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求“‘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高校思政课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要更加体现“大思政”理念,力求讲深、讲透、讲活,让高校思政课有“料”更有效。
讲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坚持唯物史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和归宿。要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解读,结合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的实际,讲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要自觉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学马信马用马成为青年人的一种乐趣,成为日用而不觉的习惯,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群众基础,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认同,为上好思政课提供学理支撑。
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党的理论创新。要引导学生立足新的发展阶段、新的战略任务、新的外部形势,着眼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感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为继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贡献青春力量。要帮助学生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认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人民自古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联系起来,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观点联系起来,感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建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健全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经费保障、阵地保障和服务保障,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列入学校党建工作和年度重点工作来抓,严格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质效评估、督导考核和成长激励。配优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教师,畅通人才招引、人才培养、人才帮扶链条,探索共青团工作者、辅导员、学工岗、公寓管理人员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汇聚一线工人、专家学者、志愿者等群体的榜样示范引领力量,着力打造“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组织生活会、支部书记讲党课、党员过政治生日等方式守护思政课教师为党育人初心,提升为国育才能力,鼓励学生党支部用“青言青语”打造思政课程的“青字招牌”。
扎实推进课程改革。落实《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要求,强化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衔接,用好革命文化纪念馆、非遗展馆、历史博物馆、党史馆等红色资源,抓住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等红色契机,讲好党领导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批红色故事,让思政课沁人心脾、回味无穷。注重思政课程融入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人身安全教育、职业生涯教育,注重思政课在家庭、学校、社会不同环境的具体讲法,在凸显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的基础上更多更好发挥体育思政课、美育思政课、劳动教育思政课的作用,把思政课搬进体育场、搬上舞台、搬入劳动课。加强对课程教材的研讨梳理,让教材内容进一步向教学内容转化,面向文、理、工、农、医等不同学科打造更符合专业特色的精品课程,让研究生课程、本科课程、职业院校课程更符合不同阶段、不同群体学生的特点。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结合当代青年务实开放、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网络化生存等新特点,打造涵盖互联网教学、案例教学、情景体验式教学、实地观摩教学等不同方式,既能够抓住眼球又能触及灵魂的思政“金课”。破除“唯分数论”的导向,更加关注学生对党和国家发展形势的了解、明辨是非能力的进步、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丰富课程选择,开展思政相关选修课,让专业多元、爱好多元、个人发展规划多元的高校学生主动向知识靠拢、用知识解渴。要让思政课与学生相融入、与现实相协调,多为新时代青年提供定制化、点餐式的沉浸式课程,打造有信仰高度、有理论深度、有情感温度的“青年课”,为上好高校“大思政课”提供动力引擎。(作者: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雅丽 徐浩然)
(本文系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叙事创新研究”(SD202200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