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全国性的医药反腐行动正在展开。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今年全国已有至少159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超过去年全年数量的两倍。其中,既有省市级大医院的“一把手”,也有基层医院、基层岗位的“小官巨贪”。
那么,这些药企、医疗机构的暗黑交易有多猖狂?
从数额上看触目惊心,有的“狮子大开口”,某地医院以3520万元购入一台医疗器械直线加速器,院长竟然吃掉高达1600万元的回扣;有的“蚁食”成多,某基层医院党委书记先后多次收受他人所送现金,共计人民币高达966.5万元。
从手段上看五花八门,除了在购销环节明目张胆拿医疗回扣,更多的是变换形式暗度陈仓。诸如通过会诊费、讲课费等名目进行利益输出,或是打着所谓科研经费、学术会议费、组织药品临时试验等名义相互勾连。还有的指定患者到特定药店购药,用低值耗材串换高值耗材等等,不一而足。
作为民生领域的重要一环,医药行业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大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腐败行为以及私吞“赃款”,最终都将转嫁为医药“成本”,推高患者的就医费用。
腐败行为,也严重败坏医药行业的口碑与形象,严重损伤医患信任关系。不乏有医生朋友感慨,这些年行业内不正之风潜滋暗长,自己本身合理的医疗建议也常常被误解误伤,遭到患者质疑,“不送红包,是不是不给咱好好治”“医生是不是拿了回扣,让咱做这个检查”……如此这般,不仅令人无奈,也势必在医患之间平添许多不必要的摩擦。
“一粒老鼠屎,坏掉一锅汤”,医药行业的不正之风亟待肃清。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要求健全完善行风治理体系,重点整治医药领域突出腐败问题。
7月中旬以来,反腐力度进一步升级。国家卫健委联合国家医保局、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在内的9大部门,部署开展为期1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召开动员会,部署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相关整治。“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受贿行贿一起查”等关键词,清晰表达着监管部门对医药反腐的行动和决心。
正本清源,须久久为功。众所周知,医药腐败不是一个新问题,其形式一直在变化。正因如此,许多人呼吁,希望这次的反腐行动,不止于一场“风暴”,而着重建立健全监管体系。通过预防和惩处并举等手段,不断铲除滋生不正之风的土壤,引导相关主体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与此同时,由于医学的专业门槛,腐败行为的隐蔽性更高,更当在源头治理上多下功夫,及早划出“红线”“高压线”,让专业的人看好专业的人。
“治病救人”的行业,本不该沾染太多的污垢。无论“沉疴顽疾”,还是“疑难杂症”,医疗腐败的病症该治就得治,容不得拖延。一个健康的就医环境,守护的是大众身心健康,也是在守护可贵的医者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