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领军人物 > 正文

以大融合促进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大发展

将“中共党史党建学”设置为一级学科,既是全党的大事,也是学界的盛事。回望学科发展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党史和党的建设相关研究便在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党史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积淀,孕育出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进入新时代以来,党的建设也随着党的伟大事业展开,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党史党建学科融合发展,是党史学科和党建学科良性互动的必然要求,对深刻总结百年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形成全方位发展的学术共同体格局,发挥党史党建学科资政育人的功能,激活大党行稳致远的“中国式现代化”特色发展密码,推动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历史时刻,要深刻认识中共党史党建学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在大融合中建设好、运用好、发展好中共党史党建学科。

以培养能担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推动人才培养大融合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培养能担大任的时代新人,既是加强党史党建学科融合发展的切实需要,也是新时代为党和国家培养党史党建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战略需要。其一,将理论指引与实践指导相融合。毛泽东曾指出:“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庞大的技术队伍和理论队伍,社会主义是不能建成的。”党史党建理论和实践知识的融合发展,是培养高质量党史党建专门人才的必由之路。其二,将党史教育与党的建设相融合,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学生进一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总结党的建设经验,推进学科融合发展。其三,将传承基因与赓续血脉相融合。党的历史是党性教育最生动的教科书、营养剂和清醒剂,培养党史党建人才,要坚持不懈把党史作为必修课、常修课,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学习中传承红色基因,在行动中赓续红色血脉,在思想上争做红色传人。其四,将使命意识与家国情怀相融合。培养党史党建人才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保持清醒和坚定的使命意识,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侵扰,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以建构学科自主知识体系为导向,推动研究领域大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重大命题,为深入推进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根本指引。开展中共党史党建学的知识体系建构,首先,要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研究对象。从大党史和大党建的角度看待中共党史党建学科,找准学科融合的研究切入点和学术增长点,科学回答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等问题。其次,要以原有的党史学科和党建学科为“枝干”,以相关学科群为“树叶”,统筹推进学科融合建设。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的设立,并不意味着党史学科和党建学科的消解,而是在大融合中共促共生、同向并行,成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的主干内容。第三,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历史和政党建设自主知识体系。既要在中西方比较当中认清作为百年大党的独有难题,更要坚信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优势,充分体现中共党史党建学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将研究领域大融合服务于自主学科知识体系建构的现实需要。

以开放系统性和有机结构化整合为原则,推动学科方向大融合

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的必然要求。学科方向的合理设置是学科持续向好发展的基石。一个学科能否发展好,最基础、最关键的是要凝练好学科方向。过往党史和党建研究相对独立,党史学科重历史和人物研究、缺少理论支撑;党建学科重实践和现实问题、缺少历史底蕴。而“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设置,是党史党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长期积累,是学界不懈努力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党史和党建在学科性质、作用功能和时代价值等方面都有相似和共通之处,需要以开放系统性整合和有机结构化为原则,推进学科方向融合发展。

以政治思想素养过硬为标准,推动师资力量大融合

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大融合发展,关键在教师。要以政治素养过硬为选聘标准,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推动师资力量大融合。其一,注重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和内外品格。中共党史党建专业的教师,不论侧重党建还是党史,都必须熟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熟知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史。其二,逐渐调整和扩大党史党建专业教师队伍。一方面,目前很多单位已经设立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要大力引进和培养具有党史党建研究复合型科研能力的新鲜师资力量,尽快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在立足党史党建学学科特色的同时,广泛吸纳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行政学等方面的教师,开启多学科交叉大融合的局面。其三,打通校内和校外党史党建师资平台。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的初期,高校不仅可综合聘请本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院、社会学院、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等相关优势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谋学科发展,而且可聘请校外高校、党校、干部学院等相关专家学者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建设助力。其四,充分发挥好学术研讨会的交流平台作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初创时期,很多问题还需要长期探索,利用好学术研讨会等交流平台,促进学科建设经验互通互学、互鉴互融。

以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为指引,推动研究方法大融合

研究方法的融合创新,是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研究的必经之路。以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为指引,一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融合统一。虽然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和思想性,也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但是做学术、搞研究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在史料挖掘上下功夫、在理论建设上找问题。二要坚持固本培元和守正创新融合统一。开展中共党史党建学的研究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理论本源,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牢固树立和运用正确历史观、党史观。三要坚持独具一格与兼容并包融合统一。既要坚持党史和党建学科各自的研究方法论,也要自觉推进学科总体研究范式的形成,贯通历史与现实,提炼经验与规律,使党史和党建学科研究由各自为政逐步走向融合发展之路,力求在理论建构和方法论上有所突破,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四要坚持学术研究与成果外宣融合统一。做好党史党建学的发展建设工作,在构建党史党建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构建外,还要坚持将研究成果积极进行宣传转化,推动全党全社会学习、了解党的历史,坚持正确的党史观,贯彻并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要坚持本土化发展与国际化交流融合统一。促进中共党史党建学的特色发展,既要符合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符合本土化的实际,让学科更具有本国特色,建立起自主的知识体系、研究体系和方法体系,也要吸收借鉴世界政党政治研究理论和方法。

总之,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在大融合中实现在人才培养、研究领域、学科方向、师资建设、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大发展,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作者系上海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潘旺旺]