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浙江路桥:一颗枇杷富了村

大国新村文章配图

“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专题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大步迈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越过越好,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壮美画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人民论坛网推出“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系列报道,讲好神州大地广袤乡村的振兴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桐屿街道小稠村,共同见证这里的幸福变迁。

村前绿水盈盈绕,村后枇杷满山坳。

装箱枇杷露、翻晒枇杷花、运送枇杷膏……走近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桐屿街道小稠村,便可见到村口的共富工坊里忙忙碌碌的劳作景象。尽管一年一度的枇杷季已过去,但小稠村仍在奋力书写枇杷的“锦绣文章”。

作为路桥枇杷的主产区,桐屿街道在1996年被国家农业部等联合命名为“中国枇杷之乡”,被浙江省林业厅评为“浙江枇杷之乡”。

2002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台州市路桥区小稠村视察,鼓励村里发展特色农业并寄予厚望。

20多年来,小稠村党员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聚焦枇杷产业,实现传统生产型农业向休闲度假农业发展的跃升,千方百计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强村富民之路。

小稠村风光

支部带着村民干,推动枇杷产业提质增效

“我们小稠村全村506户2090多位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枇杷。”小稠村村书记邱明生回忆道,上世纪80、90年代,桐屿枇杷罐头产量占据全国总产量的1/4,枇杷产销成为桐屿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小稠村是桐屿枇杷的主产区。基于小稠枇杷种植历史与现实的水土条件,小稠村还创办了罐头食品厂。然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吃新鲜水果的多了,罐头产业整体萎缩,大量果农被推向市场的汪洋大海——“当年,村民们拎着篮子,到104国道旁摆摊叫卖。”小稠村村书记邱明生补充道。

如何做强枇杷产业、打响“中国枇杷之乡”知名度?

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视察后,小稠村党总支统一村民思想,创新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扩大种植规模。先后建立村级罐头厂、枇杷观光园,修建“阳光工厂”,拓展枇杷全产业链,打响枇杷品牌。此后第3年,小稠村集体经济收入就突破百万,年均户收入从1800元增加到5400元。

为了提升枇杷品质,支部想方设法聘请浙江省农科院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围绕枇杷调研地理环境、水土条件,建立枇杷高品质试验基地,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枇杷19种,建设300亩规范化栽培核心区,打造“种子库”,目前小稠枇杷7成以上是白沙枇杷,占白沙枇杷全国销售份额的30%,价格从原先的1-2元/斤提高到20-30元/斤,多次摘得农博会金奖。

支部还通过枇杷园地设施建设,推广新型肥应用,实施矮化种植等技术试验,举办“共富大学堂”,将小稠枇杷优质果率提升至80%以上,保证了产品品质。2022年,获得了路桥首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路桥枇杷”,原本在山沟沟里的果子变成了村里发展的黄金果。

枇杷丰收

做强市场奋力干,激活产业发展“一盘棋”

在村民广场的“共富集市”上,果农张文彬笑开了花:“以前我们是蹲在路边卖枇杷的散户,现在我们都卖‘稠记’,大家都认!”

近年来,小稠村从家庭作坊走向企业化工坊,通过与水果零售商企业合作,借助其渠道优势,紧跟市场需求,深耕果品精深加工,以生产枇杷露、枇杷茶饮、枇杷果脯等方式填补销售空白期,一季的枇杷成为了全季的产品,走出一条农产品加工的共富路。同时小稠村趁热打铁注册“稠记”枇杷露商标,打造品牌形象,让村民从卖水果到卖文化,增强市场影响力。“稠记”获评2022年“浙江特色伴手礼”省级优选,为小稠村枇杷产业的发展筑牢更加坚实的基础。

小稠村共富工坊

以共富工坊为基础,小稠村建成枇杷展示厅、议事厅、电商直播间、助富金融直播间、红色助农物流点等特色区域。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发展农旅产业,以举办枇杷节、设计IP形象、定制周边文创产品等形式延长枇杷农产品价值链,进而推动小稠村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

经过品牌化运作之后,小稠村的精品包装枇杷产品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身价也一下提高了近10倍,种植户张宝林笑道:“以前种田一天赚几毛钱,现在一天赚两三百元!”

小稠村还紧抓“互联网+ ”发展机遇,同时打造“屿你桐行”网络直播带货品牌,培育了一批特色电商品牌产品,并创新推出“支部搭台、网红带货、农户受益”直播模式。“这几年,我们探索线下、线上销售方式,实现产销精准对接。同时增强物流能力,打通了销售最后‘一公里’。”桐屿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推动枇杷走出去,小稠村设立“共富物流”,针对枇杷保存期短、运输成本高等难题,依托快递行业联合党委,整合13家快递物流公司及42个网点,实现三级物流快递网络全覆盖;打造红色速递产业链,引入“红色助农”“大企牵小企”物流,签订助农合作协议,推动快递降本提质。

党建联建抱团干,重塑合作经济新体系

作为“中国枇杷之乡”特色村,小稠村在枇杷深加工和枇杷产业链延伸上走在了前面,而周边凉溪村、上山童村等4个紧挨着的村子集体经济较为薄弱。

一个村富了不算富,一起富才是真的富。在小稠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该村党组织坚持“跳出小稠,发展小稠”的思路,与毗邻的上山童村、凉溪村、东明村、下庄卢新村建立“五村连片”党建联盟,走出一条资源共享、产业协作、信息互通、优势互补的共富路径。

2017年,共建的五个村一起注资5000余万元成立小稠农旅发展有限公司,整合近3500亩枇杷种植地。公司主推“洛阳青”“桐屿白”等优质品种,健全枇杷统一管理、包装、宣传,实现分级销售,扩大品牌效应。为打通各村枇杷产业协作壁垒,“五村连片”党建联盟按照统一标准,确定植株、果龄、品种等计量等级和收售价格,统一挂售“路桥枇杷”标签,实现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同步提升。

“村+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让这5个村的发展拧成了一股绳。“连片发展有诸多好处,比如原材料稳定、人多力量大好推广,同时还能带动共富,何乐而不为?”小稠村村书记邱明生说道。

围绕“五村连片”开发,2021年3月,5个村按不同比例入股成立小稠农旅发展有限公司,依托丰富的资源禀赋和自然基础,按照4A级景区标准大力开发以农业为特色的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观光等产业。同时,精心布局凉溪古道、十八坵田花海、天官桥游步道、枇杷绿道等景观,吸引桐商回归,引入新乡贤资金,茶室、民宿、露营基地、天文观测、高山农场等功能模块不断完善,吸收部分村民返乡从事特色小吃、土特产、民宿、农家乐等行业,拓宽村民致富路。

近几年,小稠村全力推进农旅融合,建造农耕纪念馆、枇杷山庄观光台等特色打卡点。2023年“枇杷文化节”更是开启以农促旅的全新探索。

繁华簇簇结硕果,枇杷累累忆初心。如今,小稠村枇杷产业产值超800万元,文化旅游收入超300万元。小稠村村集体经济从2002年的2万元跃升到2022年的640余万元,人均年收入从几千元提升到6.2万元。将特色农业的脉络刻在农村的“掌纹”上,金色的果实将继续照亮小稠村民脸上的笑容。

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小稠村建设新农村的共富故事是路桥深化推进“千万工程”的一个缩影和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典型经验。

近年来,路桥区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村办市场之路、资产经营之路、乡村产业之路,金融之桥、机制之桥、乡贤之桥“三路三桥”强村富民建设路径,全方位推动乡村产业、文化、生态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除了“党群连心富先行”的小稠村,还有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两个市场成交额破百亿的方林村,完成昔日垃圾村到诗意田园的华丽蜕变、成为全省“美丽乡村”典范的金良社区,等等。

当前,路桥区正在大力推进党建引领“村村百万”共富攻坚行动,在力求美丽乡村与产业发展的共生共荣中,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的路桥新画卷徐徐展开。(作者:金秋君)

编辑:王卓怡 王爽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