查期间,与河头村两委干部和群众共同学习主题教育选读书目,让主题教育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近年来,宿州市局(公司)通过各单位、党支部、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切实履行社会责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帮扶村和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完成各项帮扶工作目标。
突出“四个覆盖”,积极投身扶贫事业。每年召开扶贫工作专题会议,领导班子每季度至少一次到帮扶村,研究部署扶贫工作。机关、县局支部与8个帮扶村定期召开结对共建暨脱贫攻坚座谈会,全市系统6个支部101名党员包保覆盖4个县6个村4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市局本级24户、萧县县局212户、灵璧县局142户、砀山县局62户。灵璧、砀山县局先后选派3名党员加入驻村工作队。总体上实现了单位包村、支部联村、党员与贫困户结对、驻村帮扶“四个全覆盖”。
做实支部共建,健全帮扶长效机制。推进“连心工程”,各支部每月到村参加一次村联席会、每季度到村上一次党课,帮扶干部每月走访一次贫困户、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帮助帮扶村党支部在带动群众脱贫攻坚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志愿者积极响应倡议,深入帮扶村,开展区域场所消毒、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普法三走进、节日慰问、环境卫生清理、义务种树、帮助秋收、助农帮销、消费扶贫、文化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选择灵璧县七里村特困户家庭作为长期帮扶对象,每年为其租赁房屋、配备生活必需品、帮助小孩上学、安排专人定期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争取帮扶资金,强化帮扶项目监管。2015年以来,共协调、拨付688.23万元帮扶资金,对全市5个县区、8个村(社区)在基础设施、产业扶持、文明创建等方面提供支持,帮助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改善人居环境,发展村集体产业,助力村出列户脱贫,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资金监管,实行日常监督和定期检查相结合,每年开展一次帮扶资金使用情况专项审计,重点关注帮扶资金拨付、管理使用、帮扶项目实施及效益效果情况,助推惠民项目落实落地,完善项目档案,切实发挥帮扶资金使用效益。
宿州市局(公司)的实践是省局(公司)乡村振兴工作的缩影。多年来,无论是烈日炎炎的酷暑,还是大雪纷飞的严冬,省局(公司)广大帮扶干部一直奔走在田野山乡,坚持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与基层干部群策群力、寻找项目、充分论证,千方百计带领村民们兴产业、奔富路。
近年来,省局(公司)注重项目带动,帮扶措施落地见效。以“突出效益、精准帮扶、发挥优势、加强管理、强化保障”为原则,在发挥项目带动作用上持续发力。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全省系统乡村振兴5万元以上项目共计84个,项目总投资2672.47万元,已立项批复帮扶资金1819.24万元,目前帮扶村实际已支付资金1308.61万元。
根据全省系统乡村振兴帮扶点自身特点,省局(公司)着力扶持当地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帮扶点产业经济发展。协助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加强人居环境整治,使帮扶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得以完善,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治理能力得以提升。同时加强省市两级协同联动,以实地走访、座谈交流、书面调研、数据跟踪等多种方式,确保全省系统乡村振兴工作平稳推进。
近年来,省局(公司)坚持发挥行业资源优势,着眼“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坚持以产业振兴为主,以党建帮扶、人才培育、技能培训、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消费帮扶等为辅的多元融合帮扶机制,逐步实现由较为粗放式的“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多元帮扶的靶向转变。
“助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行业应尽的社会责任。”省局(公司)主要负责人表示,要加大帮扶力度,聚焦原材料产业帮扶,发挥乡村振兴项目带动作用,努力打造形成特色产业。强化党建帮扶引领作用,指导帮扶村加强基层两委班子和制度建设,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落实好我为农户办实事;促进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结合帮扶村的基础条件和特点,协助做好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农业;做好帮扶工作保障措施,加强帮扶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过程合法依规的同时取得预期效果。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久久为功,终有所成。省局(公司)广大党员干部一棒接着一棒跑,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强意志,以人民至上的赤子之心践行党的庄严承诺,坚决助力打赢乡村振兴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