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扬州双华村:田园乡村的“花样”美景

大国新村文章配图

“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专题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大步迈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越过越好,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壮美画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人民论坛网推出“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系列报道,讲好神州大地广袤乡村的振兴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伙镇双华村,欣赏这里的“花样”美景。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扬州考察调研。他指出,“扬州是个好地方,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是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

双华村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伙镇,下辖34个行政组,1211户,人口3506人,是全国盛名的“花木专业村”。近年来,双华村坚持一年一个新变化、一年一个新举措,建村部、强阵地、兴产业,以花木为媒、电商为径,大力推动庭院经济发展,锚定“花木+盆景+电商”发展战略,蹚出一条“云上花木”的乡村振兴之路,成为宜居宜游宜创业的和美乡村。

扬州市江都区丁伙镇双华村田园风光

扬州市江都区丁伙镇双华村田园风光

这些年来,双华村先后荣获全球500佳生态村、全国庭院经济高效产业专业示范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一个新村部换来一幅新面貌,打好“慧民”服务牌

基础设施越完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能更足。

双华村以新村部建设为契机,把以前没有做成的事情办好,为村党组织注入精气神,打造暖心好阵地。

双华村坚持把筑牢战斗堡垒作为强村富民的“一号工程”。投入210万元建设670平方米党群服务中心,按照“服务最大化、办公最小化”理念,打造“敞开式”党群阵地和“开放式”服务大厅。将村部96%的面积用作服务群众功能室,设置棋牌室、健身室、乒乓球室等多样化的功能室,配置“86寸智慧大屏+智慧生态系统”“标准篮球场+5G灯杆”“多元功能室+智能设备”,实现补贴申请、生活缴费、红色影院等236项便民服务一屏通办,筑牢村集体经济发展“红色阵地”。村干部实施弹性工作制,常态化开展“1+4+N”为民办实事活动,让群众抬头见组织,低头享服务。今年以来,累计开展乒乓球赛、村BA、红色影院、广场舞、棋牌娱乐等活动300余场次,村部实现日均人流量6倍增长,智慧村部聚人气更聚人心。现在,“早上测血压、中午下象棋、下午打篮球、晚上跳广场舞”成为双华村民的幸福时光。

老百姓都说:“以前的村部有事才会去,现在的村部没事就想去。”

扬州市江都区丁伙镇双华村“智慧村部”

扬州市江都区丁伙镇双华村“智慧村部”

当地聚焦解决群众忧烦的“关键小事”,疏通难点堵点,打造“智慧看护”,实现实时监护、智能推送、上门服务,全面提升独居老人幸福感、安全感。聚焦看病难、挂号难、救助难等问题,与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联合开发“智慧医疗”系统,试点推行远程诊疗,专家号定向预留,让群众不出村就能享受三甲医院诊疗服务。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双华村党总支共有党员130名,围绕“五个好”目标规范,积极推进村党总支“标准+示范”建设,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村集体经济发展、为民实事办理、惠民项目建设等重大事项决策,不断提升村党组织的战斗力组织力。

阵地建好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和热情更强了,村党组织说话有人听,做事有人跟。

双华村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先后拆除破旧、违建房屋11户,拆除猪圈鸡舍21处,清理垃圾72吨,整治绿化6000平方米,整治河塘13000平方米、清淤量26000立方米,投入30多万元整治村内河道。

垃圾革命稳推进,双华村貌更靓丽。新建分类垃圾池105座,完善“组保洁、村收集”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保证生产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厕所革命再发力,为美丽双华添“新颜”。改造旱厕930座,新建标准化公厕2座,可移动厕所8座,污水采用分散式处理,实现了污水处理全覆盖。

“村里面的环境是一年比一年好了,水清了、岸绿了、路宽了、景美了。”村民们纷纷为双华村近年来的村容新貌点赞。

一个新基地拓展一条新路径,串起“共富”产业链

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扬州市江都区丁伙镇双华村柘圃直播电商基地

扬州市江都区丁伙镇双华村柘圃直播电商基地

双华村以“都好麦”工程为牵引,延伸农业产业链,把以前不曾想过的路子走成,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农村电商赋能农特产品走上销售“快车道”是双华村推进乡村振兴的又一亮点。2022年,双华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新建400平方米扬州市首家村级直播电商基地——“柘圃”电商直播基地,打造6个红色助农直播间,涵盖数字展厅、大师工作室、电商中心,推动红色电商助力绿色发展。

村景因人而变,乡村因人而兴。针对村里直播电商人才匮乏现状,双华村积极响应区“都好麦”播客先锋引育工程,从乡村振兴好青年、优秀党员干部、村干部中选聘播客先锋,成立双华村直播电商党支部和直播助农先锋队,为直播发展解决“人”的问题。与区菜头直播孵化基地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围绕农产品拍摄、网络营销、短视频拍摄、手机直播等基础技能、实用技能和从业素质进行培训,进一步解决“能”的问题。

“我们党员助农先锋队代言的都是附近镇村的优质农产品,直播间多卖出一份货,农民就能多一份收益,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家乡特色的农副产品卖到城里、卖向全国。”丁伙镇高桥村团支部书记陈雪姣说。

扬州市江都区丁伙镇双华村党员直播助农先锋队代言农特产品

扬州市江都区丁伙镇双华村党员直播助农

2022年以来,双华村柘圃基地开展助农直播117场次,实现网络零售额800多万元,不仅带火了本镇花木、鸡蛋、大米等特产,还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农副产品搭上直播“快车”,党建“一点红”带动村级发展“一片红”。

“现在,我们的新通扬运大米、苦荞茶彻底卖火了,丁伙镇新庄村、大桥镇荞麦种植基地等都抢着把农特产品送到我们基地来销售。”双华村党总支书记濮庆锋介绍道。

一个新项目衍生一份新产业,培育“增收”强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

双华村以花木产业壮大为抓手,把以前不完整的产业盘活,为村集体增收激活强引擎,绘就振兴新图景。

作为全国盛名的花木专业村,双华村做实“土”文章,坚定不移发展壮大花木产业。从“小范围”到“全域推”、从“小作坊”到“合作社规模化运作”,双华村专注发展花木专业化种植养殖,“村强民富”的底气和信心更足了。

扬州市江都区丁伙镇双华村“花朝节市”花卉大棚示范引领项目

扬州市江都区丁伙镇双华村“花朝节市”花卉大棚示范引领项目

双华村整合村域内28家苗圃场、3家花木专业合作社、3家绿化工程公司、2家物流服务配载中心、2个花木科技示范园和80多名花木经纪人,成立扬州市双华村花木专业集体农场,打造集“培植—生产—设计—运输—施工—养护”于一体的集体经济产业链,实现村内5000亩、村外近3000亩的土地用于花木产业精细化种植、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引导花木产品向品种新型化、造型园艺化方向发展,以组织引领的“关键子落”带动花木产业的“满盘皆活”。

只有苗木产业没有花卉产业一直是双华村的痛点。经过市场调研,双华村抢抓机遇,投入150万元实施“花朝节市”花卉大棚示范引领项目,占地2600平米,主要培育欧石竹、佛甲草、鸡冠花和矮牵牛4个品种,年产花卉12万盆。下一步,双华村将继续引进三色堇、金盏菊、太阳花等市政工程类花卉,丰富品类、扩大产能,带领村民多种“致富花”,每年可生产花卉约200万盆,增加村集体收入约200万元。

扬州市江都区丁伙镇双华村“花朝节市”花卉大棚内繁花盛开

扬州市江都区丁伙镇双华村“花朝节市”花卉大棚内繁花盛开

“我以前是在城里上班,现在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我就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扎根农村,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双华村的一名乡村振兴好青年说道。

苗圃花木香,产业正兴旺。前进中的双华村正迸发着蓬勃的生机,围绕乡村振兴总体目标,走好生产生态生活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城市乡村自然融合的发展新路,让花木产业“舞”起来,让乡村环境“靓”起来,让文明新风“吹”起来。(作者:江组宣)

编辑:王卓怡 曲统昱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