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大步迈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越过越好,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壮美画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人民论坛网推出“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系列报道,讲好神州大地广袤乡村的振兴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墅丰村、河山镇东浜头村,探索这里的文化兴村路。
浙江桐乡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地方之一。
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耳目一新”、“刮目相看”高度点赞桐乡和乌镇的发展。一直以来,桐乡人民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将本土文化熔铸于城市灵魂,内化为共富发展动力,指引其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争先创优。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挖掘浙江文化乡村建设的优秀样例,探究共同富裕乡村发展的突出典型,浙江财经大学“丰回漫乡·文旅共创”实践团队来到桐乡市石门镇墅丰村、河山镇东浜头村,深入调研丰子恺文化,了解其突出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感召力,围绕以“子恺文化”为主基调的乡村建设,探索墅丰村和东浜头村打通精神富有与物质富足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乡村蝶变的奥秘。
走进“子恺文化”,识好精神实质
丰子恺文化向外兼容,源于其内在的极度丰满。丰子恺纪念馆标志性地展现了丰子恺的精神内核。
丰子恺纪念馆呈现了黑瓦粉墙的丰子恺美学风格与江南民居特色,由丰子恺故居“缘缘堂”、丰子恺漫画馆和中国·桐乡廉政漫画馆三部分组成。这里记录了丰子恺先生的家国情怀和乡愁,留存了不少烽火记忆。无论是抗战时“漫画是笔杆抗战的先锋”的身体力行,还是面对逆境时困难时的坚定乐观,丰子恺精神都如繁星璀璨,熠熠生辉。
丰子恺的极高艺术思想、文化成就、卓越贡献和人格魅力为桐乡人民所牢记,纪念馆抑或是丰同裕皆以具象留存“子恺文化”,而真正的伟大精神早已被人民铭记,早已潜移默化、刻骨铭心。“丰子恺星的命名是对丰子恺先生故乡不断弘扬‘子恺文化’所作出贡献的充分肯定。”讲解员骄傲地说。丰子恺纪念馆是桐乡地标,“子恺文化”则是桐乡人民的文化灯塔,人尽皆知。
团队成员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丰子恺纪念馆
感召“子恺文化”,塑好乡风村貌
桐乡石门湾,是丰子恺先生笔下难忘的“安乐故乡”、桑梓之邦,是悠悠古运河畔的“运河明珠”。据石门镇墅丰村党委副书记颜慧介绍,墅丰村积极响应石门镇全力打造文旅名镇、共富美镇的目标,心向文旅,奋进共富,以“子恺文化”为特色,实现农文旅共创促共富。
墅丰村现以丰子恺漫画文化为特色IP文脉,将丰子恺漫画元素融入到村庄建设中,依托江南传统村落特色风貌,形成漫画主题的生产生活空间,建成了集漫画文创和研学为主题的“子恺漫画村”。漫画村整体还原了丰子恺漫画散文里面的场景,通过实际改造提升了农民住户的幸福感和满意感。
丰子恺是石门的名人,也是全世界的名人,颜慧如是说。墅丰村打造的“子恺漫画村”在造福村民的同时也面向世界,宣传“子恺文化”与发展产业齐头并进,相辅相成。漫画村以乡村文创艺术为底色,配以各种生活业态,创新推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的美学经济、文化复兴与乡村建设进一步融合。
如今,丰子恺先生笔下的浓浓乡愁与韵味在墅丰村的角角落落流淌。
“子恺漫画村”是墅丰村深挖文化富足的产物,子恺的家风家训也被融入村中,影响着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吸引无数文人墨客入驻,或是开展活动,或是成为新居民,这些正是在子恺文化影响下欣欣向荣的表现。
实地走访子恺漫画村
积蓄“子恺文化”,构建发展格局
为响应“千万工程”号召,东浜头村多年来致力于理想村落建设。在征用土地方面,东浜头村通过土地流转给予农户租金的方式,合理利用老旧房子,有序推进农房改造聚集,建设了一批具有乡土气息江南韵味的浙派名居。这也在保护乡村原生态风貌的基础上整治了乡村普遍存在的脏乱散差。为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2019年,该村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利用丰子恺陵园、画圣桥自然村落、“退散进集”后保留的工业厂房、农业产业基地等资源打造画圣浜理想村项目,由原本以印染、服装、器械厂为主的轻工业转型升级为以农文旅结合模式为主的服务业。此外,东浜头村还建设有共富餐厅,将村民自己种的蔬菜用于餐厅食材来源,从而形成融合菜单,促进村民增收。
“我们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丰子恺文化的支撑。”东浜头村村委委员张燕婷这样说道。东浜头村与丰子恺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因此,东浜头村充分挖掘与丰子恺间的渊源,结合丰子恺元素,将其“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理念植入整村规划,打造双创中心、文创馆、田上集市、田园栈道、河州精品民宿等多种业态,重现了丰子恺笔下的“漫画田乡”。为发扬“子恺文化”,传播乡贤文明,东浜头村规划建设了农民广场、漫画长廊,还推出一系列文创产品,并在节假日定期开展研学等活动,吸引更多人来了解丰子恺先生的艺术作品,鼓励他们体会和挖掘丰子恺文化。
目前,东浜头村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画圣浜”理想村项目一期已建设完成。村负责人希望通过理想村的建设在推广“子恺文化”的同时,在经济上带动村民共同富裕,在生活上提高村民幸福感,在未来乡村发展上鼓励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快步奔向物质精神共富路。
东浜头村村委委员张燕婷为实践团队介绍画圣浜理想村建设概况
坚定文化自信,走好共富之路
在和美墅丰、“漫画田乡”东浜头,“共富”品牌建设成果璀璨。从“子恺漫画”共富工坊、共富大棚,再到东浜头村巾帼共富基地,村两委班子以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创新“产业+基地+农户”模式,开辟村企合作双赢新路径,连接起了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最后一公里”。
以“子恺漫画”共富工坊为例,“子恺漫画”共富工坊依托“子恺文化”,注入地域特色。工坊通过盘活村庄闲置农房,探索主辅分离式“共享农房”模式,将村民的房子前后一分为二,位于后面的主屋供村民的日常起居使用,前面的辅屋则按照每平方米60元的价格租给村委会,先后引入子恺染坊、子恺餐厅等20余个业态。“仅租金,共富工坊里的居民每年可增加收入2万元。”颜慧骄傲地说道。
近年来,除了运营子恺漫画研学,子恺漫画村还举办“子恺故里寻+”、“小子恺”课程学习、乡村音乐节等百余场“子恺文化”主题系列活动,并连续三届承办丰子恺散文奖,让子恺笔下的童心、美育、爱国主义情怀等融进墅丰村村民生活,真正实现“子恺文化”和“子恺经济”协同发展。
“这趟‘共富班车’,一个都不能落下。”颜慧坚定地表示,村民既要口袋有料,也要精神富足。我们村始终坚持以文化引流致富,用经济辐射文化,二者相辅相成。
据了解,2022年,墅丰村累计接待游客3.4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56万元,带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收30万元。
桐乡市“共富工坊”充分带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百姓增信。这种依托内在特色文化,聚焦本地产业打造各具特色的示范工坊,串联起具有高辨识度的工坊共富矩阵,为全市乃至全省推动精神共富树立了典范。
实践团队在东浜头村双创中心前合影
发展好不好,百姓最有发言权。“漫画村改造后,我们平时就能参加一些文娱活动”“子恺家风和他的教育方式,我们平常都有在学习的”……村民的寥寥数语让实践队员深切感受到了共同富裕路上,精神自信自强同样重要,这种骨子里的文化自信正是共富发展不可或缺的驱动力。(作者: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方杰)
(实践队成员: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学工办主任 李永涛,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顾好、方杰、王正丹、张霁云、郑莹)
编辑:王爽 曲统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