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强调,“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南京大学“走乡村,访小院”社会实践团分赴河北曲周、安徽岳西、江苏南通、云南大理科技小院所在地开展社会实践。通过调研访谈、联学联建、走访参观、亲身体验等方式,以“科技小院赋能乡村振兴”和“青年大学生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切口,结合多学科、多视角、多维度开展实践调研活动,深入研究科技小院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助力作用,切实感悟科技小院师生在乡土中国深处砥砺前行的生动实践,激励广大青年学子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河北曲周:科技点亮曲周新篇,青春赋能乡村振兴
始建于1973年的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扎根曲周,与地方政府和干部、群众一道,紧紧围绕黄淮海地区农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开展攻关研究。作为科技小院的发源地,2009年建成的白寨科技小院接续探索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人才培养和农村文化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近年来开始转向以白寨镇为核心的种养一体化模式,建于2011年的王庄科技小院以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为特色,带动当地农业高产高效。
7月3日至6日,实践团首站来到了科技小院的起源地——河北省曲周县,走进曲周精神展览馆、实验站和实验田,参观学习了曲周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科技小院的创新培养模式。与曲周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富国、曲周县第四疃镇党委书记李永朝、曲周试验站外联部主任田英豪、白寨科技小院研究生刘佳琦、王庄科技小院研究生冯佳如等进行座谈调研,听他们讲述小院定位从技术推广到乡村文化服务变化的过程,感受研究生在实践中理解“头戴草帽踏踏实实深入生产一线为农民服务,将农民田地切切实实放在师生心头”的内涵,了解曲周的科技小院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不断壮大的成长过程。
实践队成员在白寨科技小院的合影
安徽岳西:科技为茶添新韵,青春为农奏新“岳”
岳西茶叶科技小院是安徽省首批、唯一一家茶叶科技小院,作为乡村振兴的典范之一,该院依托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和龙之谷农林发展公司进行GABA茶技术制作与推广,并与安徽农业大学组织专家团队合作,展现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农业发展的紧密融合。7月9日,实践团来到了第二站——安徽省岳西县。实践团成员与头陀镇农业办主任刘会生、龙之谷农林发展公司负责人许华林交流,近距离接触萎凋机、摇青机、滚筒杀青机和发酵罐等茶叶加工设备,亲身领略了从茶"叶"到茶"业"的华丽转变。
在科技小院首席负责人陈琪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背起背篓,参与生产劳作亲身采茶,加深了对科技小院促进专业农学人才培养的理解。在与安徽农业大学的杨云秋老师、头陀镇镇长刘振兴 、岳西县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王天力的交流中,了解到科技小院如何解决头陀地区传统茶叶种植只摘春茶而造成夏秋茶叶浪费的问题,展现了科技小院背后各方的紧密合作,体现着多方力量推动茶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在与头陀镇分管乡村振兴的张煜中副镇长、分管农业的王先进主任、分管农业综合服务的刘会生主任的座谈调研中,感受到助农工作者的情怀与心血,更感受到他们将伽马茶的品牌打响的决心。
实践队成员在大滑岭茶园学习采茶
江苏如皋:青春建功乡村有我 科技下乡“皋”效助农
如皋水稻科技小院是江苏省首个科技小院,由南京农业大学和如皋农业科学研究所共建。自2010年正式运行以来,已累计培养31位研究生,由农业种植科研类研究生和农业技术人员驻地指导,聚焦水稻栽培与养分管理,致力构建以地力综合提升与作物高产优质高效为核心的水稻绿色增产增效的创新技术与技术应用体系。
8月7日至9日,实践团来到了第三站——江苏省如皋市。实践团成员们在如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中,与如皋农科所张俊所长、如皋市科协陈海鑫主任、如皋水稻科技小院费立伟院长及南京农业大学驻地学生交流访谈,回顾水稻科技小院以绿色生产技术集成助力水稻产业绿色转型的发展历程;在水稻试验田的层层稻浪中,观察不同区域水稻的高矮、颜色与密度,体会探索高产高效的“稻+麦”轮作模式的艰辛;在搬经镇黑塌菜科技小院,与侯喜林教授、科技小院学生交流,深刻理解着黑塌菜的百年积淀和在带动农业产业化中所富有的强劲动力;在中皋农产品产业链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中,听车间职能、制造工艺及运作原理的讲解,看一辆辆运载车满载来自长寿之乡的礼物驶向世界各地。
实践团成员在中皋农产品产业链有限公司经理讲解下参观生产车间
云南大理: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同心共护洱海清波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在听取洱海保护情况时强调:“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古生村科技小院作为全国首个进入3.0+版本的科技小院,在洱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建立,瞄准洱海保护大课题,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自成立以来,始终践行“创新科学技术,最终是要解决问题”的理念。
8月7日至11日,实践团成员来到了第四站——云南省大理市。在大理市农业农村局、大理市乡村振兴局、大理市湾桥镇人民政府,了解小院师生如何通过精益求精的实验和详尽扎实的数据为洱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古生片区农业绿色转型和农民增收提供科技赋能和人才支撑;在古生村科技小院、面源精控科技小院、有机循环与有机农业科技小院、洱海人文科技小院的调研中体会到不同小院各有侧重,在专攻领域大展身手;在厨余垃圾有机肥堆肥点,感受到为减轻垃圾对洱海造成污染,小院师生科普垃圾分类,采用积分制提高村民积极性的辛苦;在实验田中,看到小院同学设计建造的灌溉排水网络,过滤杂质和污染物,下田观察不同施肥条件下的水稻生长情况。
实践队成员听张雨晴同学实地讲解古生片区的灌溉排水网络
实践队成员在实验田中的合影
南京大学“走乡村·访小院”社会实践团前往四省26个实践点开展调研,交流访谈33人,实地走访15天,总实践时长150小时。以实地走访、研学访谈、亲身感受等方式,重点围绕科技小院赋能乡村振兴展开调研,探究科技小院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机制,立志将理论研究扎根祖国大地。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校训的激励下,用专业知识讲好科技小院乡村振兴的故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作者:南京大学 尹紫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